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張敬燾

鎖定
張敬燾(1914-2002),山東省淄博市博山區人。1936年9月參加革命工作,1937年初任博山民先縣隊部組織部長。1937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37年6月至12月任博山縣特支、縣工委宣傳委員。1938年2月任山東人民抗日救國軍第六方面軍政治部副主任。1938年4月任八路軍四支隊一團連指導員。1938年6月任中共博山縣委書記。1939年9月任博山抗日民主政府縣長。1941年10月任益臨工委書記。1944年7月任中共魯山地委副書記。1945年9月任中共淄博特委書記。1947年1月任中共泰山地委副書記。1948年3月任華東建大教務處副主任。1949年2月任泰山地委書記兼軍分區政委。1950年5月後任泰安地委副書記、中共山東省委常委、青島市委書記、山東省政府副省長等職。 [1] 
中文名
張敬燾
國    籍
中國
籍    貫
山東淄博
出生日期
1914年
逝世日期
2002年
民族族羣
漢族

目錄

張敬燾人物生平

張敬燾,1914年出生,博山城裏大街人。由於博山是山東開展共產黨組織活動較早的地區之一,革命氣氛一直在博山地區延續。受一些進步教師的影響,張敬燾從1931年開始接受革命思想,與中學同學蔣方宇結成了知心朋友,他們經常在一起交流思想,學習和探討革命理論文章或著作,在思想上受到很大的啓發,並逐步接受馬克思主義思想。 [2] 
1935年9月,張敬燾到博山小辛莊第三短期小學任教。在此期間,他以訪問學生家庭、開班工人夜校、組織短期小學教員讀書會等方式進行抗日宣傳,還利用其父開設的公記銀號為聯絡點,組織聯繫農村短期小學教員進行抗日活動。 [2] 
1936年9月,經在北平輔仁大學讀書的中學同學王克常介紹,張敬燾加入了“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1937年1月,由民先總部直接領導的博山縣隊部建立,張敬燾任組織委員。6月,山東省委派鹿省三到博山,宣佈建立了中共博山特別支部,喬同恩任書記,蔣方宇任組織委員,張敬燾任宣傳委員。 [2] 
抗戰爆發後,張敬燾與博山工委的同志共組織了兩次武裝起義,第一次是1937年末,組織了山東抗日救國軍第五軍。第二次,張敬燾在博山南部山區的五福峪村,組織了山東人民抗日救國軍第六軍總隊部,後與第三支隊一部及李興唐部聯合攻打博山城。不久張敬燾、鄭興分別率部編入第四支隊、第三支隊。張敬燾任第四支隊連政治指導員。 [2] 
1938年6月,張敬燾調回博山任縣委書記。1939年9月,博山縣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張敬燾當選為縣長。期間,根據省委大力發展黨組織,深入發動羣眾,創建抗日根據地的指示,張敬燾進行了開創博山縣抗日根據地的工作,在各區建立了分區委、區政府等組織,成為當時魯中乃至整個山東的一個範例。 [2] 
1941年10月,張敬燾被魯中區黨委派往益臨工委任書記。期間,鬥爭形勢惡化,抗日工作十分艱難。張敬燾率領工委,進行了黨組織的恢復、減租減息、發展春耕生產等工作。1944年7月,區黨委決定建立魯山地委(魯中五地委),李伯秋任書記,張敬燾任副書記,徐化魯為專員。 [2] 
張敬燾 張敬燾
解放戰爭期間,張敬燾先後任中共淄博特委書記兼警備區政委,泰山地委副書記、書記兼軍分區政委。期間,先後組織開展了土改、生產、支前和三查三整等工作,增強了黨的戰鬥力和凝聚力。 [2] 
1950年5月,泰山地委和泰安地委合併為泰安地委,張敬燾先後被任命為地委副書記、書記兼軍分區政委。1951年末,張敬燾被調到上海工作,先後擔任滬西產業區委副書記兼組織部長、普陀區委書記、上海市委委員兼市委副秘書長等職務。期間,參與了滬西工業區的國營中小企業開展的“三反”運動,普陀區的公私合營及上海市“一五”“二五”計劃時期的有關工作。張敬燾在對被毛主席贊為“愛國的紅色資本家”的榮毅仁的申新九廠民主改革中,獲得了成功,毛主席親自到上海進行了視察,張敬燾前往陪同並多次回答了毛主席的相關問題。 [2] 
1960年10月,張敬燾調回山東任青島市委第一書記,後又增補其為省委常委。到任後,張敬燾帶領市委一班人,堅決貫徹執行了黨中央制定的“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八字方針,在三年的調整中,扭轉了全市國民經濟比例關係嚴重失調的局面,逐步走出困境。張敬燾先後調任省革委重點工程指揮部常務副指揮、工交辦副主任、省建委主任和省革委副主任。1979年12月,在山東省第五屆人民代表大會上當選為山東省副省長,主要分管全省的國民經濟計劃工作。1983年,張敬燾從副省長的領導崗位退下來,先後被聘為省政府顧問、特邀顧問,省老齡委常務副主任。1997年底離職休養,2002年因病辭世。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