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張家口堡

鎖定
張家口堡(當地讀bǔ),俗稱為堡子裏,位於河北省張家口市橋西區中部,始建於明宣德四年(1429年)。 [1] 
張家口堡已有近600年的歷史,現存文物古蹟達700餘處,其中極具價值的重點院落93處,是全國大中城市中保存最為完整的明清建築城堡之一,堪稱“明清建築博物館”,也是張家口市區的“原點”和“根”,是張垣大地歷經近600多年曆史滄桑歲月,逐步成長繁榮的歷史見證。 [1] 
2013年05月03日,張家口堡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 
中文名
張家口堡
地理位置
河北省張家口市橋西區中部
所處時代
漢、魏晉南北朝、唐、明、清
保護級別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投    資
1.5億兩白銀
別    名
堡子裏
批准單位
國務院
編    號
7-0719-3-017

張家口堡歷史沿革

張家口堡文昌閣 張家口堡文昌閣
據史料記載,張家口堡始建於明宣德四年(1429年),已有近600年的歷史,是長城防線上的重要軍事駐軍城堡,以“武城”之譽而雄冠北疆。隨着“北方絲綢之路”——張庫大道的日漸興盛,張家口堡的軍事功能逐漸被商業貿易功能所代替,鼎盛時期張家口堡內票號、商號達1600多家,最高年貿易額達1.5億兩白銀。
明嘉靖十八年(1539年),蒙古騎兵由張家口破長城而入,張家口堡遭到戰火洗劫。《明實錄類纂·河北天津卷》記載:“嘉靖十八年八月戊子,先是,閏七月間,虜入宣府張家口堡,殺虜甚眾。總兵官江桓詭以斬獲二級奏聞,冀掩其罪。上曰:地方被禍已慘,桓乃以斬獲掩飾,法當究治。但有事之際,姑俸戴罪剿賊。仍令巡按御史查勘失事情實以聞。”(《世宗實錄》卷228) [3] 
民國十二年(1923年),張家口的票號、錢莊已多達42家。張家口堡的商號、票號、錢莊的投資人與經營者大多是晉商。著名的祁縣喬家大院喬氏家族,在堡子裏二道巷開辦了宏茂票號。祁縣的渠家也在張家口開設了茶店以及三晉源、百川通票號。太谷的曹家來張家口橋西經商,開設了錦泉湧、錦泰亨、錦泉興票號、錢莊。張家口堡成為晉商招財進寶的聚集地。 [4] 
張家口堡內重點景觀
張家口堡內重點景觀(9張)
2015年以來,橋西在張家口堡景區實施了關帝廟、協標署等重點院落的保護修復;大境門景區恢復了南市樓、牌樓等景觀建築,加固修復了大境門城台及東段部分長城;張庫國際古商道歷史博物館完成了設計方案。 [5] 

張家口堡建築格局

張家口堡綜述

張家口堡位於遊牧民族與農耕民族交界地帶,其建築保存完整,在時間上融合了明清、民國的建築特色,同時又具有多民族交融的建築風格,是一座典型的北方大型聚落羣。 [6] 

張家口堡傳統民居建築整體

張家口堡內傳統民居多為清晚期和民國時期所建,磚木混合結構,院落一般坐北朝南,沿中軸線對稱佈置房屋,整體呈南北向長方形。住宅大多數是一層,主次分明,體量適宜。張家口堡內傳統民居一般以院落為組織形式,沿院落的中軸線縱向或橫向進行組合,形成規模不同的大小院落。院落佈局主要以四合院為主,小的院落有獨院式,規模較小,是平民老百姓的主要居住形式。民居四合院一般由正房、東西廂房和倒座合圍而成,有些沒有倒座,由一堵圍牆代替。對於一些人口較多的大家族,一進院落已經不能滿足其居住需求,這時會選擇建二進院落或多進院落。二進院落以東西廂房的山牆為界,建一堵牆隔開,該牆中央開門,與倒座房形成一個獨立的外院。以基本的一進或二進四合院為基礎,逐漸形成更復雜的多進或多路四合院。 [1] 

張家口堡傳統民居建築特色

大門
張家口傳統民居的大門一般開展南牆正中或者東南角,少數佔據倒座房的一個開間,有廣亮大門、金柱大門、蠻子門、拱券門等形式。大門的形制及尺度和社會倫理等級制度密切相關,木柱式大門一般作為多套院落的次門出現,地位比大門低很多。大型院落的大門通常尺度較大,開間一般3米以上,小型院落的大門開間可能只有2米左右。 [1] 
正房
正房是全院落中等級最高的建築,主庭院坐北朝南的是正房,一般採用硬山式和棚式的屋頂。正房的門居中開啓,兩側對稱佈置滿對稱的窗户.正房通常是由輩分和地位最高的主人居住。 [1] 
廂房
院落兩側的東西廂房,大多采用單坡屋頂,方便向院內排水。廂房多為三開間,房門居中朝院內開啓。 [1] 
倒座
倒座位於整個院子的南部,坐南朝北的一排房子叫倒座房,多采用單坡式屋頂,向院內排水。有時倒座房中間或者最東邊的一個開間用作院落的大門。倒座房是整個院落中級別較低的房屋,高度和規制更小,一般用作客房或儲藏室。 [1] 
庭院
張家口堡民居的院子多數呈“南北長東西窄”的長方形,主庭院是家庭成員主要的活動場所。除主庭院之外的院子是次要庭院,外人較少進人,院中佈置廁所、牲口房、雜物房、水井等,佔地面積小於主要庭院。 [1] 
圍牆
張家口傳統民居的圍牆一般與建築的牆體相結合,與主體建築和廂房起構成完整而封閉的院落。圍牆高度低於建築牆體高度,它往往作為正房山牆與廂房背牆之間、廂房與大門之間、大門與倒座房之間的過渡。 [1] 

張家口堡主要建築

綜述
張家口堡內保存着478個明、清時期修建的院落。其中,具有歷史價值的重點院落有93處,文物古蹟多達700餘處,玉皇閣、文昌閣、掄才書院、定將軍府、康熙茶樓、康熙旅店為現存古建築的珍品。 [7] 
掄才書院
掄才書院已有140來年的歷史,據《萬全縣志》記載,清朝光緒四年(1878年),察哈爾代都統穆圖善和萬全縣(當時張家口屬萬全縣轄)知縣尹開先邀集滿漢族紳商捐資,耗資白銀9000餘兩修建了掄才書院。掄才書院中”掄才“二字意義深遠。“掄”是挑選,“才”是人才的意思。掄才,就是為了維護清王朝的統治而培養和選拔人才。掄才書院坐北朝南,佔地1510平方米,建築面積775平方米。書院分為前後兩個院落,院內有房50多間,兩側還有跨院,從院牆到每間屋都是青磚瓦頂。書院的後院是清朝光緒年間的建築,後來因學生增多,民國初年又增加了前院的建築,兩種建築風格看起來迥然不同。
掄才書院留存着不少的遺蹟。大門外兩側牆壁上鑲嵌着兩通石碑,各寬約2尺,高2丈,碑頂有二龍戲珠,左側石碑上首刻:“張家口新建掄才書院碑記”,碑文650個字。右側石碑上刻:“掄才書院重約記”,碑文631字,均為規整秀麗的楷書。碑文敍述了書院曾盛極一時、遠近聞名的歷史。石碑的對面是照壁牆,高、寬約3丈,底部有3尺高基石,上有青磚對縫,壁上部有假馬頭,馬頭上有假三間,並雕刻花卉等,反映了清代建築藝術風格。掄才書院的規模,在“張家口新建掄才書院碑記”上有詳細記載:“其門第閎峻,東西耳房列整齊,中三進過廳,上房各五楹內外兩廂房各三椽堊,完美一新。善哉!天然一書院規模也。” [8] 
掄才書院
定將軍府
定將軍府 定將軍府
據載,“定將軍府”是定安將軍在張家口堡修建而成。定安為滿清之貴族,漢姓為“黃”,其祖先隨清軍入關後即駐防張垣。定安曾跟隨僧格林沁征討捻軍,因戰功升為一品頂戴,並賜產張家口。後安定在張家口堡選址修建了威武煊赫的“定將軍府”。定將軍府邸包括現在鼓樓西街2號到7號的六個連環院落,為二進九連環四合院,共有房屋77間。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12月,在張家口設立偽蒙疆銀行,其地址就選在了定將軍府,因此定將軍府邸渝為日寇侵華的犧牲品。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張家口第二次解放後,成立察哈爾省,省人民政府駐張家口市,定將軍府成為察哈爾省政府駐地。 [9] 

張家口堡歷史文化

名稱來歷
明宣宗朱瞻基即位後,對宣府一帶的防務十分重視,它曾數次到洗馬林一帶巡視,對這一帶軍事設施的建設也十分重視,於宣德四年(1429年)在張家隘口南七里的地方,興建了一座軍事城堡,由於它是為了加強張家隘口的防禦而修築的,所以這個城堡便被稱為張家口堡。 [3] 

張家口堡文物價值

張家口堡現存文物古蹟達700餘處,其中極具價值的重點院落93處,是全國大中城市中保存最為完整的明清建築城堡之一,堪稱“明清建築博物館”。 [10] 

張家口堡保護措施

2008年,張家口堡被評為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13年05月03日,張家口堡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 

張家口堡旅遊信息

張家口堡地理位置

張家口堡位於河北省張家口市橋西區中部。
張家口堡景區

張家口堡交通信息

自駕前往張家口堡:從張家口市出發,路程大約7千米,約需19分鐘。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