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張文偕

鎖定
張文偕(1907—1934.8.28),山東掖縣人,東北革命軍第四軍政委兼饒河反日遊擊大隊大隊長
2015年8月24日,被列入民政部公佈的第二批6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羣體名錄 [2] 
中文名
張文偕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907年
逝世日期
1934年8月28日
人物生平
山東省掖縣人。青年時期,他就接受了革命思想,加入到中國工人階級的行列,積極參加反帝反封建的偉大斗爭,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教育下,思想日趨成熟,並很快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被黨組織送到蘇聯去學習。
1933 年6 月,張文偕回國,被黨組織派到李延祿領導的東北抗日救國遊擊軍任政委,同廣大抗日戰士轉戰在吉東地區,英勇打擊日寇。同年,黨組織派他以救國遊擊軍、東北人民革命軍第四軍政委的身份到在虎林戰鬥中遭受重大損失的饒河反日遊擊隊去幫助工作,後任饒河反日遊擊大隊大隊長。
張文偕到任後,和游擊隊的其他領導,認真總結了虎林戰鬥游擊隊失敗的原因和游擊隊同救國軍聯合中的經驗教訓,制定了積極宣傳和穩妥聯合的方針,帶領游擊隊積極打擊敵人, 用不斷取得軍事上的勝利來擴大游擊隊的影響提高游擊隊威望的策略。經過張文偕的積極工作,於1934 年7 月,在義順號召開了救國軍殘餘部隊和各山林隊二百多人的反日大會。在這次大會上,收編了二百來人加入游擊隊,使饒河反日遊擊隊的武裝力量得到了很大的發展, 為反日民族統一戰線工作的加強和進一步擴大抗日武裝奠定了有力的基礎、打開了新的鬥爭局面,在張文偕出色的指揮下,游擊隊取得了打擊日偽軍的多次勝利。
1934 年2 月25 日,張文偕率領隊伍冒着大雪在饒河一帶活動,行至十八垧地時,與二百多敵人突然相遇,張文偕面對敵眾我寡的形勢,沉着、機智地指揮戰鬥,利用有利地形給敵人以突然襲擊,打得敵人潰不成軍,抱頭鼠竄,這一仗打出了游擊隊的威風。同年6 月,張文偕率領游擊隊打垮了抱馬頂子苑福堂七十多人的走狗隊,不久又取得了攻打小佳河、小西山等地走狗隊的勝利,並創建了以抱馬頂子為中心的抗日遊擊隊根據地。
張文偕不僅是出色的軍事指揮員,而且還是搞好部隊建設的黨的優秀幹部。他無微不至地關懷每一個戰士,為解決戰士的衣食問題,他經常忍飢挨餓。他吃苦在前,享受在後,深受同志們的擁戴。他十分重視游擊隊和羣眾之間的關係,不斷地向戰士們宣傳抗日軍隊保護人民的宗旨,要求戰士遵守羣眾紀律,保護羣眾利益。在實際行動中,他率先垂範,給戰士們做出了榜樣,使游擊隊和羣眾關係非常密切,被老百姓稱之為“真正的救國救民的隊伍”。同時,他還特別注重游擊隊內部的團結。在他的領導帶動下,同志們緊密團結,並肩作戰,有力地打擊了日本侵略者。
1934年8月28日,張文偕和政委崔石泉率一百多名游擊隊員和收編隊攻打駐守虎林縣三人班之敵。行到三人班附近,因雨大,收編隊未能按時在預定地點會合。因此,游擊隊只好在三人班的北山宿營。由於後來趕來的收編隊行動不夠隱蔽,被三人班的敵人發現行路。次日,游擊隊剛吃完早飯,大批敵人包圍過來,雙方激戰五六個小時。在敵眾我寡的情況下,張文偕決定組織突圍。在他的指揮下,部隊順利突破包圍,未受損失。但在後邊掩護部隊突圍的張文偕卻不幸中彈犧牲了,年僅27歲。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