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張旗

(浙江省嵊州市逸夫小學教師)

鎖定
張旗,男,1973年10月生,中共黨員,浙江省嵊州市逸夫小學教師。
中文名
張旗
出生日期
1973年10月
性    別

張旗人物事蹟

作為一名教師,張旗不僅全身心做好教育工作,同時還熱心公益,13年來共參加應急救援100多次,累計挽救7位遇險市民的生命。他從救急中總結經驗,注重做好溺水防範工作,募集資金安裝1120套防溺水救護設施,拯救了38位落水市民生命。
危難時刻 衝鋒在前
2021年2月17日,正月初六,嵊州市區大街小巷張燈結綵,春節的喜慶氣氛瀰漫在街頭的每個角落。“有人落水了,快來救人啊!”剡湖街道訪戴橋邊晨練的市民發現有人落水,他們一邊呼救,一邊報警。當時正值寒冬,江水冰冷刺骨,落水市民在江面中央經過一段時間的掙扎,動作已變得無力,現場情況十分危急!
正在浦口街道家訪的張旗接到求助信息,立即與家長一起火速趕往事發現場。他就近抄起紅十字應急救援隊安裝在岸邊的救生圈和救生繩,衝到落水地點。在現場民警的協助下,他仔細評估了現場情況,這是他所熟知的剡溪沿線為數不多的複雜水域,江面寬闊,水底深淺不一,有亂石,有沉船,有旋渦。落水市民浮在水面上,但顯然已沒了知覺,隨着翻卷的波浪時起時伏。下沉之前及時下水施救,是挽救生命的唯一途徑!他來不及多想,迅速脱下衣褲,“撲通”一聲躍入水中。
江面上寒風凜凜,冰冷的河水像千萬根針狠狠地扎着身體,隨着下水時間的延長,皮膚逐漸變得麻木,左腳開始顯得僵硬,腳尖的疼痛向全身襲來。“抽筋了!”一個令人恐懼的念頭湧上心間,看着不遠處漂浮着的落水者,他強迫自己鎮定下來。“救人要緊!救,她就還有希望;不救,她必定死路一條!”他俯身扳住左腳掌,用力拉伸,待到抽筋稍有緩解,就立即咬緊牙關,不顧自身安危,揮動着雙臂往落水人員游去,三米,兩米,一米……他猛地伸出救生圈套住落水者,一把將她拉到救生圈上。一直在橋岸上密切關注着的羣眾此刻都長長地呼出了一口氣,共同將落水者拉回了岸邊。
這只是張旗的其中一次救助。在大災大難面前,他始終保持着一名優秀共產黨員的先進模範作用,時時處處衝鋒在前。13年公益路,有太多的故事,他用自己的綿薄之力,温暖着身邊的人,温暖着這個社會。
防溺舉措 未雨綢繆
在多年的公益活動中,張旗發現溺水死亡率居高不下,看着一個個鮮活的生命消逝在身邊,無聲的疼痛襲上心頭。“有些意外事故,如果事先做好預防工作,就不會發生,即使發生了也能提高救援的成功率。”在一次次救援實踐中,張旗越來越強烈地意識到這一點。如不少溺水事件中,溺水者沒能成功獲救與現場救生設備缺乏有關,“如果現場有一根救生杆或救生繩,市民或者救援隊員就可以第一時間取用,可以節省不少救援時間”。
於是,他於2017年發起了“一杆一繩,溺水救星”的公益眾籌,利用募集的公益資金在嵊州市區剡溪段、各鄉鎮溺水事故易發的重點山塘水庫、河流水潭等地安裝了第一批救生杆和救生繩,為溺水事故發生時市民即時救助提供必要的器材保障。在他的影響下,2018年起,民建嵊州基層委員會也加入了公益救生裝備行動,在全市各地安裝了1120套防溺水救生裝備,基本實現了溺水易發水域全覆蓋。
為了方便市民就近取用救生裝備,2020年的春節剛過,他又開始實施“救生裝備數字化賦能”的升級改造,為每一套救生裝備安裝了太陽能警示燈,便於夜間使用。同時建立了編號和經緯度信息,在救生杆導圖和百度APP實時呈現,方便落水現場羣眾就近取用。此外,還可以通過大數據分析,為後續確定溺水高發水域,設立防溺水警示牌,建立日常巡查機制提供科學有效的依據。
“防患於未然,揚威於險境”,防溺水裝備行動成了嵊州的一張公益名片,安裝6年來,已挽救了38條鮮活的生命。
“贈人玫瑰,手有餘香”,愛的路上,任重道遠,但他會一直堅持着走下去,讓愛與奉獻之花一路盛開。

張旗所獲榮譽

曾榮獲最美浙江人、浙江省紅十字先進個人等榮譽。
2023年11月,被評選為2023年第三季度“中國好人榜”助人為樂好人。 [1] 
2023年12月,被表彰為第八屆浙江省道德模範(見義勇為模範)。 [2-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