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張新鋒

(全國勞動模範)

鎖定
張新鋒,男,漢族,1976年8月出生,大學本科學歷,中共黨員,助理工程師、維修電工技師,河南省南陽捲煙廠制絲車間電器維修班班長。他紮根在生產一線,心繫企業,甘於奉獻,業務精湛,勇於創新,對制絲自動化控制系統具有很強的設計、維護、改造能力。他先後組織實施12項技術改造和技術攻關,多項成果獲省、市、公司、國家局表彰。張新鋒曾榮獲南陽市優秀黨員、十佳職工,河南省技術能手,河南省五一勞動獎章,全國煙草行業職工創新能手,全國煙草行業勞動模範,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勞動模範等榮譽稱號。
中文名
張新鋒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976年8月
畢業院校
鄭州大學
學    歷
大學本科
職    稱
助理工程師
任    職
南陽捲煙廠電器維修班班長
榮    譽
全國勞動模範

張新鋒人物事蹟

1999年,張新鋒成為南陽捲煙廠的一名工人。當時高温悶熱的車間作業環境與他最初想象的大相徑庭,他一度感到失落、茫然。電控櫃內密密麻麻、縱橫排列的控制線路,更讓他產生了絲絲畏懼。就在鬱悶彷徨之時,看透他心事的車間領導把他“放”到了維修崗位,面對領導的信任和鼓勵,他暗下決心,一定要跨出維修工作的第一步。此後,張新鋒一上班,就“埋身”於機器堆,觀察每台設備的結構、運轉情況,研究説明書和技術參數,有時在一台設備前一站就是幾個小時;下班後,當別人在休閒娛樂時,他卻“泡”在互聯網上查資料,學技術。每次工資發到手,張新鋒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購買大量有關電子、機械、網絡通信類的書,給自己充電。為擠出時間多學知識,他啃過很多方便麪,度過許多不眠之夜。張新鋒很快從一名只有理論知識、缺乏實踐經驗的準電工,成長為技巧熟練、經驗豐富的維修技師。在他面前,一道道技術難關被攻克,一個個“疑難雜症”被“治癒”。2003年,為解決南陽捲煙廠“九五”制絲線在運行過程中網絡故障頻繁發生這一難題,他利用掌握的知識和積累的經驗,結合實際,大膽創新。通過改造,因網絡故障導致停機的時間,由原來的每月16.8小時減少到不到1小時。據統計,張新鋒主持、參與的大型革新改造項目有10餘項,為企業節約費用達數百萬元。
2003年8月,南陽捲煙廠面向全廠招聘網絡管理員。這是許多年輕人嚮往的崗位。對於張新鋒來説,更是一次走出車間,走上管理層的大好機會。憑實力,他完全可以競聘到這個崗位。面對機會,他也曾怦怦心動,然而,當看到車間領導殷切的目光,想到技術尚未完全純熟的制絲電氣網絡維修隊伍時,他選擇了留下。由於多年來與外界進行技術交流,張新鋒在業內已小有名氣。深圳的一家公司曾派人多次登門拜訪,希望他能到公司做技術總監,並許諾提供10萬元年薪、三居室住房和一輛專車。張新鋒當時月薪不足2000元,住的是用木板隔起來的不足10平方米的集體宿舍。面對優厚的待遇,張新鋒還是選擇了留下。
張新鋒面對榮譽,他感到更多的卻是壓力和責任。他常告誡自己:一個人的智慧再大也是小智慧,能夠充分發揮團隊的協作和集體的力量才是真正的大智慧。2006年,在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的當月,他主動請纓成立技術攻關小組,並把身邊的維修人員吸納到小組裏來。為儘快提升維修人員的技術水平,他毫無保留地把自己多年來積累的寶貴經驗傳授給大家。對於那些剛剛走上維修崗位上的年輕人,他更是言傳身教,手把手地指導。他自費建立了網絡實驗平台,鍛鍊團隊成員的動手能力。在他的引導和影響下,班組其他成員的創新潛能和活力迸發了出來。技術攻關小組成立後,已完成提高三絲摻配精度、出口水分標差調整等技術改進和技術創新項目11項,設備的工藝保障能力和過程控制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 [1] 

張新鋒主要成就

自1999年8月進廠後,張新鋒利用自動化專業知識緊密結合行業改革發展的趨勢,掌握了行業科技發展的前沿,深入鑽研、消化新技術,不斷改進和創新,取得了一系列技術改造成果:
1、YG1908真空回潮機的改造。通過對增濕、霧化部分和電控部分的改造,使得回潮的加水均勻性和控制精度都得到了很大提高。通過該工序後,煙葉的耐加工性都得到很大提高,同時也降低了單箱耗葉,由原來的40多減少到39.6公斤,每年為企業節約資金400多萬元。該成果獲河南省煙草專賣局科學技術進步獎三等獎。
2、研製橡膠條專用更換工具。通過工作實踐,結合設備自身特點,研製專用工具,該工具具有使用操作簡單,製作費用極低的特點,在行業內得到了同行的認可,每年可以節約維修費用30餘萬元。該成果獲得省工業公司QC成果特等獎、國家局QC成果二等獎。
3、對切絲機控制系統、進刀機構的改進。通過對進刀機構軸承的改進和進刀控制方式的改進,解決了進刀故障,年節約費用40萬餘元。該成果獲得省工業公司QC成果一等獎、國家局QC成果三等獎。
4、對制絲線網絡技術的改造和應用。通過對網絡結構的優化和網絡配置參數的調整,基本解決了網絡故障停機問題,該成果得到了廠領導和昆船技術專家組的充分肯定。同時還獲河南省捲煙工業企業優秀QC小組成果發表會一等獎、國家局三等獎。
5、對烘絲機控制系統的改造。通過提高設備自動化程度,穩定了烘絲機出口水分,解決了幹頭、幹尾偏多的問題,提高了過程控制能力。該成果獲得了煙草系統QC成果三等獎和河南省QC成果二等獎,每年通過降耗可以為企業節約100餘萬元。
6、對真空回潮機的項修。通過採用先進的控制技術,用廉價的温度監測設備替換原來已損壞的圓圖儀,用觸摸屏代替原來的控制按鈕,並對控制程序進行優化,實現了自動控制,使回潮機的煙包回透率有了很大提高,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7、對梗絲加料系統的改造。梗絲加料是梗絲加工工藝中一個重要環節,在過去採用傳統的加料方法(採用控制壓縮空氣壓力進行加料),加料精度較差,並且僅僅加在梗絲的表層。根據工藝的要求,需要增加滾筒、控制稱以及加料泵、輔聯設備等裝置。張新鋒通過對現場情況進行調查後,經過分析,發現切梗絲機在正常運行時轉速恆定,流量穩定,最後確定不需要增加控制稱,僅此一項就節約費用30餘萬元。同時張新鋒還大膽提出,由於採用的是網絡化控制,輸入輸出點不一定就在本地控制器,可以採用遠程控制的方法,因此不需要增加控制模塊,就可以實現對現場設備的控制,該項可節約費用近萬元。為了可以監測設備運行狀況,張新鋒提出在中央控制室增加監控畫面,實現全方位監控。該方案實施後,一次性試車成功,節約設備費用30餘萬元,獲得該廠QC成果二等獎。
8、對香料廚房監控系統的改造。緊密結合行業發展趨勢,掌握行業科技發展的前沿,在不增加費用的情況下,通過對控制系統的改造,滿足了新版工藝規範對控制系統的要求,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該成果獲得廠QC成果一等獎,並獲得南陽市職工創新獎。
9、對加香控制系統的改造。在對硬件設備不增添的情況下,通過增加新的控制模型和引入模糊控制理論,在控制程序中建立了專家模擬系統,使得加香控制精度提高了0.2%以內。
10、對制絲線均質化加工技術的研究,使得制絲線的生產模式有原來的單批次生產實現了連續化生產,改變了生產模式,提高了生產效率,降低了因換批次導致的煙絲質量的變化,降低了烘絲工序幹頭、幹尾的數量,節約了大量能源和原料,使得單箱耗葉有較大幅度的降低。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