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張崿

鎖定
張崿(慕良)(1907——1938),張瀾次子,1907年生於四川南充縣 [1]  。1938年秋,張慕良積勞病逝。 [3] 
中文名
張崿
出生日期
1907年
逝世日期
1938年
出生地
四川南充縣
父    親
張瀾
政治面貌
中共黨員

張崿人物生平

張崿,字慕良,1909年出生於四川省南充縣,是張瀾(表方)先生的次子。六歲上,先生送子去受推崇的大林寺--南充縣北區高等小學校讀書。這所小學,是1913年由龐明欽、龐麟儒等邀約一批名流創辦的,學校辦在龐家的家廟裏,座落在蘆溪鄉和金台鄉邊界的小山上,校門前有石獅虎,叢林翁鬱。由於龐明欽等辦學有方,很快就以教育優良著稱於順慶地區。慕良雖年幼,聰穎勤奮,在校一直品學兼優,很受同學、老師、學校推重。
1920年初,以優秀成績高小畢業,考入南充中學。
1922年,慕良常在南充詹主柯北路詞鄉會,同大林寺小學來的校友討論時事和中國前途的問題,和湛伯功發言常常溜溜不絕,見識超羣,羅瑞卿很欽佩他們見多識廣。當中瑞卿更接近慕良。兩人長談,有時直到深夜。
1923年住進同濟大學附中,勤奮學習德文德語。1925年畢業,到了北京。1926年,在北京大學讀了兩個學期,這期間,他和王燕蘇同時參加了中國共產黨。
1927年春,臨出國時,慕良去武漢看望住黃埔軍分校的羅瑞卿,還會見了張默生、王燕蘇等。他對瑞卿選擇從軍的道路很讚賞,對瑞卿鼓舞很大。
1930年,周恩來到了柏林,慕良先向文普説::“國內有要人來”慕良、文晉、成仿吾、謝唯進去見恩來同志,他住的是中等旅館,生活十分儉樸。
1933年,德國法西斯頭子希特勒上台,國民黨使館對慕良的監視更嚴密,他立不住腳了,只好離開德國。但是,出走也不容易,反動派就妄圖在途中加以逮捕。當他到達法國馬賽時,黨組織通知他説不能回國了,只能在黨組織掩護下,轉往蘇聯。當時,耗傳到國內,誤説他被捕,遭了法西斯毒手,犧牲了。張瀾先生聽到,異常痛惜,極度悲傷。
1936年,中共中央調慕良回國在他老人身邊工作,通過老人影響四川以至西南實力派,積極開展統一戰線工作,擴大反蔣抗日的陣地,同時,尋找機會協助黨恢復和發展被嚴重破壞的川北黨組織。慕良回到成都,張瀾先生看見兒子遠道歸來,聽了十年重要經歷的陳述,深感欣慰。特別嘉喜他“立身”“善”,走上了人生正道。
到1937年“7·7”事變,抗戰爆發,慕良贊助促進張瀾先生和於淵、王幹清、張志和等知名民主人士寫信給“成都各界救國聯合會”,建議發起組建“華北抗戰四川民眾後援會”。
1938年,慕良不幸逝世,終年才30歲!中共中央曾派徐冰等同志慰問張瀾先生和家屬。不久,張瀾先生派張默生等把他的靈框運回南充,埋葬在南溪口的故居側,基後有淺山竹林掩映。張瀾先生不時登山憑弔愛子,思慮國事,曾對友人説:“我把這些竹子都摸玉了”,以寄哀思。 [2] 

張崿主要影響

1936年,九、十月間黨中央派張瀾次子張慕良由蘇聯回國,協助恢復被嚴重破壞的川北黨組織,並在張瀾身邊做統戰工作。張瀾十分高興,常於他談論時事。兩人都認為四川是中華民族復興基地,也就是抗戰的基地。做好劉湘的工作是很重要的,可以影響全國,從而更加努力穩定劉湘的決策和路線,形成延安、成都、桂林互派代表的局勢,促成西安事變的發生。張瀾正是從兒子的身上,進一步瞭解中國共產黨,這也為他以後與中國共產黨長期合作奠定了思想基礎。張慕良以賑災委員名義,深入川北老蘇區通江、南江、巴中一帶,整頓被破壞的中共川北黨組織。在張慕良的影響下,張瀾對馬克思主義理論和中共的政策,有了進一步的理解,響應中共中央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號召,積極從事救亡運動。張慕良即協助他開展四川統戰工作。1938年秋,張慕良積勞病逝。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