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張抗抗

(中國當代作家,中國作家協會第七、八、九屆副主席,國務院參事)

鎖定
張抗抗,原名張抗美,1950年7月3日出生於浙江杭州,祖籍廣東新會杜阮鎮長喬,中國當代作家,歷任中國作家協會第七、八、九屆副主席,第五屆全委會委員、第六屆主席團委員,全國政協第十、十一、十二屆委員。現為國家一級作家、黑龍江省作家協會名譽主席,中國作家協會權益保障委員會副主任,中國文字著作權保護協會副會長。2009年受聘擔任國務院參事。現定居北京。 [1] 
1963年,考入杭州市第一中學(即杭州高級中學。1969年,赴北大荒農場上山下鄉八年,當過農工、磚廠工人、通訊員、報道員、創作員等。 [2]  1975年,出版長篇小説《分界線》。1979年3月,發表短篇小説《愛的權利》。1980年5月,發表中篇小説《淡淡的晨霧》。1981年5月,發表中篇小説《北極光》。1986年,發表長篇小説《隱形伴侶》。1995年5月,出版長篇小説《赤彤丹朱》。1996年4月,出版長篇小説《情愛畫廊》。2001年,第二屆魯迅文學獎全國優秀散文雜文獎。2002年6月,出版長篇小説《作女》。2006年11月,當選為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2016年10月,發表中篇小説《把燈光調亮》。2017年4月,出版散文集《回憶找到我》。2019年1月,出版回憶錄《張抗抗文學回憶錄》。 [7] 
中文名
張抗抗
別    名
張抗美(原名)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浙江杭州
出生日期
1950年7月3日
畢業院校
黑龍江省藝術學校
職    業
作家
代表作品
隱形伴侶
赤彤丹朱
情愛畫廊
作女
淡淡的晨霧 展開
代表作品
隱形伴侶
赤彤丹朱
情愛畫廊
作女
淡淡的晨霧
北極光
回憶找到我 收起

張抗抗人物經歷

20世紀70年代張抗抗(左)和妹妹合影 20世紀70年代張抗抗(左)和妹妹合影
1950年7月3日,出生於浙江杭州。1961年,在《少年文藝》雜誌第12期上發表了她的“處女作”——《我們學做小醫生》。1963年,考入杭州市第一中學(即杭州高級中學。1969年,赴北大荒農場上山下鄉八年,當過農工、磚廠工人、通訊員、報道員、創作員等。 [2] 
20世紀70年代,張抗抗在杭州與父母和妹妹合影 20世紀70年代,張抗抗在杭州與父母和妹妹合影
1972年10月,在上海《解放日報》發表第一篇小説《燈》。1973年,在《文匯報》上發表了長篇散文《大森林的主人》;之後,張抗抗開始嘗試長篇小説的寫作。1975年,出版反映邊疆農村建設和知識青年生活的長篇小説《分界線》。 [3-4] 
1977年6月,考入黑龍江省藝術學校編劇專業。1979年3月,在《收穫》第2期發表短篇小説《愛的權利》,並獲黑龍江省1979年短篇小説獎;此後發表《白罌粟》《紅罌粟》等多篇反映知青題材的小説作品;同年,調入黑龍江省作協從事專業文學創作。 [4] 
1980年4月,到北京參加中國作家協會第五期“文學講習所”為期三個月的進修; [7]  5月20日,在《人民文學》第5期發表短篇小説《夏》,小説塑造了一個思想保守、僵化的女大學生的形象,獲得1980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説獎;5月25日,在《收穫》第3期發表中篇小説《淡淡的晨霧》,小説反映了新時期來臨之後,國人思想解放的情況,並獲得了第一屆全國優秀中篇小説獎; [5]  同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 [1] 
1981年5月25日,在《收穫》第3期發表中篇小説《北極光》,以“一女三男”的故事模式,展現小説主人公陸苓苓對“北極光”的執着探問和追尋; [6]  9月,在《小説界》第2期發表中篇小説《國魂》。 [4] 
1982年2月,在《十月》第1期發表中篇小説《在丘陵和湖畔,有一個人……》。1983年5月,在《收穫》第3期發表中篇小説《塔》;同月,出版散文集《橄欖》。1986年,在《收穫》第4—5期發表長篇小説《隱形伴侶(部分刊登,後於1986年12月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全本),小説以個人敍事,表現了人對自身善惡的辨識,超越了“知青文學”的苦難和傷痕,進入到對“人”本質的探究。 [7] 
1987年9月,在《鐘山》第5期發表中篇小説《因陀羅的網》。 [7]  1991年9月,在《鐘山》第5期的“女作家小輯”發表短篇小説《斜廈》,小説關注了塌陷的信仰危機,把20世紀八九十年代中國在進入社會文化轉型階段所具有的的意識形態的“斜廈”看成是“現代性”理念在現實中遭遇困境的表徵。 [8]  1993年,在《小説界》第2期發表中篇小説《沙暴》,後轉載於《中篇小説選刊》1993年第4期。 [9] 
1995年1月,在《作家》第1期發表中篇小説《銀河》,小説探討了都市男女的愛情、婚姻、兩性等問題;4月,在《上海文學》第4期發表中篇小説《殘忍》; [9]  5月,出版長篇小説《赤彤丹朱》,小説描述了一對“紅色戀人”從參加“革命”到被“革命”排斥,在長達半個世紀的時間裏的坎坷經歷。 [7] 
1996年作家團採風宜昌(前排左一為張抗抗) 1996年作家團採風宜昌(前排左一為張抗抗)
1996年4月,出版長篇小説《情愛畫廊》,小説描寫了畫家周由和美女水虹的愛情故事,女主人公水虹令人驚心動魄的美被南下尋美的畫家周由發現,由此引起靈魂的震撼,從而引發出一場轟轟烈烈的愛情。 [7]  1997年,在《東海》雜誌上發表中篇小説《鐘點人》。 [7] 
2000年1月,在《收穫》第1期發表中篇小説《集體記憶》。2001年,憑藉《張抗抗散文》(解放軍出版社)獲第二屆魯迅文學獎全國優秀散文雜文獎。 [10]  2002年6月,出版長篇小説《作女》,講述了女主人公“卓爾”和一羣京城女性“作”的故事,具有鮮明的女性主義立場,濃縮了中國20世紀90年代到21世紀以來,“作女”們對幾千年來的男權社會戒律、規則的顛覆與反抗。 [7] 
2003年8月,在《小説界》第4期發表中篇小説《請帶我走(又名《請把我帶走》),表達了知青一代懺悔意識的甦醒;9月,在《鐘山》第5期發表中篇小説《芝麻》,以進城務工女性為主人公,通過城裏與鄉間的生活對比來觀照當今中國,寫出了中國農村婦女尋求經濟自立到人格獨立的艱難過程。 [9] 
2006年11月,當選為中國作家協會第七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2008年,作為評委出現在首屆“文學之新”大賽上。2009年11月13日,被聘為中國國務院參事室參事。 [2]  2011年12月25日,當選為中國作家協會第八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 [11]  2015年,獲第四屆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版權保護金獎。 [1] 
2016年5月12日,張抗抗文學館在張抗抗的母校浙江省杭州高級中學正式落成並開館; [16]  10月,在《上海文學》第10期發表中篇小説《把燈光調亮》,小説講述了一個與讀書人、寫書人、書業人、愛書人息息相關的書店的故事; [9]  12月,當選中國作家協會第九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 [12]  2017年4月,出版散文集《回憶找到我》,講述了自己與親人、愛人和友人之間的往事和情誼,同時不止一次地回顧了自己漂泊的青春歲月和在北大荒的經歷。 [13] 
2019年1月,出版回憶錄《張抗抗文學回憶錄》,較為完整地收錄了張抗抗多年來的文學創作談以及她的文學觀; [14]  8月,出版散文集《南方》《北方》,《南方》是張抗抗親自編選、審定,最新推出的一個以地域為線索的散文系列之一,《北方》收入了張抗抗36篇與北方有關的散文作品,涵蓋了北京、東北、西北等地,涉及旅行見聞、世俗百態,包含了作者對過往的追憶、對生命的感悟、對歷史的沉思等等。 [15] 
2021年10月20日,張抗抗與德清舉行捐贈簽約儀式,向張抗抗書院捐贈大量書籍、作品、珍貴圖片及有關文件,用於收藏、學術研究、展覽展示等公益性文化活動。 [17] 
2022年12月—2023年6月,出版十卷本《張抗抗文集》,包含長篇小説卷《作女》《情愛畫廊》《隱形伴侶》《赤彤丹朱》,中篇小説卷《北極光》《把燈光調亮》,短篇小説卷《何以解憂》,散文卷《烏鎮的倒影》《牡丹的拒絕》,隨筆、序跋、書評、講稿卷《仰望星空》。 [39] 
十卷本《張抗抗文集》 十卷本《張抗抗文集》

張抗抗個人生活

張抗抗的父親是張白懷,母親是朱為先。張白懷原籍廣東,9歲時到上海謀生。1941年離開上海,遷至浙西的《民族日報》擔任記者,曾寫下過許多熱血文章。1946年回到上海,加入中共地下黨,後又受組織委派到《當代晚報》任職。建國後,任《浙江日報》特派記者。
1948春,張白懷與朱為先在杭州正式結婚。後來,張白懷受聘為杭州《當代晚報》總編輯,並利用這個身份作掩護,開展工作,直到杭州解放。1952年審幹期間,結論為“託派嫌疑”“特務嫌疑”,被開除黨籍,調離省報,直到1980年,他的“歷史問題”終於得到平反,然後重返《浙江日報》社工作。 [18] 
張抗抗的丈夫是作家姜戎,原名呂嘉民,生於1946年,北京人,研究領域為政治經濟學,1967年姜戎赴內蒙古額侖草原插隊,1978年返城,1979年考入社科院研究生院。著有長篇小説《狼圖騰》。 [19]  張抗抗的妹妹是張嬰音,是兒童文學作家,《家庭教育》雜誌社副編審、浙江省作家協會兒童文學創委會副主任。 [37] 

張抗抗主要作品

張抗抗長篇小説

作品名稱
首次出版時間
出版社
《分界線》
1975年9月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6年12月
作家出版社
1995年5月
人民文學出版社
1996年4月
春風文藝出版社
作女
2002年6月
華藝出版社

張抗抗出版圖書

短篇小説集
書籍名稱
出版時間
出版社

《夏》
1981年11月
黑龍江人民出版社
《紅罌粟》
1986年10月
北方文藝出版社
《白罌粟:張抗抗短篇小説選》
2017年6月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白罌粟》(中國短經典)
2020年6月
人民文學出版社
中短篇小説集
書籍名稱
出版時間
出版社
1982年7月
中國青年出版社
《塔》
1985年5月
四川文藝出版社
陀羅廈
1991年10月
華藝出版社
1995年4月
河北教育出版社
《北極光》
1996年12月
貴州人民出版社
《愛的權利》
1996年12月
貴州人民出版社
《熱石頭》
1996年12月
河北少年兒童出版社
《銀河》
1997年11月
長江文藝出版社
2003年10月
華藝出版社
2004年12月
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
黃罌粟
2005年1月
江蘇文藝出版社
《北極光·殘忍》
2006年1月
人民文學出版社
張抗抗小説》(學生版)
2006年6月
吉林文史出版社
2006年12月
現代出版社
2007年8月
上海文藝出版社
《請帶我走》
2012年1月
中國社會出版社
2018年1月
太白文藝出版社
《北極光》
2020年7月
河南文藝出版社
中短篇小説散文合集
書籍名
出版時間
出版社
1991年3月
北方文藝出版社
《暑假的卡拉OK》
(張抗抗兒童文學作品選)
1991年6月
少年兒童出版社
《張抗抗》
(中國當代作家選集叢書)
1998年7月
人民文學出版社
2000年5月
西苑出版社
鐘點人
2001年9月
中國文聯出版社
2002年2月
華文出版社
2012年11月
長江文藝出版社
《張抗抗作品精選》
(名家作品精選)
2019年11月
長江文藝出版社
散文隨筆集
書籍名
出版時間
出版社
《橄欖》
1983年5月
上海文藝出版社
1985年6月
百花文藝出版社
1990年6月
中國華僑出版公司
《野味》
1992年3月
百花文藝出版社
1994年1月
知識出版社
1994年4月
華藝出版社
《牡丹的拒絕》
1995年3月
春風文藝出版社
1995年5月
百花文藝出版社
《故鄉在遠方》
1995年6月
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6年7月
湖南文藝出版社
《沙之聚》
1996年3月
吉林人民出版社
《大江逆行》
1996年12月
貴州人民出版社
《滄浪之水》
1998年1月
江蘇文藝出版社
1998年2月
陝西人民出版社
《風過無痕》
1998年9月
江蘇人民出版社
1998年11月
重慶出版社
《女人説話》
1999年9月
江蘇人民出版社
《張抗抗散文》
2001年1月
解放軍出版社
2001年2月
當代世界出版社
2001年3月
西苑出版社
《我的節日》
2001年9月
知識出版社
2002年9月
河南文藝出版社
2002年10月
浙江攝影出版社
《過眼銘心錄》
2003年3月
湖北美術出版社
《嫁衣之紉:張抗抗散文集》
2004年1月
新華出版社
2006年6月
上海三聯書店
2006年9月
中國社會出版社
2006年12月
學林出版社
2007年5月
江蘇文藝出版社
《悦己》
2007年6月
中國青年出版社
2007年8月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8年1月
中國海關出版社
張抗抗散文》(插圖珍藏版)
2009年10月
人民文學出版社
《君子不獨樂》
2012年1月
長春出版社
2013年1月
中國社會出版社
《張抗抗經典散文》
2014年10月
山東文藝出版社
《北方》
2016年1月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6年7月
北方文藝出版社
2017年4月
長江文藝出版社
2017年5月
華文出版社
書之書
2017年7月
河南文藝出版社
打開自己那間屋的門窗:張抗抗經典散文》
2017年8月
山東文藝出版社
《仰不愧於天》(政協委員文庫)
2018年9月
中國文史出版社
《散文精讀·張抗抗》
2019年5月
浙江人民出版社
南方
2019年8月
浙江文藝出版社
《北方》
2019年8月
浙江文藝出版社
《姐妹》(與張嬰音合著)
2020年4月
浙江大學出版社
2020年12月
商務印書館
回憶錄
書籍名稱
出版時間
出版社
1998年9月
河北教育出版社
1998年10月
吉林人民出版社
《誰敢問問自己:我的人生筆記》
2007年1月
時代文藝出版社
2010年1月
時代文藝出版社
2011年11月
時代文藝出版社
2019年1月
廣東人民出版社
訪談錄
書籍名稱
出版時間
出版社
《你是先鋒嗎:張抗抗訪談錄》
2002年7月
文匯出版社
國外出版
長篇小説《隱形伴侶》:北京外文局1997年出版
中篇小説集《殘忍》(法文——《L IMPITOYABLE》):法國藍色中國出版社1997年出版
中短篇小説集《殘忍》(英文——《LIVNG WITH THEIR PAST》):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03年出版
中短篇小説集《白罌粟》(英文——《WHITE POPPIES》):美國康奈爾大學出版社2011年出版
(參考資料: [7]  [9] 

張抗抗創作特點

張抗抗主題思想

文革反思
“文革”結束後,一批作家執着於書寫“文革”對人們肉體和靈魂的戕害,與其他作家有所區別的是,張抗抗在揭露傷痕、反思歷史、反省自身的時候將切入點放在“愛情”上,在《愛的權利》《北極光》《淡淡的晨霧》中,作者均通過女性的情愛睏擾,控訴了“文革”戕害人心的罪惡行徑。在《愛的權利》中,作者首先發出了“誰也不能剝奪我愛的權利”的呼聲,但這裏的“愛”不拘泥於異性之間的情愛,而是包含了對理想、事業、自由的熱愛。在《淡淡的晨霧》中,大哥郭立檉原本對生活充滿激情,對事業充滿熱愛,可是壓抑人性的環境漸漸消磨掉他身上的鋭氣,腐蝕掉他對生活的熱誠。郭立樞為了個人的前程,棄倫理親情於不顧,所謂愛情,也只是他為了晉升的階梯。《北極光》裏的傅雲祥、費淵是陸芩芩或者説是張抗抗否認的對象,可是他們也是社會的犧牲品,十年“文革”改變了他們的人生軌跡,傅雲祥變成了一個物質至上的實用主義者,而費淵的心底“像月球的表面”那般陰冷。他們的悲劇是因為荒唐的時代扭曲了他們的人生觀。作為知青中的一員,張抗抗並沒有因此而心安理得地拒絕懺悔,她在小説中理性地表達了一代知青的深刻反省。 [21] 
底層關懷
進入中國社會政治、經濟的轉型的20世紀90年代,張抗抗創作過一批展示“進城”的“鄉下人”精神世界的小説,如《寄居人》《鐘點人》《工作人》《北京的金山上》《芝麻》等。這裏的底層生活不是對底層簡單化平面化的概念闡釋。她對底層的理解有了新的開拓,她發現了底層的美與醜,底層的複雜及其內在的悲劇性。作者筆下的農民工、保姆和拾破爛的均不再以悲憫的對象被呈現出來,小説也不再負載着尖鋭而沉重的精英啓蒙意識,而是大多從“鄉下人”的敍述視角入手,從進城的鄉下人的生命體驗出發,展現在經濟體制轉軌的大背景下城鄉民眾生存方式的對峙和碰撞,底層人民輾轉於城鄉之間價值觀念的流變以及精神的焦灼。小説主題的實現均來自人物的生活經驗,而不再是某種理念。小説用貼近人物身份的話語展示了一個個身份卑微、靈魂不屈的鄉下人的生命圖景。 [21] 

張抗抗藝術特色

知青敍事
張抗抗在她的知青作品中善於將敍事理念圈定在好與壞、善與惡的對立模式中,暴露出“文革”時期二元對立創作模式的宿疾,但敍事策略諸多方面卻暗含西方現代敍事策略的痕跡。她將文革期間簡單淺顯的單一化敍事空間營造技巧逐漸向雙重敍事空間並置的技巧發展,使作品主題的同一性在雙重敍事空間中體現出來,利用雙重空間承擔了文本中的敍事責任。不僅如此,張抗抗通過敍事空間的多樣化處理方法將文本敍事空間繼續擴大化,給讀者留有想象和參與的空間,增強了作家、文本人物和讀者三者的溝通與交流,體現出知青作品敍事策略的意義和價值。另外,張抗抗將在北大荒生活時習得的地方色彩濃郁的方言、俚語用於知青小説的創作,以此彰顯出東北獨特的地域特色和人們粗魯莽撞的性格弊病。 [20] 
戲劇化結構
張抗抗“文革”後創作的小説如《愛的權利》《悠遠的鐘聲》《淡淡的晨霧》《北極光》等,多采用一種戲劇化的結構方式。張抗抗曾説過總是用同一手法、筆調、構思、結構方式來寫作,會使人感到厭倦。因此從中篇小説《塔》開始,作者開始淡化情節上的起伏跌宕,在藝術上大膽嘗試和探索。她在寫實手法中融入了很多現代主義的表現方式,將西方現代派跳躍性很大的意識流,摻入民族傳統的東西,並將兩者有機地結合起來。這種探索在《隱形伴侶》和《赤彤丹朱》等小説中留下了鮮明的印記。《隱形伴侶》的主體部分是現實主義的,同時廣泛地採用了諸如象徵、意識流、內心獨白等現代主義手法。《赤彤丹朱》在敍述方式上,較張抗抗以往的寫實小説也有所突破,就敍述人稱而言,作者採用了第一人稱限制視角。 [21] 

張抗抗獲獎記錄

榮譽稱號
  • 2019-12    全國閲讀推廣特別貢獻人物[30]     (獲獎)    
  • 2002    第二屆黑龍江省德藝雙馨文藝家[23]     (獲獎)    
文學類
  • 2017-9    第十一屆《上海文學》獎    《把燈光調亮》[29]     (獲獎)    
  • 2017-6    2016年度《小説選刊》年度大獎    《把燈光調亮》[9]     (獲獎)    
  • 2017    2015—2016《北京文學·中篇小説月報》優秀中篇獎    《把燈光調亮》[28]     (獲獎)    
  • 2016-6    第七屆冰心散文獎    《張抗抗經典散文》[31]     (獲獎)    
  • 2009-10    第三屆中國女性文學獎    《悦己》[26]     (獲獎)    
  • 2008-12    第二屆蒲松齡短篇小説獎    《乾涸》[24]     (獲獎)    
  • 2004-12    第十二屆中國人口文化小説金獎    《芝麻》[25]     (獲獎)    
  • 2004-12    第二屆中國女性文學獎    《作女》[27]     (獲獎)    
  • 2004-1    2003年度女性寫作獎[32]     (獲獎)    
  • 2001    第二屆魯迅文學獎全國優秀散文雜文獎    《張抗抗散文》[10]     (獲獎)    
  • 2001    黑龍江省精品工程獎    《大荒冰河》[23]     (獲獎)    
  • 1998-6-8    《東海》全國純文學最高稿酬獎    《鐘點人》[23]     (獲獎)    
  • 1998    首屆中國女性文學創作獎[23]     (獲獎)    
  • 1997    1997年“東北文學獎”散文一等獎    《張抗抗散文自選集》[23]     (獲獎)    
  • 1995    1995年東北文學獎長篇小説一等獎    《赤彤丹朱》[23]     (獲獎)    
  • 1995    莊重文文學獎[2]     (獲獎)    
  • 1990    第三屆《小説月報》百花文學獎短篇小説獎    《流行病》[23]     (獲獎)    
  • 1984    第一屆《上海文學》獎    《紅罌粟》[2]     (獲獎)    
  • 1981    1980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説獎    《夏》[4]     (獲獎)    
  • 1981    1977—1980全國優秀中篇小説獎    《淡淡的晨霧》[4]     (獲獎)    
  • 1980    黑龍江省1979年短篇小説獎    《愛的權利》[4]     (獲獎)    
其他
  • 2015-6-11    第四屆世界知識產權版權金獎[22]     (獲獎)    

張抗抗人物評價

張抗抗以近半個世紀的堅韌書寫,以超越性別的筆觸,刻畫眾生世相,叩問道義良知,追尋心靈自由,體恤自然萬物,字裏行間蓬勃着理想主義的社會關懷,人文關懷。她的一批啓蒙亦反思啓蒙的作品所表現出的哲思和勇氣,則使她獲得了更為鮮明的獨屬於這個時代的文化意義。(中國作家協會主席、中國當代作家鐵凝評) [34] 
我走上文學道路很大程度上是年輕時受到張抗抗的影響,我第一次意識到“文學能改變命運”。1972年,在北大荒當知青的張抗抗在上海《解放日報》上發表了第一篇短篇小説《燈》,那年她22歲。因為傑出的文學才華,1976年張抗抗進入黑龍江省藝術學校編劇班學習,1979年調入黑龍江省作家協會,從事專業文學創作。這一勵志故事對於當時前途一片迷茫的知青們來説,簡直是一盞明燈。(中國當代作家梁曉聲評) [33] 
張抗抗是中國當代最重要的作家之一,她的創作一貫體現了她是一位有着道德感和社會責任的作家,其作品中的人道精神,特別是對人的命運的深切的關注,對不同環境下女性生存狀態的獨到書寫,以及對人物細膩精微的刻畫,都讓她的作品得到了讀者和評論界的廣泛認可。由於對寫作真摯的熱愛,她常年筆耕不輟,每天的寫作不僅是她的生活方式,更是她的生命方式。每個作家和詩人都有着自己文學起步的地方,張抗抗把她所創造的文學世界毫無保留地饋贈給了自己的母校,這並不是一種簡單的迴歸,而是她用自己的方式再一次承接了這裏傳承久遠的文脈,再一次在隱秘中擁抱了曾經滋養了自己的偉大傳統。(中國當代詩人吉狄馬加評) [35] 
以張抗抗為代表的有着更加強烈女性意識的作家,她們大多是知青一代,比起張潔她們那一代,女性意識更加具體,女性的特徵也更加明顯。比如發表於上世紀八十年代的《隱形伴侶》,從一個女性的角度去寫當年插隊時代,對於婚姻的感受。(中國作家協會魯迅文學院常務副院長、作家邱華棟評) [36] 
抗抗的真情文字中凝集着人生的智慧和時代的悲歡。(中國當代作家趙麗宏評) [34] 
張抗抗擅長把個人的心理情感作為作品表現的中心,給尋求個性和思想解放的一代中國青年提示了精神導引。她的寫作一直關注個體的感情世界和個性的豐富性,從建構當代中國文學中“人”的形象這一角度來説,張抗抗的作品顯示了她的獨特的作用。(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陳曉明評) [38]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