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張序三

(軍事科學院原政治委員)

鎖定
張序三,男,漢族,1929年2月出生,榮成市斥山鎮大泊子村人,曾任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政治委員,中將軍銜 [1] 
中文名
張序三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籍    貫
榮成市斥山鎮大泊子村
出生日期
1929年2月
畢業院校
蘇聯海軍高級專科學校

張序三人物履歷

1940年,張序三的家鄉,縣、區、鄉都有了共產黨的組織和各級抗日人民政府。其父張世沂參加了八路軍,編入五旅十四團。家中是軍屬受到優待。張序三開始上小學,一切學費、書本費全由人民政府負責支出。張序三心中深深的種下了對黨的感恩種子。“沒有共產黨,家人捱餓,自己不能上學!”因而,張序三認真刻苦學習,積極參加社會活動,考試成績是全班的前幾名。
1944年,學校組織青年抗日先鋒隊,張序三積極參加,經過軍事訓練,學會了使用手榴彈和埋設地雷。秋天的一個黑夜裏,張序三和四位隊友勇敢機智地摸到石島鎮城門外,選好地點,挖坑埋好地雷,進行偽裝,立起草人固定牢,草人身上的標語:“炸死日本鬼,活捉唐煥章”。唐是石島地區的“二鬼子頭”(偽軍),人民恨唐。一切妥當,人員撤回。第二天得知,還真把唐煥章的兒子炸死了。
1945年5月,張序三被斥山區評為區裏的模範小先生,表揚張序三的掃盲成績。9月份,張序三在學校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同年冬,大泊村組織演出歌劇“白毛女”,張序三主動扮演楊白勞,演出成功,教育了羣眾,推動了本地土地改革運動的開展。
1946年,抗戰勝利後,膠東解放區百業待興。張序三正值高小剛畢業,當時由於農村缺乏教員,張序三被學校留下加入教員隊伍。儘管張序三很想參軍,心裏不很願意當教員,但還是服從黨組織的安排,去了小學任教。張序三一個人除了教4個年級、120多名學生外,還要負責組織青年、婦女、老年男女識字班,進行掃盲工作。宣傳革命道理和鬥爭形勢,親手編導活報劇,幫助村公所收公糧,為村民寫房契、地契、訂婚契約等。張序三不怕困難,在幹中學,學中幹,夜以繼日地拼命工作。取得了良好成績,多次受到領導表揚。
1947年1月,正當國民黨軍重點進攻山東、延安時,黨組織號召青年參軍。張序三聯絡本村32人一起參軍。張序三任戰士、連隊見習文化幹事,新兵連副指導員。8月新兵連被編入東海獨立第3團3營7連,9月張序三升任該連指導員。
1947年10月,國民黨軍整編第25師322團乘三艘艦艇從煙台出發,佔領了威海劉公島。10月13日晚,國民黨軍以劉公島為依託,用兩艘汽艇帶8只帆船共800餘人,在威海合慶村的半月灣和東山一帶登陸,企圖佔領威海市。獨立第三團奉命從煙台於當夜趕到威海棉花山,在古陌嶺狙擊敵人。第二天清晨,敵炮火準備,要進佔古陌嶺。張序三和連長孫傳才奉命率7連前出到峯山,阻擊未成,撤到古陌嶺進行阻擊。經過連續擊退敵4次衝鋒,守住了陣地。戰鬥到晚上,張序三負傷離戰場。
張序三在東海二分所養傷後,於12月初返回3團,分配到1營3連任政治指導員。
1948年5月,根據鬥爭形勢的需要,我軍對煙台、威海兩地的國民黨軍隊加強打擊。在對煙台東南郊鳳凰山之敵攻堅戰中,張序三所在連擔任了主攻,連長不在,由張序三負責指揮。戰前,張序三親自查地形摸敵情。當張序三發現主攻方向敵火力強,立即將輔攻改變為主攻方向。加強火力掩護,使爆破手送上了炸藥包,炸燬了鹿砦、鐵絲網、壕溝和所有地堡等。激戰了一個多小時,在兄弟連隊支援下,以小的代價取得了勝利。繳獲了六○炮、機槍、步槍和大批武器彈藥,俘虜7名,得到了東海軍分區的嘉獎。
1948年8月,東海獨立第3團改編為華東野戰軍教導師第三團,到安徽省固鎮附近,休整大練兵。
1949年2月,教導師第三團奉命南下,張序三所在連隊到達江蘇省六合附近,休整練兵。3連於4月21日在八圩渡過長江,佔領江陰城,擔負駐守江陰炮台和看守國民黨海軍起義的“永績”號炮艦的任務。
1949年4月23日,華東軍區海軍在江蘇省泰州白馬廟宣告成立,教導師第三團改編為華東軍區海軍警衞團。張序三被挑選到南京海軍聯合學校第五大隊三中隊任政治指導員,也是學員,學習海軍艦艇知識和技術。
1949年10月25日,張序三被分配到“美盛”號軍艦(中型坦克登陸艦)任政治幹事、中共黨支部書記。任務是,團結改造國民黨海軍起義人員和努力學習艦艇操縱指揮技術戰術,準備解放沿海島嶼和台灣。
1951年10月8日,張序三任“黃河”軍艦(原美盛艦)副艦長。張序三協助艦長努力工作,親自指揮艦艇從上海出發,對西到武漢、東到浙江的各港口及其島嶼進行巡查,為加強海防建設做出了貢獻。
1952年,國家選拔一批優秀官兵去蘇聯學習深造,張序三名列其中。10月12日,張序三與34名學員乘火車,歷時10多天到達蘇聯列寧格勒市,進入蘇聯海軍高等專科學校(外訓系)中國隊艦長班學習。先後學習了俄語、文化、軍事藝術、聯共(布)黨史、海軍戰術、參謀業務、魚雷戰術、水雷戰術、天文航海、地文航海、通信指揮、司令部勤務、海軍航空兵戰術等課程。張序三以驚人的毅力和頑強的拚搏精神,克服了種種困難,經過兩年學習,取得了全優成績,被學校授予“優秀學員”稱號。
1954年,張序三回國後,被派往華東軍區海軍第六艦隊“西安”護衞艦任實習艦長。期間,張序三指揮、操縱護衞艦,從上海、青島出發,先後到達連雲港、乳山口、石島、威海、煙台、蓬萊、廟島列島、旅順、大連、外長山列島、鴨綠江口、營口、葫蘆島、秦皇島、塘沽,歷時42天,航行3000多海里,圓滿完成護送國防部長彭德懷勘察海島、港口設防任務。
1954年10月25日,中國人民海軍第一支驅逐艦部隊在青島成立。張序三在驅逐艦上任協長、副艦長、艦長、參謀長、大隊長。在升任“長春艦”艦長時年27歲,是當時人民海軍歷史上最年輕的驅逐艦艦長。
1956年8月4日,旅順外海狂風驟起,長春艦接到命令,緊急出海尋找援救失去聯繫的10條漁船。長春艦頂着10級大風艱難地離開碼頭,高速駛向出事海域。海上風力增到11級,軍艦左右搖擺高達41度,推進器不時地露出水面。張序三指揮軍艦與海浪搏鬥兩個小時後發現目標,8艘漁船被救脱險。10個小時後,又發現失去動力的兩艘漁船,漁民已被折磨的筋疲力盡,經過多次危險的靠幫搶救未獲成功。張序三當機決定抓住漁船託上湧峯靠近船舷的瞬間,由身系保險索、身體探出舷外的水手把漁民拉上來,8名漁民終於獲救。漁民們捧着戰士送來的飯菜含着熱淚激動地説:“感謝共產黨,感謝解放軍”。11月29日,張序三又親自駕長春艦冒着11級狂風赴黃海中東部,圓滿完成了尋找迷航的“和平5號”輪,併成功完成為其導航的任務。
1957年8月1日,中央軍委決定在青島舉行海上閲兵。4日,張序三按規定的航向、航速,沉穩地駕着長春艦接受了中央首長的檢閲。周恩來總理高興地説:“你們在建設海上武裝力量上、在保衞海防和保衞社會主義建設上,已經取得了一定成績,我祝賀你們!”
1959年5月23日,在南京軍區統一指揮下,東海艦隊組織實施渡海登陸和合同打擊增援護衞艦隊的實兵演習(穿山半島演習)。其間張序三表現突出,受到時任南京軍區司令員許世友的高度讚揚。同年6月13日,張序三駕艦圓滿地完成了護送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朱德和國家副主席董必武自旅順至大連視察海灣的航渡任務。朱德委員長和董必武副主席各自賦詩一首,給予高度讚揚。
1962年4月12日,美國“狄海文”號驅逐艦從日本佑世堡起航,入侵我青島海域。張序三駕艦奉命監視和驅逐,張序三和政治委員陳洪鈞帶領官兵同美軍鬥智鬥勇,針鋒相對,美艦始終跳不出長春艦的監視圈。15日清晨,雙方平行航行,美軍艦突然改變航向,高速直插我領海。張序三立即向美艦發出嚴重警告,同時拉響戰鬥警報,高速佔領射擊陣位,美軍見勢急忙狼狽向外海逃去。
1964年8月,張序三被任命為驅逐艦第五十一大隊大隊長後,帶領官兵掀起大比武熱潮。10月15日,張序三指揮鞍山艦和長春艦參加海軍在青島地區組織的軍事演習,賀龍、羅瑞卿等200多名高級將領和高等軍事院校190名學員,隨艦視察和觀摩了演習。年底,張序三又率鞍山艦參加海軍大比武,獲主炮對海實彈射擊一等獎。
60年代後期,海軍決定改裝現有驅逐艦的魚雷為導彈。1968年7月,張序三組織撫順艦進行模擬改裝,10月改裝完畢,在葫蘆島附近海域發射遙控導彈一枚。11月又在旅順海域進行導彈發射試驗,均達到預定的指標要求。1969年5月16日,總參謀部批准撫順艦進大連紅旗造船廠正式改裝,圓滿成功,從此結束了中國無導彈驅逐艦的歷史。
1969年5月,張序三調任東海艦隊舟山基地副參謀長,1971年2月,升任參謀長。這期間,為防備國民黨軍竄犯浙東南沿海和支援福建作戰,張序三率52艘戰艦到達温州地區待命,演習了“協同陸、空軍反登陸作戰預案”。此間還指揮了援越掃雷、制止韓國漁船哄搶我漁船等任務。1974年1月19日西沙海戰爆發,基地奉命組織護衞艦編隊執行南下支援作戰任務。張序三趕到碼頭親自部署,籌劃,昆明艦、成都艦、衡陽艦受命後一小時起航,有力地支援了西沙海戰。
1975年9月,張序三調任海軍司令部軍訓部部長。張序三認真落實毛主席關於“海軍要搞好,使敵人怕。努力奮鬥10年達到目標”的指示,把訓練提高到戰略高度來認識,理直氣壯抓訓練,組織制定了10年訓練規劃。經過幾年努力,海軍重新恢復了各項條令條例,保證了“七三開”的訓練時間,落實了科目訓練嚴格考核升級。張序三改革並建立技術指揮幹部訓練合格等級晉升制度,並與工資制度、航海補貼掛鈎;還建立了訓練中心、艦艇部隊分三類組訓等項改革,從而使海軍軍事素質提高了、戰鬥力增強了。
1979年1月,張序三升任海軍司令部副參謀長。
1980年,我國決定在南太平洋進行遠程運載火箭飛行試驗。海軍組建特混編隊,擔負處理海事和涉外事宜、對試驗海域進行警戒,打撈數據艙等任務。張序三擔任特混編隊參謀長,負責組織指揮海軍特混編隊第一次跨越赤道進入南太平洋執行任務。張序三協助海軍首長,把編隊的18艘艦船(總噸位有18萬噸)、4架直升機、5360人,周密組織,嚴格訓練。4月28日10時30分,我國自己研製的第一枚遠程運載火箭,橫跨南北半球,在預定的濺落點從天而降,數據艙濺落海面,驅逐艦和快艇立即高速前往保護,172號直升機打撈數據艙只用了5分20秒。6月1日、2日特混編隊安全返回上海港,海上歷時35天,往返總航程8733海里。6月4日國防科委和海軍在吳淞口舉行歡迎大會,中央軍委副主席葉劍英到會祝賀。
1983年5月16日至6月14日,張序三率X950和Y832組成的遠航航海實習編隊,從湛江港起程,途經西沙羣島、納吐納羣島、南沙羣島最南端曾母暗沙、菲律賓西海岸,出巴林塘海峽到西太平洋,歷時30晝夜,航程6721海里,完成人民海軍首航南沙羣島及西太平洋任務。
1983年8月,張序三任海軍學院院長。經海軍首長同意,張序三着力抓了教學改革。制定了總體設想、新的教育計劃、教學大綱,包括教材編寫、教師隊伍建設、圖書館、電化教學、作戰模擬訓練、導演室、專修室建設、教學法等規劃,經彙報取得海軍首長同意。經過實踐的檢驗證明,這個改革是成功的,全面地提高了海軍學院的教學質量。張序三提出的建立“海軍指揮軍官三級四層次培訓體系”也被海軍採用。
1985年7月,張序三被任命為海軍副司令員。在職期間,張序三對海軍的戰略、戰役戰術研究,作戰訓練、裝備建設,艦艇戰鬥編組、兵力機動使用,以及部隊訓練、裝備同步建設等都做出了努力。特別是經過了三年多的努力,張序三主持完成了《海軍戰鬥條令》、《海軍艦艇條令》、《海軍司令部工作條例》的修改;新編了《海軍航空兵戰鬥條令》、《魚雷核潛艇戰鬥條令》等,使海軍法規初步配套。
1987年10月,張序三兼任海軍參謀長。張序三針對海軍各級司令部建設中的問題,採取措施,提高司令部的創新思維、指揮控制、存儲記憶等三種能力,保證了首長對司令部的使用。為了解決遼東灣石油勘探開發與海軍導彈武器試驗的矛盾,張序三邀請相關部門和領導機關,與其研究“共存”的辦法。經海軍首長批准,張序三親任組長,研製出精度較高的武器裝備試驗設備,解決了“共存”的矛盾。
1988年3月14日,在南沙赤瓜礁保衞戰中,張序三親自組織指揮了反擊越南海軍的戰鬥。張序三一直堅守在作戰指揮室,協助海軍司令實施指揮,取得了擊沉越艦船一艘、重傷兩艘的勝利,受到中央軍委的通報嘉獎。
在此期間,張序三協助海軍首長領導編簒《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的海軍部分和《海軍百科全書》,主編了《海軍大辭典》。在領導海軍裝備建設中,張序三創造性地把海軍五支科研力量扭成一股勁,使其合力作用大;科學地組織海軍裝備訂貨招標方法;並於每年多次商請國防科工委、總參謀部、中國船舶工業總公司的領導深入到最需要解決問題的單位,現場辦公協商解決問題,推動了工作的開展。
1992年10月,張序三被任命為軍事科學院政治委員。在任期間,張序三着重抓了軍事科學院的政治建設、科研重點的調整和營造良好的科研環境,為軍事科學院的全面建設和軍事科研的發展做出卓越的貢獻。
1993年10月,張序三被免去軍事科學院政治委員職務後,主要從事全國人大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績。
2003年7月,張序三奉命離職休養,同時被中央軍委授予獨立功勳榮譽章。
1988年,張序三被授予海軍中將軍銜,曾榮獲解放獎章 [1] 

張序三擔任職務

張序三曾出席中國共產黨第14次全國代表大會;是第七、第八、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八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第八屆、第九屆全國人大教科文衞委員會委員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