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張志友

(革命烈士)

鎖定
張志友,1925年冬出生在江蘇省泗陽縣眾興集一個貧苦家庭。幼年喪父,母親帶他到南京,替人洗衣,以微薄的收入餬口度日。母親因勞累過度,不久也離開了人世;叔父撫養了他,不久,叔父又病故;舅父帶他到南京鳳凰山做了童工。年少的張志友受盡了人間的艱辛和欺凌,目睹了日軍侵略下祖國河山被蹂躪得瘡痍滿目,國民黨反動派的橫暴腐敗。 [1] 
中文名
張志友
國    籍
中國
出生地
江蘇省泗陽縣
出生日期
1925
逝世日期
1947
職    務
軍人

張志友英雄事蹟

1941年冬,日軍為支援太平洋戰場作戰,加緊對華中各抗日根據地進行“清鄉”、“掃蕩”,重點指向蘇中、蘇南地區,妄圖消滅活動於京滬路南的新四軍和當地的革命武裝。國民黨頑固派繼續執行反共政策,不斷製造摩擦。敵後抗戰局勢十分嚴重。張志友在新四軍第一師第十六旅偵察參謀王曉培的帶領下,悄悄地逃離礦山,參加了江寧縣短槍隊,成了一名抗日戰士。
江寧縣地處南京郊外,南京又是國民黨反動派的京都,日偽部署兵力強。各村都建立了敵偽漢奸武裝大刀會,敵特遍佈,禁網甚嚴。在這一帶開展抗日工作是相當困難的。如同在老虎嘴邊拔鬚一樣,如果一旦被敵探發覺,只用半個小時,就會對他們形成包圍圈。縣短槍隊卻一直活躍在這一帶地區,一次次粉碎了敵人的“圍剿”,堅決地保衞了中共江寧縣委機關。 [1] 
1943年盛夏的一天夜晚,天黑沉沉的,山野裏流螢忽明忽滅,蛙鳴聲此起彼伏。在赤山山坳的一個村莊裏,江寧縣委正在召開秘密會議時,不料被敵人發覺。拂曉時,敵人將他們三面包圍。這時,由於警衞連有任務,早已出發,只留下副班長張志友和三名隊員。張志友立即同三名隊員迅速地埋伏在山下的村口。待敵人接近時,他首先向敵羣投去一枚手榴彈,其他同志也隨即向敵射擊。頃刻間敵人亂作一團,傷亡一批,其餘的敵人倉惶回撤。江寧縣領導幹部安全地從村西橋上通過,並順利轉移。 [1] 
1944年下半年,他們短槍隊組織了一個五六人的武工隊,經常出其不意地襲擊敵人。有一次,武工隊長陳德潤帶領張志友和陳相林,到南京市西南的牛首山(又名天闕山)一帶開展抗日統戰工作。在牛首山,他們瞭解到岔路口有個漢奸鄉長,依仗日本人的勢力,欺壓百姓,無惡不作,當地羣眾無不切齒痛恨,稱他為“地頭蛇”。武工隊決心為民除掉這一大害。 [1] 
一天清早,武工隊隱蔽在殷巷北邊偽鄉公所的路口處。一會兒工夫,“地頭蛇”果然出現了。那傢伙邁着四方步,大搖大擺地向鄉公所走過去。當他離武工隊只有十來步遠時,張志友同陳相林一個箭步躍出,向那個漢奸撲去。那傢伙一看勢頭不妙,慌忙掉頭向岔路口沒命地跑。張志友二人緊追不捨,直追一里多路,看看活捉有困難,便先後開了槍,把那個漢奸打倒在岔路口,腦漿迸流,一命嗚呼。武工隊員從“地頭蛇”的身上,搜出駁殼槍一支,子彈30發。從此,這一帶安寧了。那些為虎作倀的漢奸走狗和偽職員們受到震懾,再也不敢為所欲為地欺壓羣眾。 [1] 
1944年12月14日,江寧縣短槍隊的張志友、陳相林等六人,在隊長張甫生的帶領下,化裝成當地農民模樣,執行一項特殊任務,截擊萬惡的日本憲兵隊隊長——岡本一雄。
岡本一雄是個矮個子,從小上學就學中文,中國話説得很流利。後來,他又加入日本特務組織,受過特高科的專門訓練,後隨侵華日軍來到中國。這傢伙來華後,先到跨秦淮河支流句容河兩岸的湖熟鎮,後到任秣陵關。他一上任,就施展特務間諜的伎倆,培植了一批漢奸走狗,男的代號“21”,女的代號“09”。他將些人派到中國共產黨組織領導的游擊區,有的以開酒店、菜館為掩護,有的利用女色引誘拉攏我地下幹部,有的打入寺廟披上了和尚袈裟,有的甚至打入縣區武裝內部。這些人千方百計地進行特務活動,蒐集我方情報,在江寧、赤山一帶進行破壞活動。有一次,岡本一雄化裝成江寧縣長王一凡的模樣,潛入我根據地,欺騙羣眾,探聽消息。為了籠絡、收買、利用當地地痞流氓和漢奸充當日軍的忠實爪牙,他曾懸賞10萬元(偽幣),妄想捉拿中共江寧縣委書記陸綱、縣長王一凡等縣區幹部。 [1] 
敵人在加緊特務活動的同時,加強了對這一些地區的“清鄉”和“掃蕩”,使這一地區陷入了白色恐怖之中。
江寧縣委決心除掉這個惡貫滿盈的日本特務。為了捕捉岡本一雄,縣委派人從多方面摸到了岡本一雄活動的規律,又從地下工作人員王曉培那裏,得到他從溧水回秣陵關的情報。為此,陸綱便把捕捉岡本一雄的任務交給了短槍隊。
張志友聽説要截擊岡本一雄,興奮得一夜沒睡。岡本一雄這個兩手沾滿中國人民鮮血的魔鬼,殺害過多少共產黨人和革命志士啊!血債要用血來還,為革命烈士報仇的時機到了。在行軍的路上,儘管寒風刺骨,但大家一心想着打鬼子,邊走邊談。張志友風趣地説:“豐年好大雪,上山去打獵,這場大雪,正是我們獲獵的好時機,今天必有好收穫!”説得大家都笑了。 [1] 
焦村至淥口十多公里,河湖星羅棋佈,縱橫交錯,盡是圩塘堤小道,加上冷凍,道路更加難行。但是,同志們鬥志高昂,不知不覺地到達預定位置,他們七人分為三個戰鬥小組,隱蔽在公路口。
一會兒,在(南)京溧(水)公路上,一輛公共汽車由遠而近。當汽車將要接近短槍隊時,隊長張甫生一聲令下,張志友和陳相林首先躍出隱蔽地,飛箭似地衝到最前邊。其他同志跟上來,截住了公共汽車。車上坐滿了旅客,短槍隊立即打開車門,衝了上去,大聲喝道:“不準動,誰動打死誰!”
六個偽軍被嚇得像篩糠,乖乖地舉起了手,其他旅客也一動不動地坐在那裏。在旅客中有一個矮個子,頭戴瓜皮帽,身穿長袍馬褂,外面還套着一件黑色呢大衣,提着一個小皮箱。他就是日本特務、憲兵隊長岡本一雄。張志友同另一個同志,猛虎般地撲上去。岡本一雄見勢不妙,企圖掏槍頑抗。張志友眼疾手快,上去就繳了他的械,而後將他押解到縣機關去。當走到馬甫村的一個池塘邊時,不料那特務縱身跳進池塘,拔出藏在身上的另一支手槍,企圖作垂死掙扎,張志友原 [1]  想抓活的,搞些情報,可沒想到這傢伙來了這一手。張志友和同志們衝到水塘邊,用短槍擊斃了岡本一雄。
1946年6月下旬,蔣介石公然向解放區發起了大規模的進攻,把全國人民再次拖進了內戰的深淵。
蘇中解放區西臨運河,東抵東海之濱,南瀕長江,北靠兩淮(淮陰、淮安地區)、鹽城,與蘇北解放區相接。這裏是華東我軍的前哨陣地和糧食基地,且直接威脅着國民黨的政治、經濟中心南京、上海。敵人把蘇中作為主要進攻方向之一,在長江兩岸的南通、靖江、泰興、泰州、揚州、江陰、揚中、鎮江等地,集中了15個旅約12萬人,由第一綏靖區司令官李默庵指揮,企圖首先攻佔如皋、海安,鞏固其沿江一線陣地。敵人7月13日在宣家堡(位泰興縣西北)戰鬥中失敗後,遂以整編第四十九師主力由平潮經如皋東南之白蒲鎮,分兩路乘虛向如皋進犯,強佔瞭如皋東南地區之宋家橋、楊花橋、鬼頭街、田肚裏一帶,企圖乘機一舉攻佔如皋城。於是,華中野戰軍首長決定連續作戰,主力於17日火速東進,出敵不意地奔襲進至如皋城東南地區的敵第四十九師主力。 [1] 
7月17日晚,華中野戰軍第一師第三旅第九團,從宣家堡出發,向如皋城東急進,次日拂曉接近鬼頭街。
駐守在鬼頭街的敵人早有準備,莊裏莊外,房上房下,全部署了火力。我軍剛接近鬼頭街,敵兵便開了火。第三營衝鋒未奏效,反而遭到了大的傷亡,王營長光榮犧牲,部隊有些混亂。在這關鍵時刻,張志友揮着手,大聲招呼全連同志:“不要亂,跟着我往前衝,打垮敵人!”説完,他端着機槍,飛身衝在前面,突突突地橫掃前面的敵人。他們排一個衝鋒,把數倍的敵人壓了下去,並佔領了幾座草房,使全營有了調整部隊的基地。部隊經調整後,馬上投入戰鬥,由西南向東北攻擊,與從東北攻入的二營,對敵形成了前後夾擊之勢,戰至20日下午1時許,全殲了敵人,佔領了鬼頭街。7月22日,因由泰興東援之敵整編第六十五師等部已逼近,我軍主動撤出戰鬥。戰役結束後,張志友被評選為戰鬥模範。 [1] 
1946年10月,張志友隨野戰軍參加了漣水保衞戰;次年5月參加了孟良崮戰役;7月參加了費縣戰役;12月參加了平漢路戰役。因表現突出被譽為“不怕犧牲的英雄漢,如鐵似鋼的硬骨頭。” [1] 
1947年冬至1948年5月,華東野戰軍第一、第四、第六縱隊在豫東北之洽濮陽地區經過開展訴苦(訴舊社會和反動派所給予勞動人民之苦)和三查(查階級、查工作、查鬥志)為中心的新式整軍運動後,粟裕兵團各縱隊於5月30日南渡黃河,前出菏澤、鉅野一線,6月中下旬,發起了豫東戰役(又稱開封、睢杞戰役)。 [1] 

張志友英勇犧牲

在豫東戰役中,從山東滕縣遠道趕來增援區壽年兵團(轄整編第七十五、第七十二師和新編第二十一旅)的黃伯韜兵團(轄整編第二十五師、傘兵總隊、交警第二總隊),於7月1日到達河南省睢縣東北之帝丘店地區,尚立足未穩,於7月2日又陷入了我野戰軍第一、第四縱隊和第六縱隊及兩廣縱隊的包圍。
帝丘店,傳説因顓頊孫康王出遊死於此而得名。敵黃伯韜兵團部就駐在這裏。在帝丘店西北二點五公里處,有一個大村落田花園,是敵兵團部的一個重要據點。敵人為了確保北部防線的穩定與安全,黃伯韜派出一個團,在田花園死守。為了突破敵人防線,華東野戰軍第四縱隊第十二師命令第三十五團、第三十六團(由原第九團改稱)於7月2日下午對田花園守敵發起攻擊。戰鬥到黃昏時,敵我仍在激戰中,大地在震顫,火光在閃耀,照明彈、信號彈不時地騰空飛起,把漆黑的夜照得通亮。田裏的莊稼,路邊的樹木,不時被炮火擊斷、炸飛,炎夏燥熱的空氣裏,充滿着濃烈的硝煙味……
兩個團經過半天一夜的激戰,並未奏效。第三十六團第一營不僅沒有攻進去,傷員卻不斷增加。團指揮所裏的團長楊紹良和政治委員梁竹吉十分着急。此時,縱隊司令員陶勇給他們打電話,命令他們繼續組織攻擊,拂曉前一定要拿下田花園。 [1] 
前面的槍聲逐漸地稀疏下來,第三營營長袁俊帶領幾個連長,仍在團指揮所待命。 這時,團長楊紹良和政治委員梁竹吉給袁營長下達了攻擊田花園的戰鬥命令:“天亮前一定要拿下田花園!” [1] 
袁營長抬臂看了看手錶,已是凌晨3點多鐘,離天亮只有一個多小時,這是多麼緊迫的時間啊!他沉思片刻後,馬上給各連下達了戰鬥命令,將主攻 [1]  任務交給了善於進攻的第八連,並對連長張志友説:“我們一定要不惜一切代價,在天亮前拿下田花園!”
軍情急如星火。張連長一面命令通信員跑步把部隊帶上來,一面親手捆紮炸藥,自己腰裏插了兩個大炸藥包;同時把第二排的榴彈抽出來,給了突擊排第一排。 [1] 
戰場的槍聲停息了,出現了沉靜的局面。但這短暫的沉靜中,正孕育着更加激烈的拼搏廝殺。
“轟轟轟……”再次攻擊田花園的戰鬥開始了。我軍的炮彈似暴風驟雨,密集而準確地向敵人陣地傾瀉着。
張志友未待炮火停息,指揮突擊排出擊。第二班戰士奮勇猛衝,迅速地越過鹿砦,衝進敵人陣地。戰士情緒激昂,大呼“殺”聲,與敵展開肉搏戰。 [1] 
張志友審度形勢,馬上指揮第三班,迂迴到田花園西北側,與正面的進攻部隊對敵形成夾擊之勢。
陸義山帶領着第三班,在第二班的右後側百米處,發起了戰鬥,很快突破了敵人第一道防線,逼近裏邊的圍牆,與敵人拼起了手榴彈。 [1] 
此時,東方已露出魚肚白,山野顯現大輪廓。張志友待第一排剛接敵,聽到槍聲和手榴彈的響聲,即帶領第二排從正面衝進突破口,很快逼近莊裏的圍牆。防守在圍牆裏的敵人拼命反擊,雙方拼殺很激烈,槍聲如沸,彈雨紛飛,哪裏戰鬥最激烈,哪裏處境最危急,張志友就指揮到哪裏,戰鬥在哪裏。敵人憑藉圍牆的掩護,竭盡全力進行反擊,射擊孔裏噴吐着火舌,牆裏邊不斷投出手榴彈。第八連完全暴露在敵人的火力之下,情勢岌岌可危。身經數十次戰鬥,又富有一定的戰鬥經驗的張志友,邊指揮部隊戰鬥,邊用手槍和手榴彈打擊敵人。 [1] 
忽然,敵人投過來的手榴彈落在人叢中,“嗤嗤”地冒着青煙,眼看就要爆炸了!説時遲,那時快,張志友搶先一步,揀起那枚手榴彈,揚手向敵人投擲過去,在敵陣上炸響了。他這種奮不顧身的精神,減少了戰士們的傷亡,穩定了突破口。 [1] 
激戰中,敵人不時地把手榴彈從牆裏甩過來。當張志友又揀起一枚手榴彈向敵人投擲時,不料,手榴彈在手中爆炸,張志友壯烈地犧牲。 [1] 
張志友犧牲的噩耗迅速地傳遍了全連。戰士們悲憤之極,大呼“堅決為連長報仇”,“血債要用血來還”,“不消滅敵人誓不罷休”,勇敢地向敵人攻擊! [1] 
戰後,華東野戰軍為張志友追記特等功,授予他“華東一級人民英雄”的稱號。張志友雖然犧牲了,但他一生為革命、為人民,不怕犧牲,勇敢戰鬥的高尚精神長存。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