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張家砭鎮

鎖定
張家砭鎮,隸屬於陝西省榆林市綏德縣。地處綏德縣西部,東與名州鎮接壤,南連田莊鎮,西鄰子洲縣苗家坪鎮,西北接石家灣鎮,北靠四十里鋪鎮。轄區東西最大距離22.4千米,南北最大距離10.4千米 [1]  ,總面積96平方千米。 [2] 
截至2020年6月,張家砭鎮下轄1個社區、17個行政村 [3]  。截至2018年末,張家砭鎮户籍人口26329人 [2]  。2011年,張家砭鎮農業總產值達到1400萬元,工業總產值達到1.75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1.2億元。 [1] 
中文名
張家砭鎮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陝西省榆林市綏德縣
地理位置
綏德縣西部
面    積
96 km²
下轄地區
1個社區、17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
張家砭村248號
電話區號
0912
郵政區碼
718000
氣候條件
温帶大陸性半乾旱季風氣候
車牌代碼
陝K
人    口
26329人(2018年)

張家砭鎮歷史沿革

因早年有張姓人家居大理河北岸此砭而得名。
民國十七年(1928年),屬綏德縣中區。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秋,實行保甲制,屬中山鎮聯保。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實行區、鄉、村行政建制,屬沙灘坪區。
1949年10月,屬張家砭區。
1961年7月,成立張家砭公社,轄32個生產大隊。
1984年7月,改設為張家砭鄉。 [1] 
2015年6月28日,陝西省調整鄉鎮行政區劃,撤銷張家砭鄉,設立張家砭鎮。 [4] 

張家砭鎮行政區劃

截至2011年末,張家砭鎮轄張家砭、黃家溝、柳家莊、邢家塬、五里灣、卜家灣、折家鹼、柳灣、蘆鹼、井畔、馬家坬、木家樓、蒲家圪嶗、郝家橋、王家鹼、米家鹼、高家鹼、硯池一坬、硯池二坬、硯池三坬、白家灣、清水溝、落雁砭、王家莊、高石角、五里店、十里鋪、丁家溝、麻家溝、問溝、王家溝31個行政村;下設161個村民小組。 [1] 
截至2020年6月,張家砭鎮下轄1個社區、17個行政村 [3]  。人民政府駐張家砭村248號。 [1] 
統計用區劃代碼
城鄉分類代碼
名稱
610826113001
121
張家砭社區
610826113200
121
張家砭村
610826113202
220
井蘆德村
610826113204
220
卜家灣村
610826113206
122
五里灣村
610826113207
220
柳家莊村
610826113209
220
黃家溝村
610826113213
220
硯池高村
610826113214
220
米家鹼村
610826113215
220
王家鹼村
610826113216
220
郝家橋村
610826113219
220
馬家窪村
610826113222
220
平安新村
610826113223
122
丁家溝村
610826113224
220
十里鋪村
610826113226
220
清水溝村
610826113227
220
甜水村
610826113229
220
白雁村

張家砭鎮地理環境

張家砭鎮位置境域

張家砭鎮地處綏德縣西部,東與名州鎮接壤,南連田莊鎮,西鄰子洲縣苗家坪鎮,西北接石家灣鎮,北靠四十里鋪鎮。轄區東西最大距離22.4千米,南北最大距離10.4千米 [1]  ,總面積96平方千米。 [2] 
張家砭鎮政府

張家砭鎮地形地貌

張家砭鎮地處陝北黃土丘陵溝壑區,地勢西北高、東南低,海拔850—1100米。境內最高點位於硯池一坬村將軍山,海拔1191米;最低點位於清水溝村無定河與大理河交匯處,海拔805米。 [1] 

張家砭鎮氣候特徵

張家砭鎮氣候屬温帶大陸性半乾旱季風氣候。多年平均氣温9.5℃,1月平均氣温-7.5℃,極端最低氣温-25.4℃;7月平均氣温24℃,極端最高氣温38.4℃。生長期年平均196天,無霜期年平均165天,最長218天,最短115天。年平均日照時數2615小時,年總輻射132.49千卡/平方釐米。0℃以上持續258天。年平均降水量486毫米,極端年最大雨量747.5毫米(1964年),極端年最少雨量235毫米(1965年),降雨多集中在每年的7—9月,以8月最多。 [1] 

張家砭鎮水系水文

張家砭鎮境內河道屬黃河流域,主要河流有無定河、大理河等。其中無定河,自麻家溝村入境,由北而南出境,境內流長7.8千米。大理河從石家灣鎮流入境內,由西北而東南,在清水溝村匯入無定河,境內流長7.6千米。 [1] 

張家砭鎮自然資源

張家砭鎮境內礦藏資源主要為鹽,地質儲量10億立方米,可採儲量2億立方米。林地面積1.2萬畝,果園面積0.26萬畝。 [1] 

張家砭鎮自然災害

張家砭鎮境內主要自然災害有乾旱、暴雨洪澇、大風、連陰雨、霜凍等。 [1] 

張家砭鎮人口

截至2011年末,張家砭鎮轄區總人口25924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5803人,城鎮化率22.4%。另有流動人口3800人。總人口中,男性13217人,佔51%;女性12707人,佔49%;14歲以下4012人,佔15.5%;15—64歲19887人,佔76.7%;65歲以上2025人,佔7.8%。2011年,張家砭鎮人口出生率11‰,人口死亡率6‰,人口自然增長率5‰。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270人。 [1] 
截至2018年末,張家砭鎮户籍人口26329人 [2] 

張家砭鎮經濟

張家砭鎮綜述

2011年,張家砭鎮農民人均純收入5866元。 [1] 
2018年,張家砭鎮有工業企業20個;其中,規上企業1個。
2018年,張家砭鎮有營業面積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個數4個。 [2] 

張家砭鎮第一產業

2011年,張家砭鎮農業總產值達到1400萬元,比上年增長5.7%,農業增加值4440萬元,佔國內生產總值的1.8%。農業耕地面積4.3萬畝。
張家砭鎮糧食作物以豆類、玉米、穀子為主。2011年,張家砭鎮糧食生產5182噸。
張家砭鎮主要經濟作物有油料作物等。
張家砭鎮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羊、家禽為主。2011年,張家砭鎮生豬飼養量3989頭,年末存欄1687頭;羊飼養量9984只,年末存欄6584只;牛飼養量244頭,年末存欄240頭;家禽飼養量3.5萬羽,上市家禽2.8萬羽。2011年,張家砭鎮生產肉類260噸;禽蛋260噸,鮮奶3078噸。 [1] 

張家砭鎮第二產業

張家砭鎮形成了以建築材料、食品加工為主的工業體系。2011年,張家砭鎮工業總產值達到1.75億元,比上年增長16.8%,工業增加值6600萬元,佔國內生產總值的3.6%。2011年,張家砭鎮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家,職工40人,實現工業增加值5390萬元,比上年增長17.2%。 [1] 

張家砭鎮第三產業

截至2011年末,張家砭鎮有商業網點13個,職工213人。2011年,張家砭鎮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1.2億元,比上年增長13.5%;城鄉集市貿易成交額2億元,比上年增長13.5%。
截至2011年末,張家砭鎮有郵政網點4個,投遞路線單程總長度53千米,投遞點34個,鄉村通郵率100%,業務收入6萬元。
截至2011年末,張家砭鎮有電信服務網點3個,電話交換機總容量2萬門,固定電話用户2300户,電話用户普及率26%;移動電話用户8100户,移動電話普及率36%;寬帶接入用户1286户。全年電信業務收入120萬元。
截至2011年末,張家砭鎮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4200萬元,比上年增長23.8%;人均儲蓄1500元;各項貸款餘額3000萬元,比上年增長23%。 [1] 

張家砭鎮交通運輸

張家砭鎮境內已形成由鐵路、公路2種運輸方式構成的交通運輸網。鐵路西包線境內長5千米、太中銀線境內長8千米,並相交於境內十里鋪、丁家溝兩村,十里鋪為陝北最大樞紐站,日均有24列客車停靠。青銀高速公路過鏡,境內長2千米;307國道穿鄉而過,境內長5千米;有縣鄉公路3條,總長55千米。 [1] 

張家砭鎮社會事業

張家砭鎮文化事業

截至2011年末,張家砭鎮有文藝表演團體2個,演職人員34人;電影放映隊1個,年放映電影372場次,觀眾達24300人次;鄉文化站1個,村文化活動中心5個,各類文化專業户46户;農家書屋22個,藏書3.3萬餘冊。音樂、美術、書法、攝影及文學業餘創作人員24人。
截至2011年末,張家砭鎮有線電視用户達1200户,入户率達18.3%;“村村通”入户2116户,入户率32.3%。 [1] 

張家砭鎮教育事業

截至2011年末,張家砭鎮有幼兒園3所,在園幼兒70人,專任教師12人;小學5所,在校生464人,專任教師124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2所,在校生1410人,專任教師83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高中1所,在校生1125人,專任教師306人;中等職業學校2所,在校生738人。 [1] 

張家砭鎮科技事業

截至2011年末,張家砭鎮有縣級技術研究中心1家,各類科技人才24人,承擔市級重點新產品3個,省級高新技術產品1個。 [1] 

張家砭鎮衞生事業

截至2011年末,張家砭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衞生機構35個,其中鄉級衞生院1個,門診部(所)34個,病牀42張,固定資產總值700萬元。專業衞生人員56人,其中執業醫師9人,執業助理醫師13人,註冊護士34人。2011年,張家砭鎮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2600人次。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97%。 [1] 

張家砭鎮體育事業

截至2011年末,張家砭鎮有學校體育場2個。4個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佔常住人口的23%。本地運動員獲亞運會銀牌1枚。 [1] 

張家砭鎮社會保障

2011年,張家砭鎮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户1063户,人數3118人,支出862.3萬元;城市醫療救助350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107人次,共支出0.53萬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户2221户、人數2568人,支出368.8萬元。國家撫卹、補助各類優撫對象131人,撫卹事業費支出43.4萬元;社會福利費20萬元。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1.1萬人,參保率68%。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