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張嵐峯

(國民黨軍隊將領)

鎖定
張嵐峯(1902),乳名大任,字騰宵,號子傑。陸軍中將。1902年9月13日出生在河南柘城縣林張村一個小地主家庭。1922年5月,張投入馮玉祥的中央陸軍第十一師補充第三團當兵。1925年10月入日本陸軍士官學校。1928年6月,張任國民革命軍第十三炮兵團團長,次年6月,他調任總司令部炮兵第一團團長。1930年2月,張嵐峯任西北軍軍官學校校長兼軍官教導團教育長。中原大戰失敗後,張嵐峯徵得馮玉祥同意,即回焦作、新鄉收容殘部,以便待機反蔣。後來,張部被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二十六路軍張任第十四師副師長兼第二旅旅長,翌年部隊縮編,張任第二十五師七十四旅副旅長兼第二團團長。抗戰時期投靠日偽政權,充當漢奸。抗戰勝利後,接受國民政府改編,奉命開往豫魯邊區。1947年被解放軍俘獲,1952年病死於北京功德林。 [3] 
中文名
張嵐峯
別    名
騰宵
出生日期
1902年
逝世日期
1952年
畢業院校
日本陸軍士官學校
簡    介
國民黨軍隊將領

張嵐峯人物生平

張嵐峯(1902-1952),字騰霄,號子傑.柘城縣林張村人,出生於破落地主家庭。兄弟3人,張嵐峯從小過繼其叔張映辰(系柘城縣大惡霸,建國後被政府鎮壓)為子。幼年在家鄉小學讀書。民國6年(1917),考入淮陽河南省立第四中學。民國10年(1921)春,投奔西北軍,二年後升為連長。民國14年(1925)春,張奉馮玉祥命,留學日本陸軍士官學校接受軍事教育。三年後回國,任國民革命第二集團軍第十三炮兵團團長。繼而任西北軍軍官學校校長兼教育長。民國19年(1930),蔣閻馮中原大戰,馮玉祥兵敗,張也失去軍職。民國21年(1932)12月,張重到日本早稻田大學以研究經濟為名再渡日本,與日本特務松室考良拉上關係,參加日本特務組織,至此走上賣國求榮的道路。民國27年(1938)5月,豫東淪陷後,張嵐峯受日酋寺內壽一的指令,帶着日本撥的30萬元經費,在商丘設立華北派遣軍總部豫東招撫使公署。在鹿邑、毫縣、寧陵、睢縣、柘城等地蒐羅一批土匪、地主、失意軍官、投機分子等1.8萬人,編為豫東剿共軍,張自稱司令。民國28年(1939)4月,日軍在開封組織綏靖委員會,以胡毓坤為主任,張嵐峯等9人為委員,張的豫東剿共軍改為中央和平救國軍第一軍。日軍撥給大批軍用物資。汪偽南京政府成立後,張向汪通款,汪又委任張為蘇豫邊區綏靖副司令兼第一軍軍長,軍事委員會委員。後任第四方面軍司令,共轄3個軍,10個師,號稱10萬人馬。張效忠日軍,策動駐魯西南的國民黨第三方面軍司令孫良誠率部投日本,並迎孫到商丘發表”和平通告”.張在商丘城內設立情報隊,蒐集抗日軍隊的各種情報提供給日軍。他親自率部配合El軍向抗日軍隊進攻,積極推行。強化治安”,組織剿共隊,力圖撲滅人民抗日烽火。走私販毒,橫徵暴斂,為日軍。以戰養戰”的侵華提供物資。暗與蔣介石勾結,達成聯合反共的默契。民國32年(1943)到民國33年(1944),張嵐峯對其轄區進行3次“強化治安”,組織警備隊,維護東自碭山,西至開封這段鐵路暢通,使日軍調運兵力、物資向新四軍進攻。民國33年(1944)秋到民國34年(1945)秋,中共中央平原局派盧渭,冀魯豫軍區黨委派李蘇波、苗澤生等兩次向張曉以民族大義,宣傳抗日救國主張,以及對張部官兵政策。第三次李蘇波攜帶朱總司令給張的親筆信,勸其棄暗投明。張卻一面與新四軍周旋,一面利用各種渠道,積極向蔣介石靠攏,並正式接受蔣介石“豫皖先遣軍總司令”的委任狀,決心與人民為敵。民國35年(1946)2月16日,蔣介石在南京召見張,令其反共。4月,又讓張參加高級將領會議,並與之合影。張受寵若驚,決心。肝腦塗地,效忠黨國”。同時,張配合國民黨六十八軍對水東解放區進行“清剿”,先後與共產黨武裝激戰30餘次。共產黨武裝避其鋭轉戰杞縣、通許。張復對兩縣人民進行慘無人道的大屠殺。12月下旬,晉冀魯豫野戰軍連克鉅野、嘉祥,圍攻駐金鄉之敵方先覺部。張奉命率兩個團由民權出發,配合國民黨十六軍救援金鄉。民國36年(1947)元月,行至大楊集,被人民解放軍截擊包圍。張負隅頑抗,一晝夜激戰,張嵐鋒僅率少數隨從落荒而逃。1947年2月,在單縣西南韋窪村附近被俘。1952年,病死於北京功德林。 [1] 

張嵐峯人物事蹟

張嵐峯在被解放軍活捉前,張嵐峯每每以“善於謀職”自詡,而時人對他則報以“善於賣身投靠”的評價。張嵐峯1921年到馮玉祥部隊當兵,歷任排長、連長。1925年春,張嵐峯被送到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留學,畢業回國後,在西北軍任炮兵團團長、軍官學校校長等職。期間,他利用為部隊購買飼料之便做投機生意,以盈利在老家買地200畝,此外還將部隊4萬餘元軍餉貪污。中原大戰結束後,西北軍解體。張嵐峯離開部隊,跑回豫北收容潰兵遊勇4000餘人,並依仗這支部隊,在被蔣介石收編的部隊中弄了個副師長兼旅長的頭銜。到了第二年,張嵐峯所在的部隊被蔣介石派往江西參加第二次“圍剿”。張嵐峯看到其所在部隊有被紅軍消滅的危險,便拋下自己的部隊,稱病辭職。熱河抗戰、長城戰役後,日軍佔領察哈爾部分地區。馮玉祥、吉鴻昌等組織察哈爾民眾抗日同盟軍,張嵐峯立即前往。吉鴻昌撥給他兩萬元現洋,讓他利用其影響力,策動一部分官兵前來與同盟軍合流。張嵐峯拿了錢後卻在北平購置了一處豪宅。不久,同盟軍失敗,張嵐峯便前往日本,與長期蒐集中國情報的特務頭子松室孝良、影佐禎昭等拉上了關係。1936年秋,張嵐峯迴到北平,讓已調任日本關東軍駐北平特務機關長的松室孝良給他在冀察政務委員會里謀了個政務委員會參議兼察哈爾省政府參謀的職位。期間,他曾幫助日軍“説服”宋哲元。“七七事變”爆發後,張嵐峯假借組織抗日遊擊隊之名返回原籍河南柘城。1938年春,日軍大舉侵犯豫東,大小土匪趁機各處竄擾。張嵐峯大喊保境安民口號,騙取民眾的信任。不久,張嵐峯藉助人民的抗日激憤,把當地各民眾武裝組織起來,拉起一支“抗日自衞軍”。不過,日軍到來時,這位“抗日自衞軍”副司令卻立即投降,還成立起“柘城維持會”。日軍對於他帶頭“歸順”十分滿意,立即賞給他“豫東招撫使”的頭銜和3萬元軍費。張嵐峯遂用這個頭銜大肆收編國民黨潰兵和土匪,成立了所謂“豫皖剿共軍”(後改稱“中央和平救國軍第一軍”),並自封“軍長”。等到汪偽政府成立後,張嵐峯率先前往投靠,獲得了偽軍事委員會委員、蘇豫邊綏靖總司令兼第一軍軍長的頭銜,後來更升任汪偽第四方面軍總司令。張嵐峯在擔任偽職期間,迅速將其治下的偽軍擴充為3個軍,分駐豫皖邊12個縣。為了實現其紮根豫東,獨霸一方的企圖,張嵐峯在殘酷剝削和壓迫人民的同時,積極推行“強化治安”、“強化保甲”,並不斷配合日軍對解放區進行“掃蕩”。1945年,張嵐峯見日軍大勢已去,開始頻頻聯絡重慶。日本投降後,張嵐峯搖身一變,成為國民黨“第三路先遣軍總司令”。蔣介石挑起全面內戰後,張嵐峯部被改編為“河南省保安隊”,並被要求參加對豫東解放區的全面進攻。張嵐峯率部在豫東、皖北、魯西南戰場上向人民解放軍進攻數十次,均告失敗,又加上國民黨高級將領通過“改編”,將他的部隊分走了不少,讓他的“軍事實力”大打折扣,其部隊被縮編為鄭州綏署暫編第4縱隊。巨金魚戰役開始後,顧祝同嚴令張嵐峯救援金鄉,張嵐峯只得帶領3個團前往。深知解放軍厲害的張嵐峯為了保存實力,總想着讓方先覺率領的國民黨救援部隊先到金鄉,於是一路上走走停停。但實際上,就在張嵐峯的走走停停中,解放軍已將方先覺部殲滅大半。1947年1月12日,張嵐峯剛走到金鄉以西大田集東南,晉冀魯豫野戰軍第3、第6縱隊便將其包圍。張嵐峯讓一個團掩護,自己率領其他人逃跑。但不久便發現到處都是解放軍。張嵐峯這次扔下所有部隊當“掩護”,自己僅帶着幾名警衞逃跑,但途中還是被參加阻擊的中共地方武裝的幾名小戰士活捉,其善於賣身投靠的“謀職”生涯也因此畫上了句號。 [2] 
參考資料
  • 1.    商丘縣誌編纂委員會編:《商丘縣誌》,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91年,第557-558頁。
  • 2.    《“善於謀職”的張嵐峯》,《人民政協報》2015年9月24日,第10版。
  • 3.    徐友春主編:《民國人物大辭典(增訂版)》(下),河北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188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