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張妍

(遷安市特殊教育學校教師)

鎖定
張妍,女,1984年12月出生,中共黨員,遷安市特殊教育學校教師。 [1-2] 
中文名
張妍
出生日期
1984年

張妍人物經歷

從事特教工作21年來,她愛崗敬業,甘於奉獻,用愛心書寫了一首首動人的樂章。引領殘障兒童看見光、感受光、成為光,正是她一直執着努力併為之奮鬥的事,她努力成為學生心中的一束微光,照亮他們,温暖他們。

張妍所獲榮譽

曾榮獲2018年河北省五四青年獎章提名獎、2019年河北省師德標兵、2021年河北省冀青之星、“善行河北·美德傳承”道德實踐活動優秀指導教師、2023年唐山市文明標兵等榮譽稱號。

張妍人物事蹟

用力愛孩子 讓孩子看見光
從教21年,她勤勤懇懇,愛崗敬業,有強烈的責任感。擔任語訓班的老師時,為幫助學生學會發音,她總是把自己的嘴唇貼近孩子的手背,讓孩子感受送氣音和不送氣音,以及氣流的大小。為了給孩子矯正發音,她不厭其煩,十遍,幾十遍地擺口型,正舌位;孩子的唾液經常吐到她的臉上,她從沒有厭煩過,課上教,課下教,隨時教,不停地教,反覆地説,直到孩子會説為止。學説“媽媽”一詞,累計發音三千多次,當孩子能夠喊出“媽媽”時,家長欣喜若狂,激動得熱淚盈眶。通過訓練,她教的學生有的能和健全人正常對話,有的可通過看話進行口語交流。她把勝似媽媽的愛無私地獻給了特教的殘疾孩子,使在訓的所有聾幼兒都能開口説話了,她堅信:愛能創造奇蹟,折翼的天使也能飛翔。
面對這些折翼的天使,張妍毫無怨言地守護,不知疲倦地訓練。豆豆班的小林同學是個腦癱兒,為幫助他學習寫字,她總是一隻手握着他顫動的不能自已的小手,另一隻手幫他扶着本子,每一筆畫的書寫,對孩子來説都是在和自己的意識對抗,和自己的小手對抗,寫着寫着鼻涕口水就流了下來,流到了老師的手上,又順着手流到了本上,不一會一篇紙就被口水浸濕。入學時他還不知怎樣拿起筆,一週後就能握住筆,一個月後他能自己畫出一條流暢的豎線,而現在的他竟然能在方格紙中寫上滿滿的一篇數字。張妍用實際行動讓無數殘兒和家庭看到了曙光,燃起了希望,使一個個殘缺的生命永不言棄、站立成人。
用心愛孩子 讓孩子感受光
她為了學校的工作,不怕苦;為了家長的期盼,不怕累;為了孩子的夢想,不斷努力。在剛剛懷孕3個多月的時候,胎兒還不穩定,但為了準備市局的文藝匯演,她不顧家人的反對,毅然接受了為聾孩子排練舞蹈的任務。她深知:孩子們渴望被關注,渴望能和正常孩子一樣在舞台綻放,渴望被希望之光照亮。為了教會聾啞孩子一個舞蹈動作,需要上百次的示範,更需要反覆地用腳敲打地板讓學生感知節奏的變化,懂事的孩子們刻苦地練習着。炎熱的暑假裏她和孩子們吃住在學校,每天的汗流浹背,每天的嗓子乾啞,每天的小腿浮腫,換來了水城之夜的特等獎,她和孩子們抱在一起激動地哭了。那一刻,孩子們盡情地在舞台上綻放,感受到了被人關注的幸福,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感受到了屬於她們的高光。對於一個老師而言,還有什麼比擁有這些更幸福呢?她深深地熱愛着特殊教育事業,深深地愛着這些殘疾孩子,她更要用自己的努力帶這些殘兒去感受、追逐夢想之光,綻放屬於自己的光彩。
用情愛孩子 讓孩子成為光
特教的孩子們由於身體和智力的缺陷,他們不敢在街上打手語、不敢主動與人交流,怕被別人貼上異類的標籤。看着這些盼望走入社會、融入社會,卻又踟躕不前的孩子們,張妍下定決心要為孩子們做點兒什麼,於是在2013年她牽頭組織成立了“愛之翼志願者團隊”。自成立以來,該團體秉承着“傳承博愛 回報社會”的宗旨,張妍帶領殘障兒童多次走進福利院、光榮院、人民廣場和汽車站,開展志願活動,讓殘障兒童在奉獻愛心的同時也獲得社會的尊重,讓孩子們更多的接觸社會、更好地融入社會。在活動中,雖然孩子們手工粗糙,手腳笨拙,但卻看到了他們融入社會的強烈渴望,看到了他們自立自強的執着努力,更看到了他們志願服務的真誠付出。在志願服務的過程中,帶孩子們見世面長本領,教孩子們與人交流、展示自我。看到孩子們一天天自信陽光,一天天被認可,一天天在進步,那些無日夜的加班排練,那些無週末的志願服務,比起孩子們的成長,又算得了什麼?當看到孩子們逐漸成為社會的一點光,散發着自信和自強的光芒時,一切都是值得的。愛之翼志願者團隊組織的活動也被遷安電視台、遷安日報進行了跟蹤報道,河北電視台“善行河北”欄目組還對團隊進行了專訪報道,該團隊在2017年榮獲河北省教育系統優秀志願服務組織。
與殘疾孩子同行,在追逐“光”的過程中,不知不覺成為了那束“光”,並温暖地散發着“光”和“熱”。她懷着美好的願望,希望給折翼天使帶來光芒,同時也努力讓他們成為自己的太陽,無需憑藉別人的光,用他們的自信,堅強、努力寫下一個個向陽而生的故事。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