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張希娥

鎖定
張希娥,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舞台美術系設計專業。中國京劇院一級舞美設計,中國戲曲學院客座教授,中國舞台美術學會會員,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北京女美術家聯誼會會員。
中文名
張希娥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性    別
人物經歷
1960年,考入中央戲劇學院舞台美術系設計班學習,於1965年畢業。
1965年畢業後,分配到中國京劇院工作。參加《遊鄉》、《打銅鑼》等14個戲的繪製工作。
1966年設計兩個小戲《王傑組劇》、《就是她》,還參加現代戲《惠嫂》的服裝設計。同時擔任《紅燈記》、《平原作戰》、《林海雪原》、《海港》等大量的繪製工作。
“文革”期間,1970年下放幹校。
1974年分配到五七藝術大學戲曲學校工作,學習現代戲繪製工作,同時任教佈景技術班和素描彩畫課。
1976年設計摺子戲《五岔口》、《就是他》、《報童》等佈景、服裝設計,畫《黛諾》設計圖。
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後,調回中國京劇院工作。
1979年與人合作設計《白蛇傳》、《大鬧天宮》、《八仙過海》。這些戲曾出訪加拿大、日本、朝鮮。還與人合作設計《三打白骨精》。
1980年搞《王昭君》的服裝設計,得到好評。還設計了《叢林行》的服裝設計。
1981年與人合作擔任《鋸大缸》、《紅樓二尤》的服裝設計,獲戲曲匯演舞美三等獎。
1982年與人合作《火焰山》,獨自設計《燕燕》服裝。此戲後來拍成電視京劇,服裝設計得到好評,認為色彩鮮明,富有新意,在服裝製作上有改革創新,使演員體現體形美。北京劇裝廠收藏我的剪裁紙樣和花紋設計圖案,留作他們的資料。戲曲學院譚元傑老師在《論戲曲服裝創新途徑》一文中説,《燕燕》的服裝設計,對傳統戲曲服裝的革新作出了相當成功的藝術探索”,“鮮明地體現出設計者對傳統戲曲服裝‘寫意性’美學原則的繼承”,又“運用形式美‘多樣統一’的基本法則,作出了大膽革新,具有雙重審美效應。”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