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張子玉

(原紫金縣農民協會第三區農民協會會長)

鎖定
張子玉,1899年7月生於紫金縣龍窩鎮炮子村一個僱農家庭。他全家參加革命,一門三烈。父親張大康,曾任分區農協會副會長;叔父張大鵬,是赤衞隊隊員。1928年3月,敵軍“會剿”東江蘇區,6月,他們分別在炮子、高潭壯烈犧牲。 [1] 
中文名
張子玉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899年
逝世日期
1928年
出生地
紫金縣龍窩鎮炮子村

目錄

人物生平
張子玉童年時,家貧如洗。父親張大康為養活全家,長期與地主當長工。張子玉十三、四歲就開始向地主租耕一些土地,但由於高利貸利上滾利,債務年年加重,壓得他抬不起頭來,生活更為貧困。他曾組織農民起來抗租抗税,被當地鄉紳斥為“生不入鄉,死不入祠”。因而子玉被迫背井離鄉,逃荒在外。
1921年秋,張子玉逃荒到陸豐縣的旱窩村挑擔渡日,是年冬離開旱窩,到海豐縣海城鎮。那時,海豐縣總農會剛剛成立,他得悉後,決心參加農會,於是,通過同鄉的介紹,由一位農會會員帶他去見彭湃。彭湃在“得趣書室”熱情接待了張子玉,並向他介紹了農民運動的形勢和今後的發展前途。張子玉聽後,覺得世道變了,農民有希望了。彭湃把張子玉留了幾天,吸收他參加了農會組織,併為他頒發了會員證。張子玉領到會員證後,心潮起伏,思緒萬千,心想:在老家受苦受難的父親、叔父和鄉親們,如能組織起農會來多好啊!他把自己的想法對彭湃全盤托出,彭湃立即表示贊同,要他回家鄉發展農會組織。
1922年冬,張子玉回到炮子鄉進行秘密活動。首先通過村中有威信的堂叔張大經給予經濟支持,廣為串聯,乘春節祭祖時,在雲潭寨集結本族人士成立雲潭村農會。反動軍閥陳炯明盤據東江,魚肉人民。一次,該部搜刮民財路過炮子,族中頭人鐘樂善集中族中武裝打敗陳炯明部,陳炯明即下令要“剿平”炮子。張子玉因勢利導,認真發動羣眾,他聯合了鐘樂善、黃培先等二十多人,於1923年1月中旬,宣告成立紫金縣第一個農民的革命組織——炮子鄉農會,大家推舉張子玉擔任會長,鐘樂善和黃培先擔任副會長。農會成立後,星夜殲滅在石門瀝攔路打劫的黃亞品土匪,繳長槍21支、金山筆1支,成立了炮子農民自衞隊。這對農民的吸引力很大,要求人會的人越來越多,鄰近炮子的各鄉也先後成立了農會。至同年3月止,人會農户達到三千多户,會員一萬五千多人。為加強各鄉農會的領導,同年7月,張子玉協助鍾一強在炮子鄉召開各鄉農民代表會議,正式成立龍窩區農會和紫金縣總農會,推舉張子玉為區農會會長。
海豐“七五”農運爆發後,彭湃於8月間途經高潭、炮子等地,前往老隆。當他到炮子時,召集張子玉、鍾一強、鐘樂善、黃培先等農會領導人進行座談,瞭解農民運動情況。張子玉高興地説:“成立農會以來,鄉紳們都十分害怕,充分顯示了我們農會的力量。”彭湃也介紹了海豐“七五”農運的經過。彭湃告訴大家,他往老隆,主要是向陳炯明請願,要求釋放楊其珊等二十多名農會幹部,並希望大家吸取“七五”農運教訓,立即武裝起來,農會才有出路。他還指示張子玉等人,購買一批槍支彈藥運去海豐,做好建立農民武裝的準備工作。後來,他們以鐘樂善出名做槍販,公開收購槍彈器械。次年,張子玉、鐘樂善按澎湃的指示,並在彭湃的直接領導下,積極從事農運工作,使紫金南部地區的農會組織發展很快。至1924年3月止,人會農民已達三萬多人。張子玉經常巡迴各鄉,指導農會工作,並要求各鄉着手建立農民自衞軍。
1925年2月,國民革命軍第一次東征,推動了農運向前發展。5月,在全省第一次農代會召開之後,紫金縣召開了第一次農民代表大會,縣總農會改稱為紫金縣農民協會。龍窩農會也改稱為第三區農民協會,張子玉繼任會長。1925年12月,張子玉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他堅決貫徹執行紫金縣第二次農民代表大會關於減租減息的決定,在1926年廈、秋兩季,發動和組織農民舉行減租減息誓師大會,領導佃户迫使地主減租。紫金縣南部地區普遍實行“二五”減租,南嶺、炮子實行“四六”減租。1927年紫金“四、二六”暴動前,張子玉協助鐘樂善、繆冠儒調動隊伍、槍支,組建南路農民自衞軍。“四、二六”暴動後,農軍和領導機關撤離縣城,轉移到炮子,張子玉為安排好黨、政、軍人員,日夜操勞。同年12月1日,紫金縣蘇維埃政府在炮子成立後,張子玉突出抓兩項工作:一是把農民自衞軍改組為赤衞隊,區成立赤衞大隊,鄉成立赤衞中隊,大隊設置中隊,中隊設常備小隊;二是將農會會員組織若干鋤田學隊,廣泛開展焚燒契約,大鋤田學田塍,展開以分田為中心的土地革命運動。1928年3月,國民黨軍隊大舉進攻蘇區。子玉與紫金縣黨、政、農、軍領導和部隊轉移到中洞、碣石溪、朝面山一帶活動。6月19日敵軍“圍剿”羅畲時,紅軍主力分三路撤退,紫金地方團隊也分批突圍,子玉失去聯繫,沒有跟上武裝隊伍,只得徒步回鄉。6月21日,他回到炮子鄉後,收集人馬,重振旗鼓,迅速恢復蘇區革命鬥爭。但因趕路腳部受傷,雙腳紅腫流膿,行走困難,張子玉無可奈何,只得與未曾撤離的父親張大康、胞弟張連勝(赤衞隊員)等人取得聯繫,暫時隱藏在灘頭坑水口山上,指揮少數赤衞隊員,堅持遊擊活動。反動地主、民團團長鍾祥興收買拉攏赤衞隊中的意志薄弱者,並帶民團圍攻、搜查水口山。子玉父子倆被衝散後,其父張大康在水口被當場擊中,壯烈犧牲。張子玉與胞弟張連勝,被迫轉移。環境越來越惡劣,其妻鍾氏耽心他的安危,勸他早日遠離炮子,另尋出路。然而,張子玉説:“正因為革命艱苦,我更不能離開炮子,我們搞革命要敢做敢當!”就這樣,張子玉一直在山上堅持鬥爭。國民黨反動派特別是地主民團,對張子玉的“大逆不道”,恨之入骨,為了拿他“歸案”,便召其張姓四房頭人,擔保限期交出,否則全族抄斬。四房頭人也害怕大禍臨頭,則想方設法跟蹤盯梢。後來,反動民團在灘坑水口山上捕獲了張連勝後,立即包圍和抓住張子玉,並用大木棍猛擊其頭部,把他打昏。張子玉甦醒後,看見自己已經被捕。被押下山後,民團把張子玉兄弟倆分別禁閉在兩間房子裏,其弟張連勝乘敵不注意時,逃出了虎口,氣得民團團長鍾祥興暴跳如雷,於是,決定把張子玉押到國民黨紫金縣政府去。在獄中,反動派軟硬兼施,施盡詭計要子玉交出黨的秘密,但都無濟於事。張子玉一方面鼓勵同獄的戰友、難友,一方面秘密寫信給黨組織,勉勵同志們繼續堅持鬥爭。由於張子玉寧死不屈,同年10月,反動派把他處死在縣城。

張子玉後人紀念

為紀念紫金農會的發起人張子玉的功績,紫金蘇區人民專門建立了“張子玉烈士紀念碑”,以緬懷先烈的革命事蹟。
參考資料
  • 1.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河源市委員會《河源文史資料》編委會編,河源文史資料 第12輯,,2001.12,第7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