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張家川烏龍頭

鎖定
張家川烏龍頭,甘肅省天水市特產,2020年登記為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
中文名
張家川烏龍頭
產地名稱
甘肅省天水市
品質特點
外在感官品質:植株高1.5~5米,直徑4~9釐米,分枝較少,樹皮灰色,密生堅刺;芽苞彈頭形,飽滿圓潤,長4釐米左右,苞葉6-8片,紫紅色,基部有膠狀分泌物;嫩葉集生枝頂
登記年份
2020年

張家川烏龍頭產品介紹

張家川烏龍頭屬多年生落葉灌木或小喬木,植株高1.5~5米,直徑4~9釐米,分枝較少,樹皮灰色,密生堅刺;芽苞彈頭形,飽滿圓潤,長4釐米左右,苞葉6-8片,紫紅色,基部有膠狀分泌物;嫩葉集生枝頂,羽狀小葉5~11枚,對生,淡紫紅色;傘形花序,花淡黃色或白色;漿果球形,黑色,具甜味;種子小,腎形。芽苞和5~15釐米的嫩葉可鮮食,也可乾製或醃製,味美可口,清嫩醇厚。

張家川烏龍頭自然生態環境

2.1地形地貌 張家川回族自治縣地勢由東北向西南傾斜,地貌大體上由梁峁、溝壑、川台、河谷四部分形成。區內梁、峁、溝、谷相間的地貌採光充足,有利於烏龍頭營養成分的積累。 2.2土壤情況 張家川回族自治縣土壤主要有草甸土、褐土、黑壚土、紅土、黃綿土澱土等。有機質含量平均為1.44%,速效磷11PPm,速效鉀188PPm,pH值8.10,碳酸鈣9.75%,排灌條件良好,特別適宜張家川烏龍頭種植。 2.3氣候條件 張家川回族自治縣氣候屬温帶大陸性季風氣候,氣候差異較大,年平均氣温7.5℃,無霜期163天左右,年平均降水量630毫米,主要降水量集中在7-9月份,年日照時數約2044小時,日照百分率在46.2%以上,平均天日照時數5.6小時左右,其特點是:夏短而不熱,冬長而嚴寒,雨熱同季,夏潤冬燥,春暖遲,秋涼早,晝夜温差大,夏季無酷暑,非常適宜張家川烏龍頭生長。 2.4水文狀況 張家川境內有大小河流7條,自東北部至西南部,可分為馬鹿河、樊河、後川河和清水河四大水系,均屬渭河北岸支流,總長度234.48公里,總流域面積1311.8平方公里,能夠很好滿足烏龍頭生長髮育的需求。

張家川烏龍頭地域範圍

張家川烏龍頭保護區域地理座標為東經105°54′~106°35′,北緯34°44′~35°11′,涉及甘肅省天水市張家川回族自治縣內的劉堡鎮、馬鹿鎮、川王鎮、平安鄉、閆家鄉、張棉鄉、連五鄉、木河鄉、梁山鎮、胡川鎮共10個鄉鎮67個行政村。生產規模為20000畝,年產量2500噸。

張家川烏龍頭品質特性特徵

4.1 外在感官特徵 張家川烏龍頭屬多年生落葉灌木或小喬木,植株高1.5~5米,直徑4~9釐米,分枝較少,樹皮灰色,密生堅刺;芽苞彈頭形,飽滿圓潤,長4釐米左右,苞葉6-8片,紫紅色,基部有膠狀分泌物;嫩葉集生枝頂,羽狀小葉5~11枚,對生,淡紫紅色;傘形花序,花淡黃色或白色;漿果球形,黑色,具甜味;種子小,腎形。芽苞和5~15釐米的嫩葉可鮮食,也可乾製或醃製,味美可口,清嫩醇厚。 4.2 內在品質指標 張家川烏龍頭營養豐富,其中蛋白質≥5.9g/100g,可溶性糖≥2.5%,粗纖維≥0.9%,鈣≥50mg/100g,鐵≥0.42mg/100g,鋅≥0.6mg/100g,硒≥0.9mg/100g,維生素B2≥0.1mg/100g,16種氨基酸總量≥4.5g/100g。 4.3 安全要求 張家川烏龍頭產品按照國家相關質量標準要求執行,根據國家無公害、綠色農產品生產的相關規定和要求,制定張家川烏龍頭的生產操作技術規程。

張家川烏龍頭特定生產方式

3.1 建園技術 3.1.1選地 選擇半陽半陰、地勢高、排水好、有機質含量高、疏鬆肥沃的地塊。 3.1.2整地 做到耕作層無粗大土、石塊,無雜草根茬,無農作物秸稈等殘枝廢料。 3.1.3苗木選擇 選擇一年生,最多不超過兩年生的苗木,根系發達且長為10-15cm。秋季栽植,選擇葉子休眠的苗木,春季栽植,選擇沒有發芽的苗木。 3.1.4 定植時間 在“清明”前後氣温回升穩定後開始定植。 3.1.5定植方式 選擇地塊起壟定植,一般壟高15~20cm,壟寬100cm,壟間距100 cm,在壟中央按照株距100cm定植,定植坑規格一般為30cm×30cm,定植密度為4950株/hm²。栽植深度以地莖線與地表持平為準,確保根系舒展,土壤墒情好時可不澆水,如遇春旱應澆足定根水,次日覆土耙平壟面。 3.1.6定植後覆膜 定植後及時用黑色地膜緊貼地面覆蓋,露出苗木地上部分,苗木基部堆少量土。 3.2田間管理 3.2.1中耕除草 定植當年及時中耕除草,定植後年內要及時進行2~3次除草撫育,第二年撫育1~2次,促進植株及早鬱閉成林。 3.2.2施肥 3.2.2.1施肥原則 注重有機肥、輔助無機肥的原則。應符合國家相關標準。 3.2.2.2基肥 結合耕地將充分腐熟有機肥60000kg/hm²、草木灰1500kg/hm²、普通過磷酸鈣300~375kg/hm²、硫酸亞鐵7.5kg/hm²混合均勻翻入耕作層內。 3.2.2.3追肥 進入採收期後,在烏龍頭萌芽前增施磷、鉀肥。每年在春季或早春,於壟面兩側開溝施用家肥45000kg/hm²或油餅肥 1500kg/hm²。或可以種植綠肥,用地養地。 3.2.3水分管理 根據土壤水分情況,適期灌水。水量過多,及時排水。 3.3整形修剪 3.3.1修剪時期 修剪工作從定植後開始,整個生長期都要進行。植株修剪工作應該在每年的5月中旬前完成。 3.3.2修剪技術 定植後及時剪除地上部分,並用土覆蓋。從栽植第2年開始短截促萌,春季採收後,在距地面15cm處截幹;3 年以上的植株可剪去主幹的1/3,保留基部側芽,每株保留4~5個粗壯枝條。 3.4病蟲害防治 根莖腐病防治可剔除帶病苗木,選用健康苗木定植;薊馬發生時可利用藍色誘蟲板進行誘殺,藍板用量為450~525塊/hm²;中華鼢鼠發生時可採用地箭、弓箭等器械捕殺,還可採用灌水法和煙燻法進行防治。 3.5果實採收 3.5.1適時採收 適宜採收期一般為4月上旬到5月中旬,室外温度在15℃左右時,枝 條紫紅色“彈頭狀”芽苞開始膨大,當頂芽或側芽長至6~15cm,從葉片尚未展開到伸出2~3枚鮮嫩葉片時抓緊採收。 3.5.2採收技術 採收時應一手扶着樹幹,一手用剪刀齊芽根剪下,注意避免碰傷臨近還不到採收節點的嫩芽;採芽時不能全部採完,每株保留2~3個生長枝後備芽,否則影響植株正常生長。 3.6生產記錄 認真記錄張家川烏龍頭生產情況、病蟲害發生狀況、技術措施、農藥化肥的使用説明,建立張家川烏龍頭生產過程的記錄檔案,完整記載投入品的名稱、使用時間、使用目的、使用方法、使用量。各銷售點要有銷售台賬,建立張家川烏龍頭銷售檔案,記載銷售的去向、數量、等級、時間等。

張家川烏龍頭包裝標識規定

5.1標誌 在包裝方式上採用箱式包裝和袋式包裝兩種,包裝箱或包裝袋上使用農產品地理標誌和已獲證的無公害農產品標誌,其無公害農產品標誌的使用具體標註按有關規定執行。 5.2 標識 明確表述地域範圍內的地理標誌“張家川烏龍頭”的生產經營者, 在產品或包裝上使用已獲登記保護的“張家川烏龍頭”農產品地理標誌,須向“張家川烏龍頭”登記證書持有人提出申請,並按照相關要求規範使用標識, 在其產品包裝上統一使用“張家川烏龍頭”和農產品地理標誌公共標識相結合的標識標註方法。 5.3 標籤 在標籤上標註“張家川烏龍頭”和農產品地理標誌公共標識及無公害農產品標誌、產品名稱、數量、品種、產地、包裝日期、保存期、生產單位等內容。 5.4運輸 張家川烏龍頭運輸時嚴防機械損傷。運輸工具必符合清潔、衞生、無污染的要求。運輸過程中,嚴禁使用含殘毒污染的倉庫和車廂,不允許和有毒物品混放、混裝、混運。長途運輸、短暫停車時,要保持環境通風、乾燥,嚴防日曬雨淋,注意通風散熱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