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張廣欽

(四川省政協原副主席)

鎖定
張廣欽(1919年6月——2014年10月4日),山西省吉縣人,中國共產黨黨員,原四川灌縣(今都江堰市)首任縣委書記、四川省政協原副主席。 [1] 
中文名
張廣欽
別    名
徐鋼民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919年6月
逝世日期
2014年10月4日
出生地
山西吉縣
性    別
政治面貌
中共黨員

張廣欽人物生平

1919年6月出生。
1936年10月經“山西犧牲救國同盟會”(簡稱犧盟會)介紹參加綏遠抗戰。
1937年3月加入“犧盟會”、參加革命工作。
1938年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1937年3月至1939年8月,先後任山西省吉縣自衞隊、農會、遊擊大隊工作員,中共吉縣縣委宣傳部、組織部部長。
1939年8月至1940年5月,選調延安中共中央黨校學習。
1940年5月至1941年12月,先後任中共延安自然科學院幹部處幹事、政治指導員、政治教研室副主任兼任初中部指導員。
1942年1月至1945年8月,先後任中共綏察區黨委組織部組織科科長、中共雁北朔縣二區區委書記、中共右玉縣縣委負責人。
1945年8月至1949年12月,先後任中共山西大同、吉縣、襄陵縣委書記(其間隨賀龍部隊進軍西南,任中隊指導員)。
1950年1月至1952年8月,任中共四川省灌縣軍事管制委員會代表、中共灌縣縣委書記。
1952年8月至1963年8月,先後任中共四川省委組織部組織處處長、部辦公室主任、副部長兼任中共宜賓地委副書記,中共瀘縣縣委第一書記。
1963年8月至1971年9月,任四川省水利電力廳廳長、黨組書記。
1971年9月至1975年3月,先後任中共温江地委書記、地革委會副主任,地委第一書記、地革委會主任。
1975年3月至1979年8月,任四川省供銷合作社主任、黨組書記。
1979年8月至1983年1月,先後任四川省進出口管理委員會主任、黨組書記、兼任四川省外經辦主任,中國四川國際經濟技術合作公司代總經理。
1983年1月至1985年4月,先後任省委顧問委員會委員、四川省供銷合作社監事會主任、四川省絲綢公司董事長、四川果品協會會長、四川省扶貧領導小組副組長。
1985年4月至1988年6月,任第五屆政協四川省委員會副主席。
1988年6月至1994年12月,任政協四川省委員會顧問。
1994年12月離職休養。
2002年1月,中央批准享受省長級醫療待遇。 [3] 

張廣欽主要事蹟

張廣欽同志早年在“犧盟會”的引導下,投身抗日救國的綏遠抗戰,1937年3月參加“犧盟會”,加入中國共產黨。1939年選調延安中共中央黨校學習,他親耳聆聽了毛澤東的講課,系統學習了《實踐論》、《矛盾論》和《論持久戰》等一系列著作,形成了他為黨、為人民的利益勇於吃苦、不怕犧牲的革命精神;形成了他理論聯繫實際、深入調查研究掌握第一手材料、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和工作作風。他經過戰火的洗禮,生與死的考驗,在長期的革命實踐和鬥爭中,成長為一名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和無產階級戰士。1941年底,張廣欽同志主動請纓,離開延安奔赴抗日前線中共綏察區委工作。1944年,在日寇瘋狂殘酷的大掃蕩中,我八路軍和中共朔縣縣委機關等全部撤離之後,時任中共朔縣二區區委書記的張廣欽同志帶領武工隊和民兵堅持在敵情極端惡劣的大青山,與日寇展開艱苦卓絕的游擊戰,是堅持創建大青山革命抗日根據地的創建人之一。解放戰爭時期,在極其艱苦的環境下,張廣欽同志積極配合主力部隊開展游擊戰和土地革命運動,經受住了長期革命戰爭的鍛鍊和考驗,為中國的解放事業和中華民族的獨立作出了積極貢獻。
新中國成立後,張廣欽同志先後在多個地方黨委、省級部門和省政協擔任領導職務。他組織領導能力強,政策水平高,作風正派,聯繫羣眾,在黨內外幹部羣眾中有較高威信。1959年春四川多地發生大饑荒,省委派張廣欽同志赴雅安、樂山、眉山組織開展賑災救人、恢復生產工作成績顯著。1960年瀘縣發生特大面積的非正常死亡,省委任命張廣欽同志為省委工作團副團長 、團長,帶隊在瀘縣連續蹲點工作了三年。他遍訪90多個公社的老農,收集農業諺語1000多條,總結出四川農業生產以大春為主、大春以水稻為主、水稻以中稻為主的“三為主方針”。1962年瀘縣水稻增產2.8億斤,成為全國第一個農業生產恢復到災前水平的縣。在省水電廳工作期間,他積極推進小水電、機電排灌工作,先後組織興建了十四座骨幹水電站和水利配套工程。在温江地委工作期間,他結合川西平原的實際情況,堅持實事求是,克服阻力提出實施主攻中稻的農業水稻種植方針:“三三見九,不如二五一十”;他主張給社員留足、留夠自留地,並提出把田坎下放給社員種植,開展多種農副業經營,促進農民增產增收;他還積極推進當年修建很有難度、在農業上又具舉足輕重地位的玉溪河灌溉工程建設,深得温江地區幹部羣眾的擁戴。在省供銷社工作期間,張廣欽同志不計個人委屈,大力貫徹鄧小平同志的整頓方針,抓好農業生產資料的供應服務。改革開放,特別是黨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後,省委調張廣欽同志擔任新成立的省進出口委主任,主持構建了全省對外開放的新構架,大力引進外資技術,開拓四川的外貿出口,表現出很強的開放、開拓和創新精神。到省顧委和省政協工作後,他經常深入基層,瞭解新情況,研究新問題,先後向省委提出了長江上游生態保護;大渡河、雅礱江、金沙江“三江”水能資源開發;“西電東送”等多項建議。這些建議陸續得到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採納。退居二線後,他繼續關注國家大事,關心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羣眾的生產生活,積極發揮餘熱。離休後,他人退心不退,仍然心繫黨和國家的建設,認真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各項工作。 [3] 

張廣欽與世長辭

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原中共四川省顧問委員會委員,省政協原副主席張廣欽同志(中央批准享受省長級醫療待遇)因病醫治無效,於2014年10月4日在成都逝世,享年96歲。 [1] 
他逝世後,習近平劉雲山趙樂際胡錦濤朱鎔基,八屆、九屆全國政協副主席楊汝岱以不同方式表示慰問和哀悼。中共中央組織部,中共四川省委、省人大常委會、省政府、省政協敬送了花圈。四川省領導王東明、魏宏等以不同方式表示慰問和哀悼。省委常委、組織部長範鋭平,省政協副主席宴永和、羅布江村也專程到張老家中悼念,慰問家屬、子女。
告別儀式由四川省委常委、省委秘書長陳光志主持。四川省、成都市老領導張中偉楊嶺多吉、高未龍,省政協副主席、秘書長高峯等與張廣欽同志親屬代表、生前老戰友、老同志、老部下150多人蔘加了簡樸的告別儀式。
靈堂上方,一幅對聯高度概括了張廣欽同志革命的一生、戰鬥的一生。上聯是:攜筆從戎,抗日救亡,風雪大青山,九死一生。下聯是:心懷百姓,中稻賑饑,揮汗川西南,眾口皆碑。橫批是:廣受欽佩 [2] 

張廣欽社會評價

張廣欽同志是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共產主義的忠誠戰士,原中共四川省顧問委員會委員,中共四川省第三、四屆委員會委員。他為灌縣的和平解放事業和建國初期灌縣的徵糧、平叛、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1950年1月3日,中共川西北臨時軍政委員會任命他為灌縣軍事代表,率領工作組,對灌縣實施軍事管制。1月4日,他與郭平、馬成仁、李孟耀等20餘人來到灌縣,與王元樞接洽,成立灌縣軍事管制委員會,舉辦了灌縣政民工作人員訓練班,培養了第一批當的地方青年幹部,開展了徵糧工作,鞏固了新生人民政權。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