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張承

(三國時期孫吳大臣)

鎖定
張承(178年-244年),字仲嗣。徐州彭城縣(今江蘇省徐州市)人。三國時期孫吳大臣 [12]  ,輔吳將軍張昭長子,其妻為諸葛瑾之女。
張承年少時以才學知名,與諸葛瑾步騭嚴畯交好。歷任驃騎將軍西曹掾、長沙西部都尉等職,後任濡須都督、奮威將軍,封都鄉侯,故又稱張奮威。
赤烏七年(244年)卒,享年六十七歲,諡號定。《全三國文》輯錄有一篇《與呂岱書》。
張承為人勇壯剛毅、忠誠正直,能甄識人物,勤於提攜後進之士。周昭將其與顧邵、諸葛瑾、步騭、嚴畯並稱為“五君”。
全    名
張承 [12] 
別    名
張奮威
仲嗣
諡    號
定侯 [13] 
所處時代
漢末三國 [12] 
民族族羣
漢人
出生日期
178年
逝世日期
244年
主要成就
討平山越
主要作品
與呂岱書 [10]  [14] 
籍    貫
徐州彭城縣(今江蘇省徐州市)
官    職
濡須都督、奮威將軍
爵    位
都鄉侯

張承人物生平

張承遊戲形象
張承遊戲形象(1張)
張承字仲嗣,年少時就以才學知名,與諸葛瑾步騭嚴畯交好。 [1] 
公元219年建安二十四年),孫權任驃騎將軍時,徵辟張承為驃騎將軍西曹掾,出任長沙西部都尉。率軍討平山越,得精兵一萬五千人。後任濡須都督、奮威將軍,被封為都鄉侯,領私兵(部曲)五千人。 [2] 
公元234年嘉禾三年)五月,孫權率軍信駐軍巢湖口,直指合肥新城,號稱十萬大軍;又派陸遜、諸葛瑾統率一萬餘人進入江夏、沔口,進指襄陽;孫韶與張承率軍入淮河,直指廣陵、淮陰。 [3]  七月,魏明帝曹叡親自東征。曹魏揚州都督滿寵招募壯士焚燒吳國攻城器械,射死孫權之侄孫泰,而吳國官兵大多患病。明帝離孫權駐地數百里時,惑敵的先遣軍已先行到達。孫權開始認為明帝不會親征,聽聞他率大軍已到,於是撤走,孫韶與張承也退兵。 [4] 
張承為人勇壯剛毅、忠誠正直,能甄識人物,曾提拔彭城蔡款南陽謝景,那時他們還很年少。後來他們都被朝廷所用。諸葛瑾之子諸葛恪年輕時,眾人都因他的才智而驚歎,但張承斷言諸葛恪必定會使諸葛家衰敗,後來諸葛恪果然死於政變,被誅滅三族。張承勤於提攜後進之士,為人厚道,吳國但凡是賢人,沒有不上門拜訪他的。 [5] 
公元244年赤烏七年),張承病逝,享年六十七歲,諡號定侯 [13]  (孫吳只有張承與其父張昭及顧雍、陸遜、陸抗得以擁有諡號)。 [6] 

張承人物評價

張承 張承
孫登:“諸葛瑾、步騭、朱然全琮朱據呂岱吾粲闞澤、嚴畯、張承、孫怡忠於為國,通達治體。” [7] 
周昭:“古今賢士大夫所以失名喪身傾家害國者,其由非一也,然要其大歸,總其常患,四者而已。急論議一也,爭名勢二也,重朋黨三也,務欲速四也。急論議則傷人,爭名勢則敗友,重朋黨則蔽主,務欲速則失德,此四者不除,未有能全也。當世君子能不然者,亦比有之,豈獨古人乎!然論其絕異,未若顧豫章、諸葛使君、步丞相、嚴衞尉、張奮威之為美也。論語言‘夫子恂恂然善誘人’,又曰‘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豫章有之矣。‘望之儼然,即之也温,聽其言也厲’,使君體之矣。‘恭而安,威而不猛’,丞相履之矣。學不求祿,心無苟得,衞尉、奮威蹈之矣。此五君者,雖德實有差,輕重不同,至於趣舍大檢,不犯四者,俱一揆也。昔丁諝出於孤家,吾粲由於牧豎,豫章揚其善,以並陸、全之列,是以人無幽滯而風俗厚焉。使君、丞相、衞尉三君,昔以布衣俱相友善,諸論者因各敍其優劣。初,先衞尉,次丞相,而後有使君也;其後並事明主,經營世務,出處之才有不同,先後之名須反其初,此世常人決勤薄也。至於三君分好,卒無虧損,豈非古人交哉!又魯橫江昔杖萬兵,屯據陸口,當世之美業也,能與不能,孰不原焉?而橫江既亡,衞尉應其選,自以才非將帥,深辭固讓,終於不就。後徙九列,遷典八座,榮不足以自曜,祿不足以自奉。至於二君,皆位為上將,窮富極貴。衞尉既無求欲,二君又不稱薦,各守所志,保其名好。孔子曰:‘君子矜而不爭,羣而不黨。’斯有風矣。又奮威之名,亦三君之次也,當一方之戍,受上將之任,與使君、丞相不異也。然歷國事,論功勞,實有先後,故爵位之榮殊焉。而奮威將處此,決能明其部分,心無失道之慾,事無充詘之求,每升朝堂,循禮而動,辭氣謇謇,罔不惟忠。叔嗣雖親貴,言憂其敗,蔡文至雖疏賤,談稱其賢。女配太子,受禮若吊,慷愾之趨,惟篤人物,成敗得失,皆如所慮,可謂守道見機,好古之士也。若乃經國家,當軍旅,於馳騖之際,立霸王之功,此五者未為過人。至其純粹履道,求不苟得,升降當世,保全名行,邈然絕俗,實有所師。故粗論其事,以示後之君子 [8]  。”
陳壽三國志》:“張承、顧邵虛心長者,好尚人物。” [8] 
陸雲《張二侯頌》:“①奮威將軍定侯,明德光遠,軌量弘濟。文敏足以華國,威略足以振眾。” [9]  “②烈文遠祖,肇自上皇。金天淳曜,遂濟窮桑。真人有作,飛龍在天。留侯載見,階雲自淵。即謀神造,啓運妙玄。有漢再命,度邑於東。其在中葉,誕育司空。邈矣唐陵,有恭斯庸。寧行盈止,世篤天祿。神之聽思,俾我戩穀。繁過芳佑,底之洪族。洪族既昌,再惠音徽。於穆二侯,仍世雙飛。堂堂輔吳,抑抑奮威。如龍之躍,如鳳之輝。薄言戾止,在彼紫微。卯金紛若,四海畔換。文侯乃顧,妙世達觀。逝彼塗方,度茲江漢。鴻飛遵海,聿來有亂。遭家不造,殲我明聖。桓後肇揚,侯承末命。皇大烝哉,天保永定。匪侯恤度,宗緒孰正。帝整我旅,外薄四荒。命作惟師,時惟鷹揚。遂登上將,亮彼大皇。底邑胙土,命圭有璋。蹇蹇我侯,明發宿夜。襲彼遺直,興言有謨。聿懷來忠,王室之故。猗歟定侯,祗服清曜。奕奕瓊範,玉潤淑貌。淵謂往藏,朗思來照。曾是徽章,再世被荷。庸勳開國,明道隆家。苾苾其芬,淑問揚和。有蔚其文,如林之華。皇矣帝祚,受言既崇。女子有行,作合儲宮。條延紫極,穎衍皇寧。釁釁定侯,在盈思衝。祗寵戒溢,永懷慎終。重光並曜,播我芳風。” [9] 
陸機辨亡論》:“風雅則諸葛瑾、張承、步騭以聲名光國。”

張承個人作品

全三國文》有一篇《與呂岱書》。 [10] 

張承親屬成員

張承父親

張昭,字子布。官至輔吳將軍,封婁侯,卒諡號文。 [8] 

張承配偶

諸葛氏,諸葛瑾之女。

張承弟弟

張休,字叔嗣。官至揚武將軍,世襲張昭爵婁侯。

張承子女

張震諸葛恪外甥。襲父張承爵都鄉侯。後與諸葛恪一同被誅,夷滅三族。 [8] 
張妃,嫁孫權三子孫和,後與孫和一起自殺。 [8] 
張氏,嫁陸遜次子陸抗

張承史書記載

三國志·卷五十二·吳書七·張顧諸葛步傳第七》 [8] 

張承文學形象

在小説《三國演義》中,張承於第一百零二回《司馬懿佔北原渭橋 諸葛亮造木牛流馬》中出場,當時蜀相諸葛亮第五次北伐魏國,張承奉吳主孫權之命,與孫韶共引軍從廣陵攻淮陰。 [11] 
參考資料
  • 1.    《三國志·卷五十二·吳書七·張顧諸葛步傳第七》:承字仲嗣,少以才學知名,與諸葛瑾、步騭、嚴畯相友善。
  • 2.    《三國志·卷五十二·吳書七·張顧諸葛步傳第七》:權為驃騎將軍,闢西曹掾,出為長沙西部都尉。討平山寇,得精兵萬五千人。後為濡須都督、奮威將軍,封都鄉侯,領部曲五千人。
  • 3.    《資治通鑑·卷第七十二·魏紀四·烈祖明皇帝中之上》:五月,吳主入居巢湖口,向合肥新城,眾號十萬;又遣陸遜、諸葛瑾將萬餘人入江夏、沔口,向襄陽;將軍孫韶、張承入淮,向廣陵、淮陰。
  • 4.    《資治通鑑·卷第七十二·魏紀四·烈祖明皇帝中之上》:秋,七月,壬寅,帝御龍舟東征。滿寵募壯士焚吳攻具,射殺吳主之弟子泰;又吳吏士多疾病。帝未至數百里,疑兵先至。吳主始謂帝不能出,聞大軍至,遂遁,孫韶亦退。
  • 5.    《三國志·卷五十二·吳書七·張顧諸葛步傳第七》:承為人壯毅忠讜,能甄識人物,拔彭城蔡款、南陽謝景於孤微童幼,後併為國士,款至衞尉,景豫章太守。又諸葛恪年少時,眾人奇其英才,承言終敗諸葛氏者元遜也。勤於長進,篤於物類,凡在庶幾之流,無不造門。
  • 6.    《三國志·卷五十二·吳書七·張顧諸葛步傳第七》:年六十七,赤烏七年卒,諡曰定侯。
  • 7.    《三國志·卷五十九·吳書十四·吳主五子傳第十四》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4-05-23]
  • 8.    《三國志·卷五十二·吳書七·張顧諸葛步傳第七》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4-05-23]
  • 9.    《全晉文·卷一百四》  .漢典古籍[引用日期2014-05-23]
  • 10.    《全三國文·卷六十五·吳三》   .漢典古籍[引用日期2014-05-23]
  • 11.    司馬懿佔北原渭橋 諸葛亮造木牛流馬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4-05-23]
  • 12.    《三國志》:(張)承字仲嗣,少以才學知名,與諸葛瑾、步騭、嚴畯相友善。
  • 13.    《三國志》:年六十七,赤烏七年卒,諡曰定侯。
  • 14.    《三國志》:奮威將軍張承與岱書曰:"昔旦奭翼周,二南作歌,今則足下與陸子也。忠勤相先,勞謙相讓,功以權成,化與道合,君子嘆其德,小人悦其美。加以文書鞅掌,賓客終日,罷不捨事,勞不言倦,又知上馬輒自超乘,不由跨躡,如此足下過廉頗也,何其事事快也。周易有之,禮言恭,德言盛,足下何有盡此美耶!"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