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張學海

(土地革命時期革命烈士)

鎖定
張學海(1907.6—1928.7),男,禮泉縣藥王洞鄉王店東張村人。出身農民家庭,9歲入本村私塾就讀,16歲入縣立高等小學,勤奮好學,成績優異。 [1] 
中文名
張學海
出生日期
1907年6月
逝世日期
1928年7月
性    別

目錄

張學海人物經歷

1925年冬,張學海從縣立高小畢業。1926年春,在北宴初級小學任教。任教期間,他大膽改革封建教育,提倡新思想、新文化。他聯繫課程內容,宣講孫中山少年時候的故事,向學生灌輸愛國主義思想,又通過《捕蛇者説》這篇文章的講授,聯繫縣知事陳鍾秀壓榨百姓的事例,啓發學生反對貪官污吏。同時,經常和管校的負責人研究賙濟家庭貧寒學生,使其能夠繼續上學。他的言行得到了羣眾和學生家長的讚揚。 [2] 
1927年春,他在沿村初級小學任教。同年7月,中共禮泉特支在縣立高等小學辦暑期鄉小教師講習會,他積極參加學習,接受革命教育,被吸收為共青團員,12月,擔任共青團禮泉縣委組織部長。1928年2月,被調往阡東鎮小學。這時,他已由共青團員轉為共產黨員。4月29日晚,縣委在金家寨萬緣寺召開會議,部署農民起義。他聯絡縣東鄉的黨、團幹部和各村武裝自衞團負責人,按時參加會議。4月30日,根據會議精神,他深入縣東鄉各村,刷寫標語,散發傳單,積極發動農民起義。 [2] 
1928年5月1日下午,他帶領縣東鄉9000多農民圍攻縣東門。2日下午,陳伯龍、李世龍帶領百餘名匪徒,武裝包圍東門外面的南、北二店,他沒有衝出包圍,即被敵人當場捆綁,拉進縣城。反動政府對他刑訊逼供達兩個月之久,而張學海大義凜然,威武不屈,敵人無可奈何,後將其槍殺於縣城西門外,年僅22歲。 [2] 
參考資料
  • 1.    盧景雲, 曹鳳鳴.禮泉縣誌/人物.禮泉縣地方誌編纂委會:三秦出版社,1999年03月:1033
  • 2.    盧景雲, 曹鳳鳴.禮泉縣誌/人物.禮泉縣地方誌編纂委會:三秦出版社,1999年03月:1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