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張壽昌

鎖定
張壽昌(1908~1944),又名仁,瀏陽縣楓漿橋生基嶺人。曾任突襲駐防瀏陽重鎮永安市敵軍的嚮導。1944年春,他的傷口突然惡化,不幸去世,時年三十六歲。 [1] 
中文名
張壽昌
籍    貫
瀏陽縣楓漿橋生基嶺
出生日期
1908年
逝世日期
1944年

目錄

張壽昌人物生平

張壽昌1908年(清光緒三十四年)生。父親張春生,以挑腳、抬轎、打短工為生。母親為減輕家庭負擔,常帶着五個孩子外出行乞。他就這樣跟着母親度過了苦難的童年。直到十一歲去地主家看牛時,才結束了他的流離生活。他從小膽子大,不怕事。有次地主家的狗咬了他母親和弟妹三人,他卻搶起棍子將狗打死。地主要他賠一擔米,他卻根據當地“狗咬一口,賠米三鬥”的規矩,要地主先賠他一擔二斗米,再扣除賠狗的米一擔,叫這地主還要找他兩鬥米,使得地主無可奈何,只得將他趕出門了事。母親説他是個“小猛子”,他的“小猛子”外號,也就這麼叫出來了。
1926年的農民運動在瀏陽砰山地區蓬勃興起,張壽昌參加了農民協會,是青年農民中的積極分子。但在長沙發生“馬日事變”以及瀏陽的農會被破壞後,他沒有再參與農會的活動,而是代替有病的父親負擔起全家的生活。直到1930年春,瀏陽各地先後建立起區鄉蘇維埃政府和成立赤衞隊時,他把照顧家庭的事交給了剛成年的弟弟,自己去參加十九區赤衞隊,當上了一名號兵。4月,他隨北鄉赤衞隊編入赤衞軍第六師。他的號聲響亮高昂,深得徐洪師長的賞識,經常把他帶在身邊,用號聲指揮戰鬥。在一次襲擊蕉溪嶺埃户團時,徐洪下令不要打槍,只要他同其他號兵隔山吹號,直吹得敵人手忙腳亂,不知來了多少游擊隊,慌忙逃竄。他能吹號,也能打仗。有次他要求參加徐洪組織的敢死隊,手持大刀,胸藏炸彈,襲擊國民黨的第十九師的一個團,斬獲甚多,還立了一功。以後經過多次戰鬥,他表現十分勇敢和機智,並在火線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1932年春,湘鄂贛省紅軍獨立第一師成立,張壽昌被編入這個師。3月,他隨師長徐洪轉移外線作戰,擔任突襲駐防瀏陽重鎮永安市敵軍的嚮導。因為他家離永安市不遠,對路途情況很熟悉,當晚就引導部隊將敵軍一個營包圍,全部就殲。這次他立了一大功。1933年6月,他調紅十八師,任排長。
1934年10月,紅軍開始長征。張壽昌被編入紅六軍團十八師五十二團,仍任排長。1935年11月,紅十八師為掩護主力紅軍突圍,被先留在根據地箱制敵人,侯完成掩護任務後,才尾隨主力長征。後長征途經貴州江口縣時,為了保證部隊安全過河,他曾奉命帶領十名勇士,利用黑夜泗水過河,猛襲敵人渡口崗哨。敵人以為紅軍過了河,慌忙逃竄。這次他以大功晉升連長。10月,他隨部隊到達陝甘邊界會寧縣,結束了長征。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張壽昌隨紅六軍團編入三五九旅,在七一七團任連長。年底他隨團在雁北廣靈附近與日寇作戰,曾攻入一日寇指揮所,殲敵數十名,並繳獲大量軍火武器。這時,他調任副營長。以後,隨一二〇師師長賀龍開闢晉綏抗日根據地,常駐山西一些貧窮山區,從事羣眾工作。為了反擊當地國民黨頑固派製造的反共摩擦,他發動和依靠羣眾,在為八路軍恢復運輸,提供給養,以及輸送青年參加抗日隊伍等方面,作了很大的努力,並取得好的成績,受到師部多次表彰。1941年,他又調任補充團團長。
1942年6月,張壽昌奉命率團趕赴遼縣參戰,反擊日寇的所謂“掃蕩”進攻。但當他率團趕到遼縣麻田時,不幸八路軍副總參謀長左權犧牲,形勢十分嚴峻。他審度形勢,將兵分成兩路,一路邊戰邊轉移,一路埋伏山谷待敵,及時消滅拼命追趕的日寇一百餘人,初步打擊了日寇的器張氣焰。正當他佈置收拾戰利品時,而另一股追擊的日寇又到,他雖打退了日寇的進攻,但自己身負重傷,兩顆子彈穿過腹部,一顆穿斷股骨。戰士們將他迅速送往醫院,賀龍師長也非常關心張壽昌的傷情,安排他到延安醫院治療,1944年春,他的傷口突然惡化,不幸去世,時年三十六歲。
新中國成立後,湖南省人民政府主席王首道曾將張壽昌的犧牲情況,轉告了他的母親,並撥出安撫費大米壹千斤。瀏陽縣人民政府也追認他為抗日烈士。 [1] 
參考資料
  • 1.    湖南省革命烈士傳編纂委員會編,三湘英烈傳 第8卷,湖南人民出版社,1991.09,第57-5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