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張國英

(山東省陽信縣烈士)

鎖定
張國英(1921~1945)原名張同仁,化名張志義、張興華、李景曉、郭英。1921年10月生於山東省陽信縣徙義區邱莊陽信縣勞店區小孫家村(今勞店鄉邱孫村),乳名叫小友。
中文名
張國英
出生日期
1921年
逝世日期
1945年
職    業
山東省陽信縣烈士

目錄

張國英簡介

張國英,本家姓孫,因父親早年去世,即隨母遷往邱家村跟外祖父張乾元過活,改姓張農民家庭。1930年在邱莊上學,1936年就讀於陽信師範講習所,1937年肄業。193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組建中共邱莊黨支部並任書記,1939年夏赴樂陵縣冀魯邊區軍政學校政治班學習3個月,結業後在何坊街(今屬惠民縣)以開藥鋪為掩護,建立中共交通站,成為冀魯邊區和清河區兩區的中心交通樞紐。同時,先後出任中共何坊區委書記和勞店區委書記,開展抗日活動。不久,該站遭破壞,張國英被捕,經黨組織設法營救,於1940年獲釋。組織分配他繼續到何坊組建交通站,後調陽信六區(鴿季)任文教助理,1941年調陽信東部做敵軍工作。1942年7月任中共陽信縣工委宣傳部長。1943年7月任中共陽信縣工委委員、組織部長兼宣傳部長,期間爭取國民黨保安五團與中共武裝協同抗日。1945年5月23日夜張回家探親,被頑軍十一團勞其鳳部包圍,孤身奮戰,突圍未成,最後飲彈自盡,年僅二十四歲。

張國英生平

張國英自幼性情安靜温柔,靦腆矜持,待人誠懇。他尊老愛幼,和睦鄉里,在小字輩裏是最受讚美的一個。據邱家村年長者反映,他是一個非常有出息的孩子。他讀書勤奮,從不遲到曠課,從小學到師範皆是優等生,歷次考試名列前茅,但從不驕傲。對老師同學他都是謙遜和藹,注重文明禮貌,深得師生好評。他對時間非常珍惜,常以“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光陰好比河中水,只能流去不再回”的名句提醒自己和他人。在課餘時間,他貪婪的閲讀一些進步書籍,學習雕刻圖章,從不虛度年華。他具有一絲不苟的精神,書寫正規;字體端正,作業筆記整潔美觀,屢受教師和校方褒獎。
1937年“七七”事變後,日寇的鐵蹄踐踏我大好河山,殺害我民族同胞。張國英憂國憂民,心急如焚,到處奔走,去探詢救國拯民之道。先後接觸了史仲光、閻登三、孫清野、王風才、王景佑等同志,受到了黨的啓蒙教育、認清了國民黨賣國求榮的真象,對共產黨有了正確認識,認為只有共產黨才能救中國.於是。他偕同本村魏風山提出了入黨的要求。經過黨組織審查後,於1938年春張國英首先被批准入黨,不久魏風山也被批准入黨。他2人的入黨介紹人是小王村王風才。張國英、魏鳳山在小王村黨支部過組織生活。同年7月,張國英發展了逃荒在邱家住的商其元入了黨。邱家村單獨成立了黨支部,張國英任支部書記。當時這個支部的主要任務是地下交通。商其元任專職交通員,以賣燒餅為業,經常往商店、馮店、閻集和張家馬道送信。張國英也經常去沾化、樂陵;慶雲、商河等縣與孫清野配合活動。他外祖父張乾元是我們的地下義務交通員,經常單獨去執行任務。張國英的母親,在緊急情況下,也替我黨進過不少信件。就這樣一直延續到解放前夕,為我黨秘密工作的開展,做出了一定貢獻,堪稱是一個革命模範的家庭。
1939年夏季,組織上調張國英。侯振義、温東昇、邢會卿、王義等同志,去冀魯邊軍政學校學習,張國英被編入政治班,學習三個月回家。同年秋,組織讓他攜同商其元去何坊街建立交通站,以開西藥房為掩護,有個專職醫生叫韓建三,是共產黨員,由他任站長,商其元、楊秀禮任交通員。後來黨的組織有了發展,該站成立了支部,張國英任支部書記,韓建三任組織委員,吳世光任宣傳委員,工作很有起色,是東西兩部的交通樞紐,並負責收集頑軍王覆成及惠城偽軍情況,兼做一些秘密策反工作和民運工作。1939年冬,因動員了前謝村一個姓張的青年婦女去兩地學習,被其丈夫控告該站拐騙人口。惠城的漢奸隊封了藥房的門,搶去了一些財物,張張國英被捕入獄。該站在政治上並未暴露冒標。只是暫時中止了活動。1940年春,經組織設法營救,張國英獲釋出獄後。曾一度留在偽軍內部做過策及工作,未成功。又受組織委託去恢復何坊街的交通站,把站址遷移到了王家灣,由劉仲五任站長。黨支部建立後,劉仲三任支部書記。王觀之任組織委員,吳世光任宣傳委員兼站長,吳春嶺任專職交通員。張國英在完成該站恢復任務後,即調六區任文教助理員。
鑑於該同志工作細緻、認真,又加在被捕期間曾做過策反偽軍的工作。所以於1941年調來陽信東部做敵軍、友軍工作。組織上先後派商其元打入陽城偽軍丁文成部當兵,派韓樹琴打入陽城一區偽區公所當庶務,派鄭學詩打入頑保安五團劉學孟部當“師爺”。張張國英始終與商其元、韓樹琴保持單線聯繫,併為他們提供活動經費。也通過與鄭學詩的接觸,不斷以客人的身份出入五團團部。通過這些內線,為黨做了很多工作,掌握了敵情,獲取了情報,除掉了奸細,搞到了槍支彈藥,購買了急需物資,爭取了偽頑軍的一部分下級軍官和士兵為我們做了不少好事。如在一九四一年,張國英就曾通過劉打水村範道元指示商其元設法除掉了日寇的高級特務分子韓健,為我在敵偽內部活動剷除了心腹之患。
1942年,環境惡化,日偽頑同流合污,經常對我根據地進行蠶食、掃蕩。我陽信縣委主要活動在西部根據地。鑑於工作需要,同年六月由孫清野、封明亞、張國英三人成立了陽信縣工作委員會,清野同志任書記,封明、亞任組織委員,張張國英任宣傳委員,陽信東部工作和敵軍工作仍有張國英負責。他堅持敵後鬥爭,把主要精力放在爭取友軍、瓦解敵軍上,特別在做頑保安第五團的爭取工作上他是付出了一定心血的。通過內線關係,經常出入五團團部,成了團長劉學孟的座上客。與劉學孟推心置腹。勸説劉學孟識大體、顧大局以抗範大業為重,劉學孟具有強烈的民族氣節,竟毅然帶領全團人馬投奔我西部根據地。願受我軍整編,與我軍並肩宿營、操練一月有餘,在慶雲縣三兩苗等村都頒發和被戴上了八路軍臂章;後因該團內部不和,迫使劉孟義把隊伍帶回陽信東部,但宣佈與我軍一合作,協同抗民是我友軍之—。
張國英不僅工作細緻,而且不怕艱苦勞累,一經常風餐露宿,一忍飢挨餓。冒着酷署嚴寒去單獨執.行任務,有時日行百里,有時深人虎穴。1943年夏,張國英在河流店街張洪奎家得了瘧疾,未等病癒,組織通知他到樂陵去開緊急會議,他不顧病體,一氣跑到樂陵。3天后他領着任務跑到紀家大莊其姑母的門口就暈倒不省人事了,經搶救調治,雖免了性命之憂,身體卻從此衰弱,面容憔悴,經常頭暈眼花,氣短盜汗。一次在河流后街被其母親碰見都不敢識他。他那種忘我的精神,深為人們歎服和敬佩。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前夕,國內形勢.發生了根本變化,我軍完全處於反攻階段,就在黎明將要到來之際,張張國英奉命調動工作,另有重用。他與商其元一塊由西部東來,順便回家探親,被其叔父孫學武發現。商其元在邱家住了一夜離去。第二天,孫學武被頑保安十一團之一部冒充八路軍騙去當嚮導,無意中談出張國英、商其無回家的消息。當夜,由該團勞其風帶一夥頑匪包圍了張國英的住宅,敵人大喊大叫,要張國英出來投降,其中。個匪徒貿然闖進北房,企圖立個頭功、被國英一槍打破肚子,這傢伙跑到村外麥子地裏流了部分腸子就死了。其他匪徒再不敢往一院亂闖了。只是在房頂上、垣牆外喊叫打槍。張國英向院內投擲了兩顆手榴彈,趁機跑進了南房,因南房靠近大門口,張國英幾次突圍未成,與匪徒對峙射擊到天明,剩下了最後一粒子彈,料定不能轉移,隨讓其母親由處膛鑽進了炕洞,又將文件焚燬,從容自盡殉職。兇狠的匪徒闖進院內,抓出張張國英外祖父張乾元老人,逼迫交出文件,老人堅強不屈,被匪特打得遍體鱗傷。
張國英雖然在人世間僅僅生活了二十四個春秋,但他為黨做的工作卻是大量的、不朽的。迄今人們在回憶他時都是這樣説:“張國英的一生是短暫的,忙碌的,可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