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張彪

(晚清湖北省提督)

鎖定
張彪(1860—1927),字虎臣,山西榆次縣西左付村人。父母早亡,家境貧寒。光緒三年(1877),投補太原撫標兵額,被選為“戈什哈’’(侍從武弁)。後得山西巡撫張之洞的賞識,被擢為隨身侍衞,並將侍婢以義女妻之。光緒十五年(1889),張之洞調任湖廣總督,張彪也隨至武昌,負責督修漢口水利工程,減少了當地的水患,得到民眾讚賞,所築大堤名為“張公堤"。光緒二十三年(1897),被派到日本考察軍事,增長了軍事才幹。回國後歷任湖廣督標中軍副將、四川松潘總兵和新編陸軍第八鎮統制。光緒三十四年(1908),被授予湖北提督,總辦湖北講武學堂。宣統三年(1911)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在總督衙門率軍頑抗,兵敗後逃亡天津。民國政府成立,被聘為高等顧問,授陸軍中將銜。民國14年(1925)2月,末代皇帝溥儀被逐出故宮逃往天津時,又將自己所建“張園"贈居,並每日清晨灑掃庭院,以盡愚昧的事君之道。1927年逝世。 [1] 
虎臣
所處時代
近代
出生地
山西榆次
出生日期
1860年
逝世日期
1927年
本    名
張彪

目錄

張彪人物生平

張彪(1860~1927),字虎臣,清榆次左付村人。從小喪父,家境十分貧寒,以推車運煤掙錢餬口。母親亡故後,於光緒六年(1880)投補太原撫標兵額。後因武功超羣,又應童子試。山西巡撫張之洞發現其身體健壯,人才出眾,辦事踏實可靠,甚是喜愛,提拔為隨身侍衞,視為心腹,連連擢拔。光緒十五年(1889),張之洞升任湖廣總督,時值漢口水患成災,張彪受委督修湖西大堤。其間,精心設計,嚴格施工監督,工程順利完成,水患根除。當地稱大堤為“張公堤”。隨後,負責監修武泰、武豐兩閘,工程同樣科學堅固。光緒二十三年(1897),張彪受清政府委派,赴日本考察軍政、營陣以及槍炮諸事,軍事才能大有增長。光緒二十六年(1900)後,在湖北創練鄂軍,被清政府授予“壯勇巴圖魯”稱號,同時受命負責管理將校學堂,精心為學員“改編制,易章服,選擇器械”,升授湖廣督標中軍副將。光緒三十二年(1906)升任四川松潘鎮總兵。是年秋,南北兩師在河南彰德府會操,任南軍總統制官。加提督銜任督練公所總參議,總辦湖北的制皮、制氈、制呢諸廠事宜。光緒三十四年(1908),南北兩師在安徽太湖縣會操後,賞“奇穆欽巴圖魯”稱號,補授湖北提督,總辦湖北講武學堂。
宣統三年(1911),張彪任第八鎮統制併兼統巡防營。農曆八月十九日辛亥革命爆發,率部下三千人頑守總督衙門,與起義軍巷戰二日。之後又乘清援軍到來之機,率隊先行奪得龜山炮台,清軍重新佔領漢陽。南北議和後,卸職東渡日本。民國元年(1912)回國,被政府聘為高等顧問,授予陸軍中將銜。從此居住天津,並在日租界地置田二十畝,修建花園住宅,取名“張園”。民國13年(1924)孫中山北上和談,偕夫人宋慶齡曾住張園。翌年2月,被逐出北京的末代皇帝溥儀及皇后婉蓉等也住在張園。每日清晨,親自灑掃庭院,以盡所謂“事君”之道。民國16年(1927)病逝於天津。同年,移靈歸裏,入張家祠堂,並將慈禧太后、光緒皇帝賜贈的半副鑾駕和其他文武大臣贈送的楹聯匾額等也同放於堂。 [2] 
參考資料
  • 1.    晉中地區地方誌編纂辦公室編:《晉中地區志》,山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781頁。
  • 2.    張 彪  .晉中市人民政府官網.2017-06-29[引用日期2023-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