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張愛羣

(遼源市音樂家協會主席)

鎖定
張愛羣,男,漢族,1949年出生。作曲家、指揮家,畢業於吉林師範大學。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吉林省音樂家協會理事。曾任長笛演奏員、文化局科長,副局長;音樂團團長、遼源市文聯主席、黨組書記、《關東文學》雜誌主編等職,現任市文化局調研員、遼源市音樂家協會主席。著有《東遼河之源》等管絃樂曲2部,歌曲700餘首,戲曲音樂20餘部,歌舞劇音樂1部,編配多種樂曲1000餘首(部),指揮管絃樂,輕音樂,歌曲,戲曲1000餘部(首),音樂專著3部,發表論文21篇。《溪水情》等80餘首歌曲分別獲國家、省、市級金、銀、銅獎,歌舞劇《長河》由遼源市藝術團在國內演出500餘場,受到廣泛好評。兩部歌曲集《我們的歌》(與李景剛合著)和《愛羣歌曲集》由吉林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發行。著名作曲家、中國音協分黨組書記徐沛東為兩本書題寫了書名。張愛羣的恩師、著名作曲家尚德義教授,吉林省音樂家協會主席陳受謙分別為兩本書作了序。
中文名
張愛羣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949年出生
畢業院校
吉林師範大學
主要成就
《我們的歌》

目錄

張愛羣作品集

張愛羣的兩部歌曲集《我們的歌》(與李景剛合著)和《愛羣歌曲集》
兩部歌曲集 兩部歌曲集
由吉林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發行。著名作曲家、中國音協分黨組書記徐沛東為兩本書題寫了書名。張愛羣的恩師、著名作曲家尚德義教授,吉林省音樂家協會主席陳受謙分別為兩本書作了序。
徐沛東為歌曲集題詞。 徐沛東為歌曲集題詞。
張愛羣是當代著名作曲家、指揮家,中國音協會員、吉林音協理事。《愛羣歌曲集》是他多年來深入生活、貼近生活,藝術靈感與時代一起跳動的和聲,是作者感悟生活的心靈軌跡,是家鄉幾年來發展變化的時代新曲。全書分為春之聲、夏之夢、秋之韻、冬之戀四個部分,由我市知名作家、詩人作詞填詞。這部歌曲集即有《礦山之戀》、《龍山放歌》、《喊一聲大東北我的遼源》、《遼源精神贊》等反映遼源變化的時代頌歌,也有《酸湯子》、《親親歌》、《集上買賣歌》等描述關東民俗和情感的歌曲,抒發對家鄉的熱愛之情。這些謳歌大東北、禮讚新遼源的時代主旋律歌曲,多次在全市的各大文藝活動演出。
《我們的歌》是張愛羣與遼源市電視台台長、高級編輯李景剛合作的一部歌曲集。李景剛現為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吉林省廣電協會理事、吉林省音樂家協會理事、遼源市作協理事,已出版《李景剛新聞文選》和戲劇集《奈何情》兩部著作。大型話劇《賢娃——少年鄧小平》,不僅開創全國同類題材戲劇作品之先河,而且由遼源藝術團演遍大江南北,達千場之多,並獲省匯演特別獎。

張愛羣學術貢獻

與徐沛東在一起。 與徐沛東在一起。
張愛羣不僅是音樂的創作者和實踐者,更是音樂事業的組織者和集成者。多年來,他孜孜不倦地在樂壇上耕耘的同時,還積極組建隊伍,舉薦人才,推進我市音樂事業的發展和培養音樂新人的成長。他的作品旋律裏,始終體現着作曲家熱愛祖國、熱愛家鄉、熱愛自然、熱愛生命和珍愛生命、積極向上的人文思想。從創作技巧上也全方位地體現了作品的抒情性、藝術性、民族性和交響性,反映了他對藝術的嚴肅追求和對人對己對社會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折射出了作者的人品和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