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張大為

(天津社科院研究員)

鎖定
張大為 [1]  , 山西平遙人。2005年畢業於首都師範大學,獲文學博士學位,2012年評為研究員。多年來主要從事文化理論和文藝理論方面的研究,出版專著3部,論文近百篇。天津市地名學研究會顧問,天津文學學會副秘書長,天津魯藜研究會理事,中國艾青研究會會員,國際華語作家協會會員,天津作協會員。被收入《中國詩人大辭典》(2008年版)、《中國作家大詞典》(2013年版)等辭書。為天津社會科學院首批“青年科研骨幹”(2011年),“天津市131創新型人才工程” 第一層次人選(2012年)。
中文名
張大為
出生地
山西平遙
出生日期
1975年11月12日
畢業院校
首都師範大學
主要成就
《理論的文化意志》獲天津市第十二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主要成就
獲得天津社會科學院2006年度科研“業績突出獎”
連續8年獲得天津社會科學院“超額津貼獎”
職    稱
研究員

張大為主要作品

一、文化理論、文化研究
(一)文化思維與文明政治
1.《“負的主體性”與東方文化思維的後全球化視野》(15000字),《山花》,2008年第4期。
2.《論比較文化研究的“東方視境”》(15000字),《晉陽學刊》,2009年第3期。收入《中韓日三國語言文化的共性與個性》(上冊),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9年4月版。
3.《“後文化批評”:經濟理性時代的“文化”實踐》(16000字),《山花》,2010年第1期。壓縮發表於《文藝理論研究》(12000字),2010年第4期。
4.《“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關於東方文化思維中的“詩性正當”問題》(19000字),《山花》,2011年第3期。
5.《主體性的“內部”與“外部”——評張旭東的文化理論》(18000字),《社會科學論壇》,2011年第4期。
6.《政治哲學視野中的“日常生活審美化”》(13000字),《山花》,2011年第9期。
7.《現代性境遇中的東方傳統“正當性”思維》(15000字),《山花》,2012年第8期。
8.《當下中國文化的“傳統”與“現代”》(15000字),《山花》,2012年第10期。
9.《“成性存存,道義之門”——東方文化思維中的肯定性價值情態》(19000字),《山花》,2013年第6期。
10.《東方文化格局中的知識人格——兼論現代“知識分子”的道德》(17000字),《山花》,2013年第11期。
(二)中國文化的詩性軸心
1.《語言對存在的詩性建構——〈老子〉〈莊子〉的“元文學”闡釋》(8000字),《天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第3期。
2.《“興”:詩性書寫與詩性文化的意義機制》(16000字),《文藝理論研究》,2006年第5期。
3.《論比興與忠恕》(12000字),《社會科學戰線》,2010年第2期。
4.《聖人理想人格與〈周易〉價值系統》(2500字),《中國社會科學報》,2012年10月15日。
5.《〈周易〉與中國文化的詩性軸心》(19000字),《社會科學論壇》,2013年第1期。
6.《聖人的理想人格與〈周易〉的價值系統建構》(16000字),《社會科學論壇》,2013年第9期。
(三)其他文化研究
1.《文化研究:向着存在論與人類學的高度辯證地綜合》(10000字),《重慶社會科學》,2006年第1期。
2.《都市文化研究的“文化自覺”》(3000字),《理論與現代化》,2013年第4期。
二、文藝理論、文藝思潮
(一)當下中國文藝學的“元理論”反思
1.《批評範式的嬗變與文化研究的意義》(10000字),《山西師大學報》,2007年第2期。《人大複印資料·文藝理論》2007年第6期轉載。
2.《“理論”的淪喪——當下中國文論的“元理論”反思》(13000字),《山花》,2007年第7期。《新華文摘》2007年第19期“論點摘編”收錄。
3.《中國傳統文論現代轉化的“元理論”問題》(4500字),《理論與現代化》,2007年第4期。
4.《當下中國文化研究的“元理論”反思》(9500字),《天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第6期。
5.《元理論缺失與真理、價值的雙重迷惘——當下中國文論的“元理論”反思(之二)》(15000字),《理論與創作》,2007年第6期。《新華文摘》2008年第8期“文章篇目輯覽”收錄。
6.《當下文藝學思維的現代性重建》(4000字),《理論與現代化》,2008年第2期。
7.《當下文學理論的兩個向度》(9000字),《社會科學研究》,2008年第3期。《人大複印資料·文藝理論》2008年第8期轉載。
8.《當下古代文論現代轉換的“元理論”反思》(12000字),《社會科學戰線》,2008年第11期。《人大複印資料·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2009年第4期轉載。
9.《走向開放的文學史——當下文學史觀念與文學史思維的“元理論”反思》(14000字),《文藝理論研究》,2009年第2期。
10.《體制性扭曲與意識形態修辭——當代中國“文藝美學”的元理論反思》(14000字),《文藝評論》,2009年第4期。
11.《作為文化思維的文學理論》(8000字),《天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第5期。
12.《未完成的歷史主體性表述——當下中國“文藝心理學”的“元理論”反思》(12000字),《文藝評論》,2010年第1期。
(二)“元文論”
1.《“元文論”論綱——兼及作為“元文論”的文學理論教育與教材問題》(13000字),《文藝評論》,2010年第4期。
2.《走向理論的深處——關於“元文論”的若干問題》(11000字),《文藝評論》,2011年第5期。
3.《走向“元文論”——當下文藝學思想條件及思想語境的“元理論”反思》(10000字),《天津大學學報》,2011年第5期。
4.《教育學視野中的當下文學理論困局》(11000字),《天津大學學報》,2012年第3期。
5.《文藝理論與公民教育》(3000字),《中國社會科學報》,2012年8月31日。
6.《啓蒙思維與當下文藝理論的學術格局》(13000字),《文藝評論》,2013年第5期。
(三)基礎理論研究
1.《存在與寓言——關於批評話語的本體論問題》(13000字),《文學前沿》,總第4輯,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年6月版。
2.《文學理論:在對後現代幻象的超越中重新展開》(3000字),《文藝報》,2002年7月16日。
3.《“詩體”觀念的超越與詩歌文化品性的重建》(3500字),《詩刊》(上半月刊),2005年第3期。
4.《宇宙·生命·詩歌——論宗白華的詩歌理論》(8000字),《海南大學學報》,2006年第2期。
5.《論穆木天對於西方象徵主義詩學的接受》(9000字),《重慶社會科學》,2006年第6期。
6.《詩歌道德承擔的四個層次》(5000字),《南都學壇》,2007年第1期。
7.《詩歌:被“享受”的本質》(1500字),《詩潮》,2007年第4期。
8.《論俞平伯早期的詩學理路》(8000字),《廣西社會科學》,2008年第8期。
9.《詩歌標準重建:從江湖化到政治化》(8000字),《海南師範大學學報》(社科版),2008年第4期。
10.《理想國的秘密——論〈伊安〉篇與柏拉圖詩學》(12000字),《國外文學》,2008年第4期。
11.《現代體制下的詩歌教育》(3500字),《中國詩人》(季刊),2008年第4卷,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8年11月版。
12.《地方文學研究的文化意義》(3000字),《理論與現代化》,2012年第5期。
(四)中國當代文論史和文藝思潮
1.《烏托邦裏的狂歡儀式:1958年民歌運動》(6000字),《粵海風》,2003年第2期。
2.《藍色的詩情——讀吳思敬先生的〈詩學沉思錄〉》(1500字),《文匯讀書週報》,2004年2月27日。《中國文化報》2003年1月30日(有刪節)。
3.《主體性精神與全方位的詩學探索——論吳思敬的詩學思想》(11000字),《陰山學刊》,2004年第2期。
4.《新詩“傳統”的話語譜系與當代論爭》(3500字),《文藝爭鳴》,2004年第3期。
5.《築向心智深處的聖殿——吳思敬先生的詩學道路》(3500字),《中國詩人》,2004年第3期。
6.《詩意與激情中的歷史意識——論謝冕的詩歌批評》(18000字),《陰山學刊》,2005年第6期。
7.《後現代面孔下的現代性變革——論80年代先鋒詩歌觀念的演進》(11000字),《理論與創作》,2006年第1期。
8.《歷史斷層中的文化修辭——文化視野中的“崛起”派批評》(9000字),《文藝爭鳴》,2006年第2期。
9.《“現代性”與“後現代性”的錯綜——論中國當代先鋒詩歌觀念的演進》(8000字),《文藝評論》,2006年第3期。《新華文摘》2006年第16期“文章篇目輯覽”收錄。
10.《讀野曼〈中國新詩壇的喧譁與騷動〉》(2500字),《詩刊》(上半月刊),2006年第7期。
11.《走向“類”經驗的處置與表達——論當代“女性詩歌”寫作的內在悖論及其解決》(6000字),《山西師大學報》,2006年第4期。
12.《新詩經典化:後經典時代的經典建構》(5000字),《江漢論壇》,2006年第9期。
13.《古典境界的現代生長——論葉維廉的學術理路及其啓示意義》(15000字),《陰山學刊》,2007年第1期。《人大複印資料·文藝理論》2007年第7期轉載。
14.《從“後現代”到“古典”——中國當代後現代主義詩歌觀念的演變》(10000字),《煙台大學學報》,2007年第2期。
15.《在現代性與後現代性之間——論20世紀90年代先鋒詩歌觀念的演進》(10000字),《天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第3期。《新華文摘》2007年第19期“文章篇目輯覽”收錄。
16.《當下詩歌:文化機制與文化場域》(12000字),《理論與創作》,2007年第4期。《新華文摘》2008年第3期“文章篇目輯覽”收錄。
17.《歷史意識與先鋒詩歌觀念的現代性重構》(14000字),《貴州社會科學》,2008年第4期。《人大複印資料·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2008年第7期轉載。
18.《新詩“傳統”的儀式化在場》(4000字),《華夏詩報》,2008年4月號。
19.《當下詩歌:文化意識與文化政治》(11000字),《山花》,2009年第8期。
20.《史家鏡鑑 詩人赤心——讀野曼先生〈中國新詩壇的喧譁與騷動〉》(3500字),《野曼論》,香港銀河出版社2008年12月版。
21.《偽問題,真場景》(4000字),《星星》(理論半月刊),2010年第1期。
22.《“過度批評化”與詩歌場域的文化失重》(4000字),《星星》(理論半月刊),2010年第8期。
23.《當下詩歌:文化主體與文化之戰》(12000字),《山花》,2010年第12期。
24.《〈天津文學史〉的“收”“放”視野》(3000字),《文學自由談》,2012年第5期。
25.《當下詩歌:文化實質與文化實體》(12000字),《星星·詩歌理論》,2013年第5期。
三、文學史、文學評論
1.《美神朝聖者穿過暗夜的空谷——刁永泉論》(6500字),《詩探索》,2001年第1~2輯合刊。
2.《評〈掌心的風景〉》(1000字),《文藝報》,2002年3月9日。
3.《詞彙學寫作的可能性》(2500字,附錄6000字),《太原教育學院學報》,2002年第3期。《太原日報》2002年11月27日轉載正文部分。
4.《那裏的星光——評〈玫瑰樹〉》(1000字),《中國校園文學》,2003年第4期。
5.《史詩藝術的現代開拓——讀劉文玉先生的〈黑土壯歌〉》(3500字),《劉文玉論》,吉林文史出版社,2005年6月版,2006年6月第1次印刷。
6.《在“空無”的水銀湖面上傾聽——論鄭敏的“東方詩魂”》(4000字),《中國詩人》,2006年第4期。《中國詩歌研究》(總第四輯),中華書局2007年版。收入《鄭敏詩歌研究論集》,學苑出版社2011年1月版。
7.《無法整合的心靈聖蹟——評葉舟的〈大敦煌〉》(3000字),《中國詩人》,2006年第5-6期合刊。
8.《聖光中的心靈之花》(3000字),《名家評於煉的詩》,時代文藝出版社2007年3月版。
9.《靈魂深處的意義紋案——論穆旦詩歌的主題原型》(12000字),《天津作家新論》,大眾文藝出版社2007年9月版。
10.《愛與死之間的生命醉舞——論水荻的小説》(8000字),《天津作家新論》,大眾文藝出版社2007年9月版。
11.《穿越歷史的“思想”道路——論邵燕祥詩歌抒寫模式的演變》(9000字),《江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07年第6期。
12.《詞彙學寫作的可能性——讀奔雷〈語言碎片〉組詩》(2000字),《文藝報》,2008年4月12日。
13.《經濟理性時代地域文化的認同困惑——論“後津味文學”寫作》(8000字),《天津社會科學》,2009年第2期。
14.《論艾青的現代詩人和詩藝原型意義》(7000字),《理論與現代化》,2011年第5期。

張大為專著情況

1.《元詩學》(19.5萬字),大眾文藝出版社2007年12月版。
2.《“現代性”與“後現代性”的錯綜——中國當代先鋒詩的詩學觀念演進》(博士論文節選,5萬字),《天津社會科學院博士論文選集》(第二輯),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8年10月版。
3.《理論的文化意志——當下中國文藝學的“元理論”反思》(18.6萬字),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9年7月版。
4.《天津文學史·十七年卷》(27萬字),天津人民出版社2011年6月版。
1.主持:天津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當下中國文藝學的“元理論”反思》(TJZW07-1004),結項鑑定等級為A。
2.主持:天津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負的主體性”與東方文化思維》(TJZW12-026),在研。
3.主持:天津社會科學院院重點課題《理論的文化意志——當下中國文藝學的“元理論”反思》,2009年7月出版。
4.主持:天津社會科學院院重點課題《“元文論”的基本理念與基本問題》,在研。
4.參加:吳思敬教授主持的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中國新詩理論史》(04BZW009),已結項,結項等級“優秀”。即將出版,本人寫作約10萬字左右。
5.參加:天津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天津文學史》,負責“新中國初十七年”段,已於2011年6月出版。

張大為獲獎記錄

1.《理論的文化意志》一書,獲天津市第十二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2009年度天津市委宣傳部科研成果“創新獎”;
2.《“後文化批評”:經濟理性時代的文化實踐》一文,獲天津市第十三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
其他《元詩學》專著和論文,分別獲得2006、2007、2010、2011年度天津市委宣傳部優秀科研成果“創新獎”4次,2012、2013年度天津社科院優秀青年科研成果獎2次。
參加工作以來,獲得天津社會科學院2006年度科研“業績突出獎”,連續8年獲得天津社會科學院“超額津貼獎”。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