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張平子

(原湖南《大公報》編輯)

鎖定
張平子(1885年—1972年),字啓漢,別號平生,湘潭縣人。在長沙讀書時加入同盟會,宣統三年(1911年),開始從事新聞工作。寫出許多抨擊軍閥政治,反映民眾疾苦的社論、時評。與毛澤東關係較為密切,時常共同討論問題。在《大公報》工作,直至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湖南省文史研究館館員。對湖文史工作做了一定貢獻。1972年2月在長沙逝世。 [1] 
中文名
張平子
籍    貫
湖南湘潭
出生日期
1885年
逝世日期
1972年
畢業院校
湖南高等學堂
職    業
文史研究館館員
主要成就
《我不贊成父母主婚》
啓漢

目錄

張平子人物生平

張平子(1885~1972),名啓漢。湘潭縣人。少年才思敏捷,有文名,畢業於湖南高等學堂。辛亥革命前,與同學黎錦熙、李抱一等創辦《公言》雜誌於長沙犁頭街,自任編輯。民國元年,又共創《湖南公報》於東長街。民國4年,另組湖南《大公報》,劉人熙任總經理,他與龍兼公先後擔任編輯、主筆。在反對袁世凱復闢帝制和湖南軍閥暴政等重大政治風雲中,敢於仗義執言,為民請命。時人讚揚《大公報》説:“褒誅一字抵干城,大道為公明自生。奮力扶輪歸大雅,不教瓦釜作雷鳴。”民國27年,張平子繼龍兼公任總編輯,竭盡全力,艱苦撐持。徐鑄成在《報海舊聞》中説:“這張報紙經費極困難,全靠張平子艱苦支撐了多年,有時全編輯部只有他一個人唱獨腳戲。”為維持生活,他先後兼任長郡中學、大麓中學國文教師和湖南大學教授。民國33年,長沙、湘潭淪陷,《大公報》停刊。他回老家,任縣立中學校長,避敵將學校遷至花石延化寺,再遷曉南港,多方籌款,恢復教學。抗戰勝利後返長沙,《大公報》復刊。
民國35年9月,他在主辦《大公報》的同時,受省文獻委員會的委託,回縣籌組湘潭文獻委員會,任主任委員兼《湘潭文獻》主編。民國36年5月28日,第一期《湘潭文獻》出版,他撰寫《發刊詞》,闡述文獻委員會的任務,一為保存文物,二為纂修新縣誌。並邀請湘潭名流耆宿黎錦熙、黃修杞、周順循、周家乾、賀雲漢、陳澧蘭等參與其事。同年,《大公報》因種種原因陷入困境,他拒絕中央社收買,毅然於年底停刊。此後,殫精竭力,組織編纂《湘潭縣誌》,收集大量資料,撰寫若干初稿。至民國38年上半年,因時局動盪,經費絀支停止。其移交殘卷,惜盡散佚。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湖南省文史研究館館員,將《大公報》財物及紀念冊全部獻交國家。1972年病逝長沙。 [2] 
參考資料
  • 1.    湖南省地方誌編纂委員會編:《湖南名人志》,中國檔案出版社,1999年,第349頁 。
  • 2.    湘潭縣地方誌編纂委員會編:《湘潭縣誌》,湖南出版社,1995年,第85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