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張成元

(安徽省肥東縣人民醫院副主任醫師)

鎖定
張成元,男,漢族,1977年8月出生,中共黨員,肥東縣人民醫院呼吸內科副主任。 [1] 
2020年9月17日,中央文明辦發佈2-7月“中國好人榜”,被評為“敬業奉獻好人”。
中文名
張成元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977年8月
性    別
政治面貌
中共黨員

張成元人物事蹟

當防控新冠肺炎形勢嚴峻,肥東縣人民醫院呼吸內科副主任張成元夜以繼日地與疫情做鬥爭,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醫務工作者“救死扶傷、敬佑生命”的莊嚴承諾。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為了積極響應省委省政府的號召,支援湖北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張成元不畏風險,主動請命,積極報名加入安徽省第三批援鄂抗“疫”醫療隊,並於2月9日下午奔赴武漢,結束培訓後立即投身新冠肺炎病患救治一線,休艙後又轉戰武漢協和醫院救治重症,為打贏疫情阻擊戰奉獻了自己的力量。抗疫期間獲得“全國衞生健康系統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進個人”的國家級表彰;抗疫歸來他獲得安徽省直接認定高一級職稱的七名錶彰人員之一;榮獲合肥市“五四”青年表彰。
1月29日,在肥東縣人民醫院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隔離病區內,面對鮮豔的黨旗,16名黨員醫務工作者在臨時黨支部書記張成元的帶領下,右手握拳莊嚴宣誓,一句句鏗鏘有力的入黨誓詞久久迴盪。
在醫院發出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倡議書後,張成元第一時間遞交了“請戰書”,按下了紅手印。“我是呼吸內科的,抗擊疫情我有經驗,我報名”。面對病魔的殘酷,面對難以預料的風險,張成元毅然決然地選擇衝在一線,他的心裏想着工作,想着患者,唯獨沒有自己。而此時身在北京讀博的妻子並不知道他的決定,兩個孩子也由母親幫忙照看。踏進隔離病區後,張成元再沒有見過家人,只通過手機與家人視頻過一次。“兒子你安心工作,家裏有我!”當聽到母親鼓勵話語時,一直堅強勇敢的他眼中泛起了淚花。家人的支持與理解更加激勵着張成元與病魔做鬥爭的決心。在他的感召下科室人員紛紛請戰,在這個特殊的春節裏,肥東縣人民醫院的“請戰書”最美!“紅手印”最熱!
一連多日每天休息的時間不到3小時,終於超負荷的工作量使得他在一次晨會中暈倒,院領導、同事們都勸他休息,但意想不到的是,第二天張成元手捧“再請戰書”請求領導批准他留下繼續工作。他始終以院為家,把患者當親人,默默無聞地奉獻着一個老黨員的光和熱。
當得知安徽省援鄂“抗疫”醫療隊第三批啓動時,他第一個主動報名,併成功獲批。張成元直接從單位出發去援鄂一線,於2月9日完成集結。經過兩天感控培訓和前期準備,2月12日正式進駐武漢體育中心方艙醫院。經過29天的緊張戰鬥,隨着最後一批53名患者出院,武漢體育中心方艙醫院3月8日正式宣佈休艙。截至3月8日,武漢體育中心方艙醫院共收治新冠肺炎輕症患者491人,治癒439人,轉院52人,實現了出艙病人“零回艙”、患者“零死亡”,醫務人員“零感染”。張成元和其他隊員一起原地休整待命。“患者出院後,到了隔離點,我非常牽掛,臨走時囑咐他們有問題第一時間找我解決。”張成元説,在方艙醫院,他成立了一個患者臨時黨支部,組建了一個聯繫羣,現在變成了患者交流羣,出院患者遇到問題便會在羣裏諮詢他。諮詢問題的患者一個拉一個,羣裏的人數越來越多,張成元不得不又新建了一個病友交流羣,兩個羣大約兩百多人,他每天都要在羣裏給患者答疑解惑。
3月13日下午三點,安徽省第三批支援湖北醫療隊接到任務,轉戰武漢協和醫院西區搶救重症患者。得到這個消息後,張成元和隊友們又一起在“請戰書”上籤下了自己的名字。4月20日,在安徽省援鄂醫療隊撤離武漢多日後,張成元收到來自武漢體育中心方艙醫院46名病患寄來的聯名感謝信和錦旗。白大褂上的黨徽是最好的見證,臉頰上口罩的勒痕是奮鬥的勳章,身軀上的汗水是堅守的印記。張成元這位有着17年黨齡、20年臨牀經驗的醫務工作者,在這次突發的疫情防控工作中,挺身而出、衝鋒在前,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着黨旗下最莊嚴的承諾“救死扶傷、敬佑生命”。 [2] 

張成元所獲榮譽

2020年3月4日,被授予“全國衞生健康系統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進個人”稱號。 [1] 
2020年9月17日,中央文明辦發佈2-7月“中國好人榜”,被評為“敬業奉獻好人”。 [2] 
2022年11月,被授予“安徽省先進工作者”稱號。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