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張慧莉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水利與建築工程學院教授)

鎖定
張慧莉, 女,中共黨員,九三學社社員,工學博士,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教授、碩士生導師。 [1] 
中文名
張慧莉
畢業院校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學位/學歷
博士
職    業
教師
專業方向
水工建築材料
任職院校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張慧莉人物經歷

曾作為訪問學者,於2006年至2007年在美國馬里蘭大學土木工程系擔任《材料力學》《建築材料》的助教,並進行聚羧酸系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
擔任國家電監會大壩安全監察中心專家,參加了緬甸瑞麗江、西藏老虎嘴等國內外多座水電站大壩安全鑑定工作,還進行了汶川“512”震後岷江映秀灣等系列水電站大壩震損鑑定及震後恢復重建工程的安全鑑定工作。還擔任陝西省發改委招投標水工材料專家。 [1] 

張慧莉研究方向

水工建築材料,水工安全監測技術研究,水工建築物老化分析與研究。 [1] 

張慧莉學術成果

作為第一負責人主持4項國家級項目,包含國家農業成果轉化資金重點項目1項,此項目是當年陝西省同類項目中唯一的一個重點且驗收時獲優秀的項目,2項國家“863”項目子題,1項“十一五”支撐計劃子題,,2項“十一五”支撐計劃子題,2項“十二五”支撐計劃子題。主持7項省部級,11項其他縱向課題。主持橫向合同項目61項,橫向檢測項目287項。發表學術論文三十餘篇。
2006年9月至2007年10月期間,於美國馬里蘭大學作為訪問學者擔任了《材料力學》和《建築材料》助教,並從事高性能混凝土研究,在聚羧酸系塑化劑高性能混凝土的性能研究方面取得創新性成果,均發表於EI期刊,其抗彎折疲勞性能研究填補國內空白,成果發表於SCI期刊。
以第一發明人獲得國家專利23件,其中發明專利17件,其中材料發明專利已轉化為產品,列入國家標準,測試方法發明專利已被寫入水利部《渠道襯砌與防滲材料性能指標及其檢驗方法》規範。其餘施工方法專利均已在工程實踐中得到轉化應用。
發明專利PTN石油瀝青聚氨酯接縫材料(密封膠)解決了長期以來無法將極性很低的石油瀝青與異氰酸酯相混溶的關鍵科學問題,經國家建材測試中心等權威檢測單位檢驗合格,與原接縫材料焦油塑料膠泥相比,無需加熱,冷施工、粘接強度是焦油塑料膠泥的50倍,而密度只有焦油塑料膠泥的60%,而且無污染、耐水性、耐久性都好、還實現了所有密封接縫類材料無法實現的潮濕界面施工。PTN材料實現了接縫材料的更新換代和冷施工革命,以其優越的性價比被寫入國家標準《渠道防滲技術規範》GB/T50600-2010,和《水利先進實用技術重點推廣目錄》,獲得水利部《水利先進實用技術推廣證書》。十餘年來,圍繞着材料配方、施工技術、測試方法的創新,在甘肅最大的電力提灌工程––甘肅景泰川電力提灌工程、甘肅興電灌區渡槽工程、甘肅齊家坪電站、山西北趙引黃工程、山西文峪河灌區、陝西馮家山、寶雞峽灌區、黑河引水工程、西安漢城湖、定邊引黃工程、黑河引水工程等全國多處水利工程中應用和推廣,已形成完整的技術體系。PTN材料與混凝土、金屬、玻璃、木材、石材等多種基材牢固粘接的特點,除被用在新建工程伸縮縫,施工縫中,還被應用在渡槽、壩面、廊道等修補加固工程中,在水利行業走出了一條特色之路。在交通工程如秦嶺特長公路隧道、西寶、西潼高速服務區路面、成綿樂高鐵、蘭新高鐵甘青段等工程中使用,在市政行業如給奧運場館鳥巢、水立方供電的北京太陽宮熱電廠機力通風塔防滲工程中也得到應用。PTN材料有着廣泛的應用前景,多次作為學校成果展出。
主持完成嘉陵江鳳儀、金溪、鳳儀水電站,大渡河金康等多座水電站大壩安全監測系統評價、監測資料分析工作、主持完成大渡河龔嘴電站混凝土碳化,海甸峽、百花灘電站昭平等電站大壩廊道析出物分析等三十餘個電站研究專題,具備豐富的水庫大壩滲漏及變形監測、工程老化疑難問題處理與加固施工等技術經驗,擔任國家能源局(原電監會)大壩安全監察中心專家,參加了緬甸瑞麗江、西藏老虎嘴、四川冷竹關、金龍潭及重慶上硐、獅子灘、下硐、回龍寨等水電站大壩安全鑑定工作,還進行了汶川“512”地震後岷江映秀灣等電站大壩震損鑑定及震後恢復重建工程的安全鑑定工作;作為我省發改委招投標專家,參與了渭河綜合治理等多項水利工程評標工作。 [1] 

張慧莉獲得榮譽

2014年第十屆陝西青年科技獎
2008年九三陝西省先進個人
2008、2011年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優秀黨員
2005年“西北地區農業高效用水技術與示範”國家科技二等獎主要參加人
2005年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巾幗建功先進個人
2003年“渠灌類型區農業高效用水模式”陝西省科技進步一等獎主要參加人 [1] 
參考資料
  • 1.    教師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引用日期2019-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