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張學文

(中國中醫科學院學部委員、中醫急症專家、國醫大師、陝西中醫藥大學中醫科主任醫師、教授)

鎖定
張學文,1935年10月生,漢族,陝西漢中人,中醫急症專家,中國中醫科學院學部委員 [30] 國醫大師,陝西中醫藥大學中醫科主任醫師、教授。 [1] 
張學文於1953年5月開始從事中醫臨牀工作 [1]  ;1956年考入“漢中中醫進修班”學習深造;1958年入讀於陝西省中醫進修學校(現陝西中醫藥大學)中醫師資班,畢業後留校任教;1959年參加衞生部委託南京中醫學院舉辦的“全國首屆温病師資班”學習深造 [31]  ;1963年—1987年曆任陝西中醫學院附屬醫院內科主任,陝西中醫學院醫療系主任、副院長、院長 [32]  ;1990年獲評為首批“全國500名需配備學術經驗繼承人的名老中醫專家”和國家“十五”攻關“需要繼承學術經驗的百名名老中醫” [28]  ;2009年入選首屆“國醫大師 [21]  ;2017年獲評為第六批“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 [23]  ;2020年當選為中國中醫科學院學部委員。 [30] 
張學文長期從事中醫急症、中醫腦病、温病學、疑難病以及活血化瘀法等領域研究 [15] 
中文名
張學文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935年10月
畢業院校
陝西省中醫進修學校
職    業
教育科研工作者
代表作品
《張學文中醫世家經驗輯要》
《醫學求索集》
《瘀血證治》
籍    貫
陝西漢中
教學職稱
教授

張學文人物經歷

1935年10月,張學文出生。
1953年5月,開始從事中醫臨牀工作 [1] 
1956年,考入“漢中中醫進修班”學習深造。
1958年,入讀於陝西省中醫進修學校(現陝西中醫藥大學)中醫師資班,畢業後留校任教。
1959年,參加衞生部委託南京中醫學院舉辦的“全國首屆温病師資班”學習深造 [31] 
1963年—1987年,歷任陝西中醫學院附屬醫院內科主任,陝西中醫學院醫療系主任、副院長、院長。 [32] 
1990年,獲評為首批“全國500名需配備學術經驗繼承人的名老中醫專家”和國家“十五”攻關“需要繼承學術經驗的百名名老中醫”。 [28] 
2009年,入選首屆“國醫大師”。 [21] 
2017年,獲評為第六批“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 [23] 
2020年,當選為中國中醫科學院學部委員。 [30] 

張學文主要成就

張學文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張學文對“毒瘀交夾”“痰瘀交夾”等病機理論的認識有創新,並自成體系。力倡“腦當為髒論”,主張建立中醫學的腦髒系統,提出“顱腦水瘀論”的新觀點,對中風、胸痹等心腦血管病以及高熱、中毒等諸多疑難雜證總結出了一整套治療方案和方法。20世紀80年代,張學文帶領團隊致力於中風病的研究,通過對大量的中風患者的潛心研究觀察,提出了中風先兆證、中風病“四期六證”辨證方法等,對解決中風病這一世界難題做出了貢獻。 [14] 
  • 學術論著
截至2022年8月,張學文已在全國省級以上學術刊物發表論文70餘篇,出版學術專著10餘部 [33]  ,其主要專著有《張學文中醫世家經驗輯要》《醫學求索集》《瘀血證治》《疑難病論治》《中風病》等 [28] 
  • 科研獎勵
截至2022年8月,張學文已獲得國家、部省、廳局級科技成果獎20餘項。 [33] 
時間
獲獎項目
獎勵名稱
1986年
“通脈舒絡液”配合中藥湯劑辨證治療中風急症課 [32] 
國家中醫管理局重大科技成果乙等獎
2018年
國醫大師張學文腦病痰瘀毒損理論體系構建與臨牀驗證 [6] 
中華中醫藥學會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 學術交流
時間
學術活動名稱
舉辦地
2009年12月
全國中醫排毒療法學術研討會暨全國著名中醫藥專家論壇 [12] 
2010年4月
中華中醫藥學會腦病分會第二屆學術研討會 [11] 
2011年6月
第十五屆中韓中醫藥學術研討會 [9] 
2016年8月
中華中醫藥學會名醫學術思想研究分會2016年學術年會 [8] 
2018年11月
全國中醫藥傳承創新與健康產業發展黃河論壇 [5] 
2019年10月
第六屆國際中西醫結合急救大會暨第六屆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急症專業委員會學術年會、第二屆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動脈粥樣硬化性疾病專業委員會學術年會 [17] 
2021年11月
中華中醫藥學會內科分會2021年學術年會 [2] 
線上

張學文人才培養

  • 指導學生
自1978年起,截至2022年8月,張學文已指導培養温病學、中醫腦病學專業碩士研究生72名,博士研究生5名,國家級師承弟子9名,國外弟子5名 [33]  ,如陝西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主任醫師李軍 [18]  ,北京中醫藥大學附屬東直門醫院中醫內科主任醫姜良鐸 [10]  ,陝西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腦病科主任醫師閆詠梅 [13]  ,時任陝西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黨委書記、主任醫師王亞麗 [24] 

張學文榮譽表彰

時間
榮譽表彰
授予單位
1991年
2017年
岐黃中醫藥傳承發展獎 [26] 
中國中醫科學院等
2017年
學術特殊貢獻獎 [25] 
2018年
特殊貢獻 [19] 
2019年
全國中醫藥傑出貢獻 [15]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國家衞生健康委等
2020年
中國中醫科學院學部委員 [30] 

培養中醫藥人才貢獻獎 [22] 


中醫藥傳承特別貢獻獎 [22] 


全國優秀中醫臨牀人才研修項目優秀指導老師 [22] 

張學文社會任職

時間
擔任職務
2015年7月
中國民族醫藥學會腦病分會名譽會長 [27] 
2016年11月
中華中醫藥學會腦病分會第三屆委員會顧問 [7] 
2018年11月
中華中醫藥學會內科分會第七屆委員會顧問 [4] 
2020年8月
中華中醫藥學會腦病分會第四屆委員會顧問 [3]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重點學科建設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28]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大科技成果評審委員 [28] 

衞生部“健康中國2020”戰略規劃研究專家 [28]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治未病”專家 [28] 

中華中醫藥學會常務理事 [28] 

全國中醫腦病專業委員會學術顧問 [28] 

陝西省中醫學會內科專業委員會名譽主任委員 [28] 

陝西省科技進步獎評審委員 [28] 


中醫雜誌》編委 [28] 

中國中醫急症》編委 [28]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醫政司全國腦病急症協作組組 [29] 


陝西省康復醫學會副理事長 [29] 

陝西省科學技術協會常務委員會委員 [29] 

陝西中醫藥大學學術委員會名譽主任委員 [33] 

陝西中醫藥大學專家諮詢委員會主任委員 [33] 

中國中醫科學院首屆學術委員會委員 [33] 

廣東省中醫科學院學術委員會委員

張學文個人生活

  • 家世背景
張學文出生於陝西漢中的一箇中醫世家。年幼時,他在祖父和父親的指導下,背誦《醫學三字經》《瀕湖脈學》《藥性賦》《湯頭歌訣》等,很快跨進了中醫藥的神秘之門。“雞鳴而起,星高而息”是張學文幼年苦讀醫書的真實寫照。從15歲起,他隨父親學習中醫,臨證診病,辨認藥材。 [31] 

張學文人物評價

“張學文在中醫急症、中醫腦病等諸多研究領域均有極高學術造詣和豐富的臨牀經驗,他懸壺濟世、教書育人,耄耋之年仍堅持在臨牀帶教一線,不辭辛苦、提掖後學,用實際行動踐行着醫生天職。他醫者仁心的高尚情懷,妙手回春的精湛醫術,嚴謹篤學的治學態度,淡泊名利的崇高品德贏得了廣大師生和社會各界的一致稱讚,不斷激勵着中醫藥工作者為健康中國貢獻智慧和力量。”陝西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評) [15] 
“張大師(張學文)深研岐黃、桃李芬芳,近百歲高齡依然堅守在臨牀、教學與科研第一線,以實際行動詮釋‘不畏艱苦、甘於奉獻、救死扶傷、大愛無疆’的職業精神,為弘揚中醫藥文化,振興中醫藥事業做出了傑出貢獻。他不僅是陝西中醫屆的一面旗幟,更是人民的好醫生。”(時任陝西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院長趙曉平 [16] 
“張大師(張學文)對待患者耐心熱情,和藹可親;診疾問病仔細認真,一絲不苟;遣方用藥環環相扣,分毫無誤;撰文著述,他紮實深厚的理論功底讓人深為折服、嘖嘖讚歎。”(陝西中醫學院附屬醫院腦病科主任醫師閆詠梅評) [20] 
“張學文在中醫急症等領域均取得較高成就,有‘中醫急症高手’之稱。”(《陝西科技報》評) [20]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