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張應星

鎖定
張應星, 字子翼,號菊水,明代同安縣人。嘉靖三十七年(1558)歲貢授會昌縣訓導,後轉清江縣教諭。著有《四書大略》、《易經管窺》等,皆已佚,《同安縣志·藝文志》等著有存目。張應星的事蹟被收錄於(民國)《同安縣志》、《馬巷廳志》 。
本    名
張應星
所處時代
明朝
出生地
同安縣
主要作品
《四書大略》
《易經管窺》等
清·李清馥《閩中理學淵源考·卷64·教諭張子翼先生應星》據《閩書》、何司徒(何喬遠)撰《墓誌》為作傳,曰:
“張應星,字子翼,號菊水,同安人。
應星自幼開敏,喜讀書。晉江史氏於光以翰林吉士請告還裏,設教生徒於輪山,從學者五十人,應星年十五為最少;史公課其文,獨喜。繼又事其邑先輩林氏希元學,盡契所藴蓄。
嘉靖戊午(嘉靖卅七年,1558年),以貢授會昌訓導。揭白鹿洞規教士。
督學使者徐以德行求士諸廣文,入試,分授片紙令書無德行之尤者;應星獨不書,學使怪問之,曰:‘諸生性質不齊,然皆可自改,苛求之恐累終身。’學使大喜,因試以‘世變江河’詩,又與講學,諄切數日,乃別去。
都御史周公某以‘敏而好學、清不求知’獎之。
轉清江教諭,道卒。
應星為官懿行修潔,俸入外,毫髮無所染;緇重道,輕勢信,理信心,不談道學,而事事依道。曰:‘日用天則,豈在多言。’
平生孝思切至,事兄如父,視兄弟子如子;與人交無二口,善解人過。
所作詩有二章,其一章曰:‘實勝未為恥,名勝不恧爾;良賈戒深藏,所貴知者稀;務實不務名,聖賢是階梯。’其一章曰:‘公孫儒者為最下,猶必強起始發駕;古人自重今自輕,我亦胡為乎營營。’
所著有《四書大略》、《易經管窺》、《易經燈影》、詩文若干篇,藏於家。
子日益。”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