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張文堂

(原順昌縣委書記)

鎖定
張文堂(1921~1973年),原名耀忠,曾用名秦懷玉,祖籍河南省林縣翟曲村人。歷任區分委書記、縣公安局長、縣長、縣委書記等職。 [1] 
中文名
張文堂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921年
逝世日期
1973年

目錄

張文堂人物生平

張文堂他出身於貧農家庭,民國9年(1920)因家境貧寒其父流落到山西省沁縣楊安村,後來父親與長兄慘遭日軍殺害。他從小就給地主放牛,當長工。民國27年民主政府成立後,曾擔任村自衞中隊長、農會主席、生產主任、公安主任、村長等職。在這期間,他盡職盡貴,發動羣眾,積極抗日。由於他工作積極,民國33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次年調任沁縣一區公安幹事、沁縣公安局助理員、公安隊長,後任中共一區分委委員、聯合會主席、分委書記等職。1949年3月,隨中國人民解放軍南下福建,先後在建甌、崇安、邵武、建西、順昌等縣工作,歷任區分委書記、縣公安局長、縣長、縣委書記等職。
張文堂尊重知識,重視人才,一到邵武就注意報刊發行工作。1953年,全縣報刊發行量從1950年的36300份,增加到23萬餘份,使城鄉人民都能看到黨報,瞭解黨的方針、政策。他經常向幹部羣眾宣傳知識、人才的重要性。他説:“建設社會主義新中國,沒有知識,沒有人才,就是一句空話。”1956年,他在主持邵武縣委工作時,召開第一次知識分子代表會議,與知識分子代表廣泛開展談心活動,為他們解決實際問題。鼓勵知識分子為建設社會主義出力。同時,在全縣組織開展科普教育,使城鄉人民逐步掌握科學技術,促進工農業生產。1957年,全縣工業總產值比1954年增長6倍多,糧食總產比1949年增長45%。他在邵武工作的8個年頭,工作踏實,説幹就幹,處理問題果斷,敢於大膽提拔、使用幹部,而且以身作則,嚴格要求,使一大批人才脱穎而出。
張文堂對黨的事業忠心耿耿。1955年4月,少數壞人利用糧食統購統銷工作中的某些失誤,策動“邵南騷動事件”,波及大埠崗、蕭家坊、廿都3個區的26個鄉,參與鬧事的羣眾達9000餘人。在這緊急關頭,擔任縣長的張文堂帶領幹部步行40公里,漏夜趕到現場,向羣眾理直氣壯地宣傳黨的政策,妥善安排羣眾生活,懲治少數壞人,使事態很快平息,恢復正常秩序。1956年5月,二區三都鄉發生嚴重山林火災,張文堂接到火警報告,立即趕到三都現場指揮,經兩晝夜戰鬥,直至山火撲滅才下山。並對護林防火措施不力的區委書記官僚主義作風提出了嚴厲的批評,使幹部羣眾受到一次深刻的教育。
張文堂不幸於1973年12月14日在邵武逝世,享年52歲。當時,正處在“文化大革命”時期,“左”傾思潮盛行,批判老幹部為“走資派”成風,但是邵武仍有很多幹部和羣眾自動來到靈前,默默地為他守靈,參加悼念活動。邵武人民對他平易近人的作風,不計較個人得失、一心撲在事業上的高風亮節,永誌不忘。 [1] 
參考資料
  • 1.    卓朗然;陳永敏;張桂賢,邵武市地方誌編纂委員會;福建省邵武市志/第四十篇人物;羣眾出版社;1993年09月;第124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