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張慶孚

鎖定
張慶孚(1901—1968),江蘇江陰城內南街人。畢業於上海大學英文系。早年參加革命。1923 年與安劍平等成立孤星社,創辦《孤星報》,宣傳革命思想。後又與錢 振標、周水平等在江陰創辦《星光旬報》,鼓動農民開展抗租運動。1925年經惲代英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黃埔軍校政治教官、國民黨新編19軍(高桂滋、楊虎城為軍長)師 政治部主任、上海羣眾政治學院教 授、上海中共社會科學家聯盟黨團書記、中共中央特科(保衞局)科長、中共中央特派員、東北軍區和中南軍區軍需部政治部主任、中央人民政府林墾部辦公廳主任、林業部黨組副書記、副部長等職。 [1]  張慶孚是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第三、四屆全國政協委員。 [2] 
中文名
張慶孚
別    名
張由嘉
出生日期
1901年
逝世日期
1968年
畢業院校
上海大學
出生地
江蘇江陰

張慶孚人物生平

張慶孚(1901-1968)又名張由嘉。1901年張慶孚出生在江蘇省江陰縣的一個私塾教師的家中。他自幼聰明好學,1916年考入了江蘇省立第三師範學院,1923年前後考入了上海大學英國文學系。張慶孚在其回憶錄中説到,當時的上海大學以馬克思列寧主義、共產主義思想為辦學特點。因此,他進校後很快接觸到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等進步書刊,思想上產生了強烈的共鳴,“這些刊物上的社會革命理論對我啓發很大,使我產生了革命的願望。”由於張慶孚學習努力、思想進步,後來成為了上海大學的學生會會長。期間,他除刻苦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等革命書刊外,還認真組織學生閲讀《嚮導》《新青年》等進步書刊。
1923年在校期間,為了更好地宣傳馬克思列寧主義的革命思想,他與安劍平(安若定)、張曉柳等在學校成立了“孤星社”,以“研究學術,討論問題,徹底瞭解人生,根本改進社會”為宗旨,並創辦了《孤星》旬刊,當時參加這個組織活動的還有劉華、韓步生、秦邦憲(博古)等,他們利用這個陣地發表文章,談對時局的見解,展開熱烈地討論,從而使一大批學生接受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的進步思想,堅定了革命信念,進而選擇了共產黨,舉起了共產主義的旗幟,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1925年7月張慶孚在校時經惲代英介紹加入了中國共產黨,關於入黨時的想法張慶孚回憶時説:“那時入黨就等於把自己的一生都獻給了革命,隨時都有生命的危險,但是為了馬列主義在中國革命中實現並最終取得勝利,就甘願犧牲自己,而奮鬥終生。”
入黨後,張慶孚擔任了上海平民學校的校長,這是一所我黨創辦的對廣大職工傳播革命思想的平民學校,辦校時張慶孚堅持親自講課,對職工學員講授馬克思列寧主義理論,宣講中國共產黨的革命思想,通過辦學使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和中國共產黨的革命主張在人民羣眾中得到廣泛傳播。
在校期間,張慶孚還積極參加社會各界的革命活動,1925年與周水平、毛學勤等人在江陰創辦了《星光報》。張慶孚擔任社長,他的工作為在江陰建黨創造了條件。
1926年張慶孚從上海大學畢業後,受惲代英的推薦進入黃埔軍校第六期入伍生第一團四營擔任政治教官。張慶孚曾先後介紹數位著名人士加入中國共產黨,在黃埔軍校介紹後來成為開國上將的宋時輪入黨;在中央特科工作時介紹胡愈之(解放後任全國人大副委員長)入黨。
張慶孚在黃埔軍校時是一位先鋒戰士,同時又是一位擅長政治宣講的政治教官,敢於鬥爭。他在黃埔軍校對全體學員講課,作“國際形勢報告”的水平受到了惲代英、蕭楚女的表揚,蕭楚女聽了報告後對張慶孚講:“我今後永遠不會忘記你的”。
離開黃埔軍校後,張慶孚在中央特科這條黨的隱蔽戰線上積極工作。
張慶孚在1934年受組織委派到陝北工作。張慶孚敢於堅持真理,敢於鬥爭的精神使劉志丹深受感動,他曾深情地説:“張慶孚是個好同志,可惜在肅反過程中受我連累了。”以至劉志丹被釋放後提出第一個要看望的是張慶孚。
張慶孚在紅軍大學抗日軍政大學任教時與徐特立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當年他與徐特立二人同住一個窯洞,冬天同蓋一張老羊皮,夏天同遊一條延河水。解放後張慶孚住院,徐特立多次到醫院探望,並派其女婿林山到醫院陪夜。
解放戰爭期間,張慶孚先後擔任中國人民解放軍東北軍區總後勤部秘書長,東北民主聯軍軍需學校黨委書記、政治委員,中南軍區軍需部政治部主任。他在崗位上積極工作,在東北民主聯軍軍需學校時期他注重選人、教人、育人,為部隊培養了大量軍需幹部,為解放戰爭以及抗美援朝戰爭培養了部隊急需的人才。 [2] 
新中國成立後,張慶孚於1950年2月任中央人民政府林墾部辦公室主任,同年8月任林墾部黨組副書記,1956年8月,任國家林業部副部長。張慶孚為中共八大代表,第三、第四屆全國政協委員。1968年8月在北京逝世,終年61歲。 [3] 

張慶孚人物評價

張慶孚一生清廉,他去世後沒有給後代留下任何家產,當時幹部實行國家供給制,房子都是國家的,也沒有給子女留下一分錢的積蓄,唯有給子女的遺產是他生前穿舊的幾件衣服和他生前用過的幾條牀被。 [2] 
參考資料
  • 1.    趙永良主編;徐(日韋),張海保,徐明明副主編.無錫名人辭典.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89.第229頁
  • 2.    致敬!從上海大學走上革命道路的張慶孚  .中青在線[引用日期2024-01-05]
  • 3.    胡申生作,他們從上海大學 1922-1927 走進新中國,上海大學出版社,2021.05,第24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