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張文新

(山東師範大學原黨委副書記、教授)

鎖定
張文新(1962.11—),男,曾任山東師範大學黨委副書記, [6]  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山東省首批“泰山學者”特聘教授,山東師範大學“東嶽學者”領軍人才,山東師範大學心理學一級學科博士點負責人。山東省突貢專家,齊魯文化名家,山東省社會科學名家。兼任教育部高等學校教學指導委員會(心理學類)委員、教育部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專家委員會委員、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國家社科基金會議評審專家,中國心理學會校園欺凌與暴力防治專委會主任。 [8]  曾任中國心理學會副理事長(第十屆、十一屆)、山東省心理學會理事長、國際心理學家委員會理事會成員兼地區主席等。 [1]  [7] 
中文名
張文新
國    籍
中國
民    族
出生地
山東青州
出生日期
1962年11月
畢業院校
北京師範大學
職    業
教師
職    務
山東師範大學原黨委副書記
主要成就
獲全國高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人文社會科學)三等獎2項 [2] 
全國教育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 [2] 
山東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3項、二等獎6項。 [2] 
職    稱
教授

張文新工作職責

負責學校機關和直屬單位黨委、統戰、離退休、國際交流與合作、工會、婦委會、體育運動委員會等方面工作;分管機關黨委、黨委統戰部、離退休工作處(老幹部黨總支)、國際交流與合作處、工會(婦委會)、直屬單位黨委。聯繫國際教育學院、音樂學院、心理學院。 [3] 

張文新社會兼職

兼任中國心理學會副理事長、教育部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委員會專家委員、教育部高等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指導委員會專家委員、教育部高等學校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心理學);國家社科基金、國家自然基金評審組專家;《Journal of Youth and Adolescence》《SchoolPsychology International》《心理科學進展》《心理科學》《心理與行為研究》《應用心理學》編委,美國心理學會(APA)會員;曾任國際心理學家委員會(ICP)理事會成員、中國地區主席、山東心理學會理事長。山東省首批泰山學者特聘教授、山東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山東省富民興魯勞動獎章獲得者。 [2]  [7] 

張文新科研學術

長期從事發展心理學基礎研究,主要研究領域包括兒童青少年問題行為的發展、遺傳與環境在個體發展的影響與作用機制、青少年發展、應用發展科學。
主持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委託課題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4項、省部級科研項目9項,國際合作課題2項。在國內外學術期刊發表論文150餘篇,其中SSCI一區(Q1)期刊9篇,《心理學報》30篇;出版學術專著7部。專著《兒童社會性發展》在全國CSSCI(2000-2007)收錄的心理學論文引用著作排名中位列第三;成果曾獲全國高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人文社會科學)三等獎2項,全國教育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3項、二等獎6項。2008、2011年2次被中國校友網評選為中國傑出人文社會科學家。
自 1998 年起招收碩士研究生, 2004 年起招收博士學位研究生。2008年獲 “大眾報業杯”山東高校十大優秀教師。

張文新人物經歷

張文新任免信息

曾任山東師範大學心理學院心理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山東師範大學心理學院院長、學術委員會主任。
二零一一年十一月十日山東省人民政府決定,任命:張文新為山東師範大學副校長(試用期一年)。
2011年12月6日,中國共產黨山東師範大學第七屆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選舉張文新為中國共產黨山東師範大學第七屆委員會常委。2017年8月11日,山東省人民政府決定,免去張文新的山東師範大學副校長職務。 [4] 

張文新學習經歷

1992年山東師範大學教育系普通心理學專業研究生畢業.,獲碩士學位。1998年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發展心理學研究所,獲博士學位。

張文新榮譽稱號

山東省首批泰山學者特聘教授(2005-2010) [1] 
山東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2006-2010) [1] 
中國傑出人文社會科學家(2008、2011) [1] 
山東省富民興魯勞動獎章獲得者(2006) [1] 
山東省高校十大優秀教師(2008) [1] 
山東省高校優秀共產黨員(2006) [1] 
山東省社會科學名家(2018) [1] 
齊魯文化名家(2018) [1] 

張文新教學工作

張文新主講課程

發展心理學基本理論、發展心理學新進展、應用發展心理學、高級心理學研究方法、個性與社會性發展、青少年發展、攻擊與學校欺負等 [1] 
研究生培養:已培養11屆博士和17屆碩士,其中外籍博士和碩士各1名。 [1] 
發表論文
自 1997 年以來發表論文 40 餘篇,代表性論文包括 : Attitudes towards family obligation among adolescents in contemporary urban and rural China , Child Development, 2004, 75(1), 《中小學生欺負 / 受欺負的普遍性與基本特點》 , 心理學報 , 34(4) ,《 兒童社會觀點採擇的發展及其與同伴互動關係的研究》 , 心理學報 , 31(4) 等。 [1] 

張文新主要著作

1、張文新、高峯強、司繼偉(2007)。心理學與教育。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
2、張文新、紀林芹、董會芹(2006)。中小學生的欺負問題與干預。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
3、張文新、谷傳華(2004)。創造力發展心理學。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4、張文新(2004)。高等教育心理學。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
5、張文新(2002)。青少年發展心理學。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
6、蔻彧、張文新(2001)。品德教學心理學。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
7、張文新(1999)。兒童社會性發展。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8、張文新、谷傳華、王美萍(1999)。中小學生創造力發展。北京:華藝出版社。 [5] 

張文新研究課題

  1. 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預防和治理中小學校園欺凌對策研究(17JZD058),2017.9-2019.12,80萬。(PI) [1] 
  2.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多基因與環境對青少年早期抑鬱的動態影響及中介機制(31671156),2017.1-2020.12,61萬。(PI) [1] 
  3.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遺傳基因與環境對青少年早期抑鬱的影響及其作用機制:一項追蹤研究(31271105),2013.1-2016.12,70萬。(PI) [1] 
  4.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遺傳與家庭環境對兒童青少年攻擊的影響及其作用機制(30970905),2009.1-2011.12,37萬。(PI) [1] 
  5.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兒童的攻擊與同伴侵害:發展軌跡、穩定性及其性別差異(30570612),2006.1-2008.12。(PI) [1] 
  6. 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委託項目:我國小學階段學生核心素養模型、指標體系與表現水平研究(13JZDW007),2013.12-2014.12,60萬。(PI) [1] 
  7.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2008年度重大研究項目:基於心理輔導的青少年犯教育改造途徑研究(08JJDXLX270),2009.1-2011.12,20萬。(PI) [1] 
  8. Canada’s Social Sciences and Humanities Research Council (SSHRC): Network of Centers of Excellence for Children and Youth in Challenging Contexts,2011.1-2015.12。(AI) [1] 
  9.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專項委託項目:面向未來的教育質量觀及教育評價研究(17JF020),2017.2-2017.3,2萬。(PI) [1] 
  10. 教育部博士點基金項目:多巴胺系統基因與家庭環境對青少年早期抑鬱的影響及其作用機制(20133704110001),2014.1-2016.12,12萬。(PI) [1] 
  11. 山東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遺傳與家庭環境對兒童主動性攻擊和反應性攻擊的影響及其作用機制(ZR2010CM006),2010.1-2013.12,6萬。(PI) [1] 
  12. 全國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教育部重點課題:中小學欺負/受欺負與同伴背景的關係(DBA070073),2007.1-2010.12,2.5萬。(PI) [1] 
  13. 科技部基礎研究專項(973項目)子課題:中國兒童青少年發育特徵調查—山東省濟南市歷下區、青島膠州市、日照市嵐山區兒童青少年心理發育特徵數據庫建設,2008.1-2009.12,8萬。(PI) [1] 
  14.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規劃基金項目:城市和農村高中階段青少年的未來取向(07JAXLX002),2007.1-2009.12,5萬。(PI) [1] 
  15. 國家科技基礎性工作專項“中國兒童青少年心理發育特徵調查(2006FY110400)”子課題,social 1-30-15,社會性/情緒/行為領域指標體系研討、積極行為與問題行為及關鍵環境變量測查工具編制,2007-11至2008-03,5萬元,已結題,主持。 [1] 
  16. Canada’s Social Sciences and Humanities Research Council (SSHRC): Negotiating Resilience: Protective Processes of Children in Transition across Cultures and Contexts,2006.1-2008.12,3萬加元。(AI) [1] 
  17. 山東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兒童攻擊行為的神經生理與認知基礎研究(Y2003D01),2003-2006,4.5萬。(PI) [1] 
  18. 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劃重點課題:中小學生的欺負問題及其干預的研究(DBA010175),2002-2004,2萬。(PI) [1] 
  19.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規劃基金項目:兒童欺負行為與社會認知及人格特點關係的研究(01JAXLX015),2001-2005,5萬。(PI) [1] 

張文新學術獲獎

  1. 《兒童社會性發展》,山東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2000年)。 [1] 
  2. 《兒童社會性發展》,全國人文社會科學優秀研究成果三等獎(2003年)。 [1] 
  3. 《中小學生欺負/受欺負的普遍性與基本特點》,山東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2004年)。 [1] 
  4. 《中小學生欺負/受欺負的普遍性與基本特點》,第三屆全國教育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二等獎(2006年)。 [1] 
  5. 《幼兒二級錯誤信念認知、親社會行為與同伴接納的關係》,山東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2006年)。 [1] 
  6. 《Authority, Autonomy, and Family Relationships among Adolescents in Urban and Rural china》,山東省高等學校優秀科研成果一等獎(2007年)。 [1] 
  7. 《Authority, Autonomy, and Family Relationships among Adolescents in Urban and Rural china》,山東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2008年)。 [1] 
  8. 《青少年的自主期望、對父母權威的態度與親子衝突和親合》,第四屆全國教育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2011年)。 [1] 
  9. 《兒童的攻擊與同伴侵害:發展軌跡、穩定性及性別差異》,山東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2011年)。 [1] 
  10. 《CHRM2基因rs1824024多態性與青少年早期抑鬱的關係》,山東省第二十六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2012年)。 [1] 
  11. 《童年中期身體侵害、關係侵害與兒童的情緒適應》,山東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2014年)。 [1] 
  12. 《Stressful Events and Depression among Chinese Adolescents: The Mitigating Role of Protective Factors》,山東高等學校優秀科研成果一等獎(2014年)。 [1] 
  13. 《童年中晚期同伴侵害對兒童心理社會適應影響的縱向分析》,山東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2014年) [1] 
  14. 《童年晚期同伴關係不利與兒童的攻擊行為:自我概念與同伴信念的中介作用》,山東省第二十九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2015年) [1] 
  15. 《童年中晚期攻擊的發展軌跡和性別差異:基於母親報告的分析》,山東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2015年)。 [1] 
  16. 《同伴拒絕、同伴接納與農村留守兒童的心理適應:親子親合與逆境信念的作用》,山東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2015年)。 [1] 
  17. 《Stressful Events and Depression among Chinese Adolescents: The Mitigating Role of Protective Factors》,教育部第七屆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三等獎(2015年)。 [1] 
  18. 《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研究報告》,第五屆全國教育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一等獎(2016)。
  19. 《The dopamine D2 receptor polymorphism (DRD2 TaqIA) interacts with maternal parenting in predicting early adolescent depressive symptoms: Evidence of differential susceptibility and age differences》,山東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2017年)。 [1] 
  20. 《Monoamine oxidase A (MAOA) and catechol-o-methyltransferase (COMT) gene polymorphisms interact with maternal parenting in association with adolescent reactive aggression but not proactive aggression: Evidence of differential susceptibility》,山東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2018年)。 [1] 
  21. 《The dopamine D2 receptor polymorphism (DRD2 TaqIA) interacts with maternal parenting in predicting early adolescent depressive symptoms: Evidence of differential susceptibility and age differences》,教育部第八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二等獎(2020年)。 [1] 

張文新政策諮詢報告

  1. 2017年8月,政策諮詢報告《小學生的心和素養與表現水平研究》、《小學生核心素養與表現水平的發展科學研究》、《小學生核心素養與表現水平的國際比較研究》、《小學生核心素養與表現水平的教育政策研究》、《小學生核心素養與表現水平的課標分析》、《小學生核心素養與表現水平的質性研究》被教育部教材局採納。 [1] 
  2. 2018年4月,政策諮詢報告《關於落實中小學校園欺凌防治工作的政策諮詢報告》被教育部督導局採納。 [1] 
  3. 2018年12月,政策諮詢報告《關於進一步完善校園欺凌界定的政策諮詢報告》被教育部督導局採納。 [1] 

張文新中文論文

  1. 王美萍,鄭曉潔,夏桂芝,劉迪迪,陳翩,張文新. (2019).負性生活事件與青少年早期抑鬱的關係:COMT基因Val158Met多態性與父母教養行為的調節作用.心理學報, 51(8), 903-913. DOI: 10.3724/SP.J.1041.2019.00903
  2. 曹衍淼,張文新. (2019).多巴胺系統基因與母親教養行為對青少年抑鬱的影響:一項多基因研究.心理學報, 51(10), 1102-1115. DOI: 10.3724/SP.J.1041.2019.01102
  3. 曹叢,王美萍,曹衍淼,紀林芹,張文新. (2017). MAOA基因T941G多態性與同伴侵害對男青少年早期抑鬱的交互作用: COMT基因Val158Met多態性的調節效應.心理學報, 49(2), 206–218. DOI:10.3724/SP.J.1041.2017.00206
  4. 曹衍淼,王美萍,曹叢,紀林芹,張文新. (2017). DRD2基因TaqIA多態性與同伴侵害對青少年早期抑鬱的交互作用,心理學報, 49(1), 28–39.DOI: 10.3724/SP.J.1041.2017.00028
  5. 曹叢,王美萍,紀林芹,魏星,曹衍淼,張文新*. (2016). MAOA基因rs6323多態性與母親支持性教養對青少年抑鬱的交互作用:素質–壓力假説與不同易感性假説的檢驗.心理學報, 48(1), 22–35.
  6. 王美萍,張文新*,陳欣銀. (2015). 5-HTR1A基因rs6295多態性與父母教養行為對青少年早期抑鬱的交互作用:不同易感性模型的驗證.心理學報, 47(5), 600–610.
  7. 王美萍,紀林芹,張文新*. (2015). MAOA基因rs6323多態性與同伴關係對男青少年早期抑鬱的影響.心理學報, 47(10), 1260–1268.
  8. 田錄梅,張文新*,陳光輝. (2014).父母支持、友誼質量對孤獨感和抑鬱的影響:檢驗一個間接效應模型.心理學報, 46(2), 238–251.
  9. 王美萍,張文新*. (2014). COMT基因rs6267多態性與青少年期親子親合與衝突的關係:性別與父母教養行為的調節作用分析.心理學報, 46(7), 91–941.
  10. 曹叢,王美萍,張文新*,紀林芹,陳亮,陳欣銀. (2014). COMT基因rs6267多態性與母親教養行為對青少年身體攻擊和關係攻擊的交互作用.心理學報, 46(10), 1486–1497.
  11. 趙景欣,劉霞,張文新*. (2013).同伴拒絕、同伴接納與農村留守兒童的心理適應:親子親合與逆境信念的作用.心理學報, 45(7), 797–810.
  12. 於鳳傑,趙景欣,張文新*. (2013).早中期青少年未來規劃的發展及其與父母教養行為的關係:行為自主的中介效應.心理學報, 45(6), 658–671.
  13. 紀林芹,魏星,陳亮,張文新*.(2012).童年晚期同伴關係不利與兒童的攻擊行為:自我概念與同伴信念的中介作用.心理學報, 44(11), 1479–1489.
  14. 田錄梅,陳光輝,王姝瓊,劉海嬌,張文新*.(2012).父母支持、友誼支持對早中期青少年孤獨感和抑鬱的影響.心理學報, 44(7), 944–956.
  15. 陳亮,張文新*,紀林芹,陳光輝,魏星,常淑敏. (2011).童年中晚期攻擊的發展軌跡和性別差異:基於母親報告的分析.心理學報,43(6),629–638.
  16. 徐夫真,張文新*. (2011).青少年疏離感與病理性互聯網使用的關係:家庭功能和同伴接納的調節效應檢驗.心理學報,43(4),410–419.
  17. 王姝瓊,張文新*,陳亮,李海壘,李春,周利娜. (2011).兒童中期攻擊行為測評的多質多法分析.心理學報, 43(3),294–307.
  18. 紀林芹,陳亮,徐夫真,趙守盈,張文新*. (2011).童年中晚期同伴侵害對兒童心理社會適應影響的縱向分析.心理學報,43(10), 1151–1162.
  19. 王美萍,張文新*. (2010).CHRM2基因rs1824024多態性與青少年早期抑鬱的關係.心理學報,42(8), 853–861.
  20. 王美萍,張文新*. (2010). COMT基因rs6267多態性與青少年攻擊行為的關係:性別與負性生活事件的調節作用.心理學報,42(1), 1073–1081.
  21. 王益文,林崇德,高豔霞,王鈺,張文新*. (2010).視聽跨通道干擾抑制:兒童ERP研究.中國科學:生命科學,40(3), 273-280.(SCI一區,生物,IF = 3.085)
  22. 張文新*,陳亮,紀林芹,張玲玲,陳光輝,王姝瓊. (2009).童年中期身體侵害、關係侵害與兒童的情緒適應.心理學報.41(5), 433–443.
  23. 徐夫真,張文新*,張玲玲. (2009).家庭功能對青少年疏離感的影響:有調節的中介效應.心理學報,41(12), 1165–1174.
  24. 陳光輝,張文新*,王姝瓊. (2009).多主體評定青少年外化問題行為的一致性問題.心理學報,41(2), 144–155.
  25. 張玲玲,張文新*. (2008).中晚期青少年的個人規劃及其與親子、朋友溝通的關係.心理學報,40(5), 583–592.
  26. 王益文,劉巖,高豔霞,陳晶,張文新*,林崇德. (2008).錯誤信念推理的時間過程與源定位.中國科學C輯:生命科學.38(1), 93–100.(SCI一區,生物,IF = 3.085)
  27. 張文新*,王美萍, Fuligni, A. J. (2006).青少年的自主期望、對父母權威的態度與親子衝突和親合.心理學報, 38(6), 868–876.
  28. 趙景欣,張文新*,紀林芹. (2005).幼兒二級錯誤信念認知、親社會行為與同伴接納的關係.心理學報, 37(6), 760–766.
  29. 張文新*,趙景欣,王益文,張粵萍. (2004). 3-6歲兒童二級錯誤信念的發展.心理學報, 36(3), 327–334.
  30. 谷傳華,張文新*. (2003).小學兒童欺負與人格傾向的關係.心理學報,35(1), 101–105.
  31. 張文新*. (2002).中小學生欺負/受欺負的普遍性與基本特點.心理學報,34(4), 387–394.
  32. 張文新*,林崇德. (1999).兒童社會觀點採擇的發展及其與同伴互動關係的研究.心理學報, 31(4), 418–427.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