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張慶君

(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北京空間飛行器總體設計部高軌SAR衞星總設計師兼總指揮、研究員)

鎖定
張慶君,男,1969年5月出生,江蘇徐州人 [12]  ,衞星遙感、航天器測控與通信、航天器總體設計專家,航天器總體設計及衞星遙感領域專家,國家“萬人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國家“創新人才推進計劃”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 [6]  ,“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 [9] 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俄羅斯宇航科學院院士,北京空間飛行器總體設計部高軌SAR衞星總設計師兼總指揮、研究員,中巴地球資源衞星(資源一號,CBERS)總指揮兼總設計師、海洋二號衞星總設計師、國家高分重大專項多極化SAR衞星總指揮兼總設計師。 [1]  [9] 
張慶君於1986年9月—1990年6月在華北電力大學無線電專業學習,畢業獲得學士學位;1990年9月—1993年3月在華北電力大學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專業學習,畢業獲得碩士學位 [2]  ;1993年在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五研究院工作,歷任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研究員 [5]  ;1999年9月—2006年6月在華中科技大學信息與通信工程專業學習,畢業獲得博士學位 [2]  ;2008年3月任北京空間飛行器總體設計部海洋二號衞星總設計師;2011年1月任北京空間飛行器總體設計部高分三號衞星總設計師兼總指揮;2015年1月任北京空間飛行器總體設計部海洋鹽度探測衞星和高軌20米SAR衞星項目經理兼項目技術經理;2020年8月任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遙感衞星總體部總設計師兼總指揮 [2]  ;2021年5月當選為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 [7] 
張慶君主要從事天基信息提取及航天器總體設計和微波遙感衞星系統總體設計。 [2]  [5] 
中文名
張慶君
國    籍
中國
出生地
江蘇銅山
出生日期
1969年5月
畢業院校
華中科技大學
職    業
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
2021年5月當選為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
職    稱
研究員
學    位
博士
籍    貫
江蘇徐州
政治面貌
中共黨員

張慶君人物經歷

1969年5月,張慶君出生於江蘇省銅山縣(賈汪區塔山鎮),初中就讀於塔山中學。 [5]  [15] 
1986年,高中畢業於銅山縣侯集中學(現江蘇省侯集中學)。 [15] 
1986年9月—1990年6月,在華北電力大學無線電專業學習,畢業獲得學士學位。
1990年9月—1993年3月,在華北電力大學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專業學習,畢業獲得碩士學位。 [2] 
1993年,在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五研究院工作,歷任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研究員 [5]  ;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13] 
1999年9月—2006年6月,在華中科技大學信息與通信工程專業學習,畢業獲得博士學位。 [2] 
2008年3月,任北京空間飛行器總體設計部海洋二號衞星總設計師。
2011年1月,任北京空間飛行器總體設計部高分三號衞星總設計師兼總指揮。
2015年1月,任北京空間飛行器總體設計部海洋鹽度探測衞星和高軌20米SAR衞星項目經理兼項目技術經理。
2020年8月,任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遙感衞星總體部總設計師兼總指揮。 [2] 
2021年5月,當選為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 [7] 
張慶君相關圖片

張慶君主要成就

張慶君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張慶君長期從事衞星微波遙感理論研究、系統設計和工程研製,通過海洋二號、高分三號衞星等國家重大科技項目,取得一系列創新性成果,推動了中國衞星遙感進入世界先進行列。 [2] 
張慶君成功主持研製了中國首顆民用高分辨遙感衞星資源一號02B星,打破了中國之外高分辨率圖像數據壟斷;主持研製了中國首顆海洋動力環境衞星海洋二號,開創了中國衞星遙感新領域,成功打破了中國之外的數據壟斷;主持研製了中巴地球資源衞星,被國家領導人喻為“南南合作的典範”;主持研製了高分三號衞星,是中國首顆分辨率達到1米的C頻段多極化合成孔徑雷達衞星。 [8] 
  • 學術論著
張慶君的著作(部分)
出版時間
書籍名稱
出版社
2018年
《航天器系統設計》
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 [2-3] 
2021年
《地球同步軌道合成孔徑雷達導論》
國防工業出版社 [2]  [4] 
張慶君的論文(部分)
發表時間
論文名稱
期刊名稱
2017年
高分三號衞星總體設計與關鍵技術
《測繪學報》
2017年
星載合成孔徑雷達遙感技術進展及發展趨勢
《航天器工程》
2017年
An Optimal Resolution Steering Method for Geosynchronous Orbit SAR
《IEEE Geoscience & Remote Sensing Letters》
2017年
Overview of Chinese First C Band Multi-Polarization SAR Satellite GF-3
《Aerospace China》
2018年
Sliding Spotlight Mode Imaging with GF-3 Spaceborne SAR Sensor
《Sensors》
2018年
“資源一號”系列衞星推動衞星光學遙感技術進步
《航天返回與遙感》
2019年
Back projection algorithm-based GEO SAR real-time quick Look imaging system
《The Journal of Engineering》
2019年
A Microstrip Patch Array Antenna with Metal Mesh Structure for Cross Polarization Suppression Applied Computational Electromagnetics
《Society journal》 [2] 
  • 承擔項目
項目來源
項目名稱
國防科技工業局
高軌20米SAR衞星 [2] 
國防科技工業局
雙頻高軌監視SAR衞星 [2] 
/
裝備發展部基於中高軌照射源的XXXSAR衞星系統技術 [2] 
國家自然基金委
基於星載複眼SAR的海面流場二維測量機理和方法研究 [2] 
  • 獲得專利
1.基於多遙感器聯合探測的海洋鹽度衞星
2.一種基於機電聯合掃描的SAR衞星在軌性能提升方法
3.一種高分辨率SAR衞星距離模糊度性能分析方法
4.一種高軌合成孔徑雷達動目標速度檢測方法
5.一種星載GPS接收機的系統級單粒子監測與防護方法 [2] 
  • 科研獎勵
截至2018年4月,張慶君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國防科學技術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全軍科技進步二等獎十餘項。 [5-6] 
獲獎項目
獎勵等級
高分三號衞星
國防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2] 
資源一號02C業務衞星工程及國土資源應用
國土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2] 

張慶君榮譽表彰

獲獎時間
榮譽表彰
2021年5月
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 [7] 
2006年5月28日
2005年度中國十大科技新聞人物 [16] 
2005年12月18日
第16屆“中國十大傑出青年” [17] 
/
/
2018年推動“北京創造”的十大科技人物 [14] 

張慶君社會任職

任職時間
擔任職務
2023年10月25日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海洋資源與信息工程學科博士生指導教師 [11] 
2021年4月10日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兼職教授 [10] 
2018年4月18日
中南大學兼職教授 [6] 
2017年12月25日
中國礦業大學兼職教授 [12] 
/
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兼職教授 [12] 
/
中國宇航學會遙測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2] 
/
中國宇航學會測控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2] 
/
國家高分辨率對地觀測系統重大專項(軍用部分)專家委員會天基系統專家組專家 [2] 
/
教育部地球空間信息技術協同創新中心首席科學家 [6] 

張慶君個人生活

  • 家世背景
張慶君父親是一名獸醫,母親在家務農。 [15] 

張慶君人物評價

張慶君在時敏複雜環境和目標探測、新體制衞星微波遙感等前沿領域做出了系統性、原創性貢獻。(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海洋與空間信息學院評) [2] 
張慶君為中國光學和微波遙感衞星技術的跨越式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中南大學雷達遙感與影像大地測量研究室評) [6] 
“氣質儒雅,風度翩翩”,這是國家“萬人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衞星總指揮兼總設計師張慶君給人留下的第一印象。從事航天事業23載,從載人航天到光學遙感、微波遙感和SAR衞星,從普通設計師到飛船和衞星副總設計師再到衞星總指揮兼總設計師,張慶君始終躬耕不輟,不斷爬坡過坎,奮力敲擊着宇宙的大門,從一個勝利走向另外一個勝利。“勇於創新,戰無不勝”,每當提及這位在浩瀚蒼穹中立下赫赫戰功的航天名將,所有人都不禁豎起大拇指。用“年少有為”來形容張慶君最合適不過了,是航天領域名副其實的科技創新領軍人才。(《中國科技人才》評) [8] 
張慶君在空間信息獲取和信息傳輸方面作出了重要的貢獻。(蘭州大學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評) [14]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