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張應春

(革命烈士)

鎖定
張應春(1901-1927),原名蓉城,字應春、秋石,江蘇吳江人。1919年就讀於上海兩江女子體育師範學校,畢業後任廈門集美女師和松江景賢女中教師。1924年加入中國國民黨。1925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國民黨江蘇省黨部執行委員兼婦女部部長,中共江浙區委婦女運動委員會委員及中國濟難會全國委員會委員。1926年1月,作為江蘇省的婦女代表,參加了國民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1926年3月創辦《吳江婦女》雜誌並任主編。1927年4月10日在南京被捕,遇害犧牲。 [1] 
中文名
張應春
別    名
張蓉城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901年
逝世日期
1927年
出生地
江蘇吳江

張應春人物生平

張應春早年經歷

張應春,1901年出生於吳江黎裏鎮的書香門第。她的父親與柳亞子是好友,母親金定生是一位温柔賢淑的傳統女性,因為一連生下四個女兒,受到封建舊俗的歧視,變得精神有些失常。清王朝推翻後,女子受教育的機會增多,1916年,張應春在黎裏女子高等小學就讀。1920年,她考入上海中國女子體育學校。 [2] 
1923年秋,張應春經柳亞子介紹,應聘松江景賢女子中學教員。她帶頭剪去髮髻,向封建禮教發起挑戰,表現出了強烈的女性獨立意識。在此期間,張應春結識了中共黨員侯紹裘等人,她閲讀了《新青年》《嚮導》和馬列主義通俗讀物,1925年10月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2] 

張應春參加革命

張應春投身革命後,為了反對封建禮教,爭取女權,毅然帶頭剪去髮髻。在20世紀20年代的舊中國,女子剪髮極為罕見。1925年春,張應春從松江回到家鄉吳江黎裏。當時,國民黨吳江縣黨部在黎裏召開追悼孫中山逝世大會。張應春與柳亞子、侯紹裘(時任國民黨江蘇省黨部常務委員、中共黨團書記)等一起登台,發表演講,鼓動羣眾。她激昂地説:“沒有中國共產黨的同心協力,國民革命就不可能成功,如果拋棄‘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就意味着背叛了三民主義。”一場激情演説,抨擊了國民黨右派的險惡陰謀,得到了台下聽眾的熱烈鼓掌支持,也顯示了張應春的革命熱情和對革命道路的正確選擇。 [3] 
1925年8月,國民黨江蘇省黨部正式成立,張應春當選為省黨部執行委員兼婦女部長。當時,在中國共產黨和國民黨左派的努力下,大革命呈現出一派摧枯拉朽的大好局面。但是由於國民黨右派的干擾和破壞,反革命的逆流也甚囂塵上,鬥爭日益尖鋭複雜。張應春通宵達旦,全身心地投入到革命工作之中。在國民黨右派下令解散婦女運動委員會後,張應春日夜奔波,與中共黨員楊之華等一起,另行組建了新的婦女運動委員會,與國民黨右派展開了針鋒相對的鬥爭。 [3] 
在鬥爭實踐中,張應春深切地體會到學習革命理論的重要性,她擠出時間到我黨早期培養革命幹部的場所——上海大學聽課,孜孜不倦地學習。張應春在這裏接觸到馬列主義,就像一盞明燈照亮了她前進的道路。1925年10月,張應春在侯紹裘介紹下,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成為她革命道路上的一個重要轉折點。 [3] 
1926年3月8日婦女節那天,《吳江婦女》在上海創刊出版,張應春任刊物主編。她在創刊號的《國際婦女紀念日與吳江婦女》一文中號召廣大婦女“要為自己的自由,為自己的經濟獨立,在社會上法律上教育上求種種的平等”。《吳江婦女》在當時極其困難的條件下,只能秘密出版。張應春冒着生命危險,承擔着組稿、編輯、印刷、出版發行和籌集經費等工作。《吳江婦女》雖然僅出版了五期,但對當時蘇南婦女解放運動的啓蒙和教育,起到了積極的推動和指導作用。 [3] 
同年3月18日,北京各界羣眾向段祺瑞政府請願,抗議劉和珍等愛國青年學生慘遭槍殺,釀成駭人聽聞的“三一八”慘案。張應春親自執筆,在《吳江婦女》第二期發表了《江蘇省黨部婦女部為反對段祺瑞慘殺北京市民宣言》,其間,張應春日夜奔走,為宣傳和鼓動羣眾,四處演講,每天只是隨便吞幾口冷飯充飢。為了擺脱敵人的盯梢,還要想方設法與密探周旋。 [3] 

張應春壯烈犧牲

1927年4月初,由於蔣介石叛變革命的面目已經非常清楚,革命形勢十分危急。4月9日,國民黨江蘇省黨部和中共南京地委召開各革命團體負責人會議,決定10日上午舉行南京市民肅清反革命派大會。上午9時許,南京四五萬羣眾集會,侯紹裘代表省黨部憤然譴責蔣介石唆使數百名流氓打手搗毀省、市黨部,拘捕總工會和省、市黨部負責人的反動罪行,要求釋放被捕同志,懲辦兇手。會後,組織羣眾遊行請願時,遭到敵人殘酷鎮壓。當晚11時,中共南京地委會同國民黨省、市黨部的黨內負責同志召開緊急會議,研究應變措施,被敵偵緝隊獲悉。11日凌晨2時,會議正在進行時,國民黨偵緝隊的便衣特務50餘人突然包圍會場,侯紹裘、張應春、劉重民等10人不幸被捕。 [3] 
被捕後的張應春在獄中英勇頑強,堅貞不屈。敵人嚴刑逼供,將她吊打一天一夜,數次昏死過去,又被冷水潑醒,只回答一句話“我是共產黨員”。兇惡的敵人惱羞成怒,將張應春裝入盛有石灰的麻袋,用刺刀活活戳死後,連夜秘密地拋入秦淮河中。張應春壯烈犧牲。 [3] 

張應春後世紀念

為紀念這位革命女烈士,1931年,在故居之東的北蓮蕩灘,柳亞子和張氏親屬為張應春修建了衣冠墓,入葬時,梳妝盒代首,還有帽子、衣褲、鞋襪。國民黨元老于右任題寫“嗚呼秋石女士紀念之碑”。 [4] 
新中國成立後,在各級黨委、政府的重視下,張應春烈士墓屢有修葺。原來不足30平方米的墓地擴展為一座總面積達7030平方米的革命紀念場館。1986年,在烈士墓西側新建張應春烈士紀念館,館內除文字、圖片外,還陳列了張應春烈士的遺文、遺物等,展示了烈士短暫非凡的一生。1992年,紀念館院內立漢白玉張應春烈士半身塑像,像座正面花崗石上鐫刻張愛萍將軍的題詞“張應春烈士永垂不朽”。 [4] 
2011年,在張應春烈士墓東側修建吳江市烈士陵園,烈士陵園山牆上鐫刻着150多位吳江籍革命烈士的英名。陵園的中軸線是吳江烈士紀念碑、英烈牆和張應春烈士墓,中軸線南側是吳江烈士紀念館和張應春烈士紀念館,北側建造了石橋、遊廊和涼亭等景觀。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