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張國器

鎖定
張國器(1912-2007),山西洪洞人,新中國軍事測繪事業的創始人和領導者之一,解放軍測繪事業的傑出學者、著名專家,山西大學1931級校友。1936年12月參加革命,1942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繪圖員、製圖股長、科長、處長、總參謀部測繪局副局長、正軍職顧問、中國測繪學會副理事長等職。先後榮獲中華人民共和國三級獨立自由勳章、中華人民共和國二級解放勳章、中國人民解放軍二級紅星功勳榮譽章。 [2-3] 
中文名
張國器
國    籍
中國
籍    貫
山西洪洞
出生日期
1912年8月
逝世日期
2007年5月15日
畢業院校
山西大學
性    別
政治面貌
中共黨員

張國器人物生平

張國器艱苦求學

張國器,1912年農曆八月十日出生在山西原趙城縣好義村,自幼喪母,十四歲父親離開人世,由伯母收養,生活困苦。經鄰居張明德之母介紹,入貧民學堂上學,畢業後考入臨汾第六中學。隨後考入太原三晉高中理科,1931年夏又通過全省會考,進入山西大學機械工程學院學習。但當時的山大是高費學校,他又面臨着嚴重經濟困難。當時山大有位外國籍教授總是要向學生們髮油印講義,但他沒時間刻印,早希望能找一名學生幫他刻蠟版。張國器在高中時是學的德文,大學是學英文,他兩種文字都寫得很漂亮,這位教授看了張國器的作業,就請他幫忙刻寫講義,後來這位教授教水利專業課,要求張給他畫水利機械圖,一張給三塊錢,這樣一年下來就可賺到六七十元錢。張國器終於依靠自己的努力解決了自己的上學經費。 [1] 

張國器走向革命

1933年日軍進通平津,中華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機關頭。山大校園內,抗日運動由秘密轉為公開,已是大學三年級的張國器再也坐不住了,便與其他熱血青年成立了“學生軍”到羣眾中去開展活動,刻印傳單,張貼標語、壁報、上街遊行,以喚起民眾投人抗日洪流,熱血沸騰的張國器成了學生軍負責人之一,參加領導了學生軍的許多活動,受到了黨組織的重視和好評。 [1] 
犧盟會在太原國民師範建立了軍政訓練班,培養抗日救亡幹部,薄一波兼任組織科科長。1936年張國器參加了軍政訓練班,任組織科幹事,在薄一波的直接領導下開展革命工作。張對薄非常敬重和欽佩,把他當作人生道路上的導師,是他的領導、戰友和兄長。薄對張也非常器重和信任,按他的思想及才華作為黨的重點培養對象。1939年夏經組織批准張國器赴抗日軍政大學第一團第一連第一班深造,半年後返回太原決死隊。擔負繪製地圖工作。他帶領一些參謀、畫家共30餘人開始製圖工作。廿幾天繪出了第一張作戰地圖,受到領導的表揚和肯定。但困難也隨之而來,許多參謀,幹事吃不了這份苦,半路回家或藉故離去,最後只剩下五、六人,張帶領大家克服困難,苦幹三個月,將決死隊活動範圍內的軍用地圖基本上繪出來了。 [1] 
1941年初張奉命調離開太原,帶領他的製圖小組8名同志來到八路軍總部印刷二廠。左權副參謀長十分重視這項工作,每當他們完成任務時,總是命令給張國器送去很多慰問品,以示獎賞,他們繪製的地圖在戰鬥中起了很大作用。1942年5月印刷二廠合併到八路軍129師,劉伯承師長親自簽發命令,任命張國器為製圖股股長。同年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1946年,調任晉、冀、魯、豫軍區製圖科科長。科內人員的配備,劉伯承根據他的建議,當即指示由他到北方大學、抗日大學去選拔,製圖科一下擴大到100多人,很快就完成了不少任務。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後,軍委作戰部李海部長找到張國器徵求他對測繪事業如何發展的意見,他説一要創建,二要發展。目前我們已經創出了一條路子,當然是微不足道,發展確實比較難,但可借鑑空軍發展的經驗,請求蘇聯援助一下,來發展我國的測繪事業。李部長聽後,高興地説,這意見好,我給你辦1隨後有關部門將東北、華北、華中、西南四所測繪學院測繪專業的領導同志調來北京,以張所在製圖科為基礎,於1950年建立總參測繪局,張國器被任命為測繪局軍事圖書制印處長,當時的任命書是毛澤東親自簽發的,1956年又被任命為測繪局副局長,張國器同志走向革命,從事測繪,熱愛測繪,發展測繪,為我國軍事測繪事業創了業,典了基,可謂測繪創始人之一。 [1] 
1956年起到1966年以談判代表的身份先後參加了中越、中緬、中巴、中蘇的劃界談判事宜。同時也提議在我軍各軍區建立測繪隊伍,在空軍開展測繪工作,都得到了採納和實施,應當説,張國器對我軍的測繪製圖事業是作出了很大貢獻的。是一位當之無愧的測繪專家。 [1] 

張國器主要事蹟

1947年我第二野戰軍準備渡過黃河艇進大別山,開始戰略反攻。張國器接到通知去劉伯承的司令部執行絕密任務,從清晨6點出發到晚上12點到達,乘車疾行1600裏去接受任務,他按時完成任務。劉伯承、鄧小平等首長用的50萬分之一、20萬分之一、10萬分之一的地圖都是他領導製作的,為領導提供戰略決策起到很大作用。1948年12月我第四野戰軍攻打天津時,地下工作者從天津敵人的指揮部取出了天津城防工程團,當時用汽車飛速送到石家莊,複製後在天亮前再送回天津,重新釘到敵指揮部牆上去,在當時沒複印機,照相也不可能的情況下,完全需要手工複製,而圖留在張手中的時間只有兩個小時,在別人看來,簡直是不可想象的事情,可他們完成了。還有保定的城防工程圖,他領導的製圖科也及時複製完成,為解放天津、保定立下了功勞。 [1] 
全國解放前夕,毛主席需要一份有全國城鎮以上標示的布圖,任務很急,張國器找來一張百分之一的地圖,按科內能繪圖的人數,將大圖分割成30多塊,每人一塊進行繪製,很快完成了任務。當時毛澤東曾派一名參謀到製圖科宜布“我代表毛主席謝謝你們,給你們以嘉獎。” [1] 
1949年9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決定在天安門廣場興建人民英雄紀念碑,按照商討決定,碑址定在天安門和正陽門的中間,故宮、天安門的中軸線上,碑高37.94米,碑心石正面是毛澤東主席題寫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背面是周恩來總理書寫的碑文,周總理的字很快便按設計的尺寸寫好,寫得很漂亮,為了寫好它,總理特意在北戴河住了一個星期。 [2] 
周總理書寫的碑文安放上去後,緊接着就該鐫刻毛主席的字了,但這時工作人員卻遇到了意想不到的難題一毛主席的題字是寫在信紙上的,每個字只有一寸左右,按照碑心文預留的空間位置,要將一寸見方的毛體小字擴成一米見方的大字,絲毫不差地安放上去,需要放大40倍,而且還一點不能走形,在當時的條件下,這麼精細的工作沒人敢幹。工程指揮部找到測繪局,張國器決定承擔下來。 [2] 
接下任務後,張國器把自己關在屋子裏冥思苦想,他藉助幻燈機投影將字放大,結果失去了主席筆跡的神韻。之後,他又多次努力,凡是自己能想到的辦法他都想到了,但最終還是以失敗而告終。工夫不負有心人,最後在著名書法篆刻家魏長青的幫助下,他仔細分析研究了毛主席筆跡後,將幻燈放大的字進行了精心描摹和加工,再把加工好的字縮小40倍與主席的手跡進行比較,發現不足之處再加改正,直至絲毫不差… [2] 
字體大小問題解決了,但接下來將放大了的字向碑心文上雕刻時又遇到了難題。由於碑心是一塊整石,高14.4米,上寬2.48米,下寬2.72米,厚0.6米,重60餘噸,且此石又硬又脆,一刻字就崩,施工人員只好把問題一級一級往上報。張國器最終建議,把膠皮覆蓋在碑體上,再將所需鐫刻部位的膠皮空下來,讓其形成“陰文”輪廓,然後再用高壓噴射礦砂往碑石上“打”,“打”出一個個邊緣整齊的大字後,再以紫為胎,採用我國傳統的餾金工藝做成金字鑲嵌進去,這種餾金大字可保300年不變色。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