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張喆

(寧夏廣播電視台交通頻率部節目監製)

鎖定
張喆,女,寧夏廣播電視台交通頻率部節目監製。 [1] 
2020年9月17日,中央文明辦發佈2-7月“中國好人榜”,被評為“敬業奉獻好人”。
中文名
張喆
職    業
記者、監製
性    別
工作單位
寧夏廣播電視台交通頻率

張喆人物經歷

在阻擊疫情宣傳戰疫中,寧夏廣播電視台交通廣播節目部主任張喆主動請纓,不顧個人安危,深入抗“疫”一線採訪。每天往返於醫院、疾控、機場、社區和交管部門採製大量的一手信息和音視頻素材,用手中的話筒和鏡頭記錄展現抗“疫”戰線上一幕幕感人瞬間。她積極對接自治區衞健委、援湖北醫療隊、寧夏疾控預防控制中心、血液中心以及我區三甲醫院等單位,通過專家訪談、錄製短視頻和新媒體發佈等方式,向公眾普及防疫知識、進行心理健康疏導。蒐集整理寧夏支援湖北醫療隊日誌400篇,錄製寧夏援助湖北醫療隊“援鄂日記”音頻幾十條。氣管疼、嗓子啞、視力模糊,她從未耽誤過一天的疫情采訪,在疫情采訪一線逆行而上,默默前行。 [1] 
主動請纓,爭做“前線衝鋒者”
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亂了所有人的節奏。2020年1月22日,除夕前一天,寧夏報告首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寧夏廣播電視台記者張喆義無反顧的告別家人,主動請纓,全程投身到這場戰役的新聞報道一線。50多天來,跑醫院、跑機場、參加新聞發佈會,捕捉新聞信息、挖掘關注焦點、豐富傳播方式是她和“疫情報道小組”同事們每天要做的事情,經常一天兼顧四、五個採訪點,不是在採訪,就是奔波在採訪的路上,家人團聚、個人安危早已被置於腦後,常常是白天跑現場,晚上趕稿子,熬夜加班更是常事,就是為了不錯過每一個有價值的新聞線索和感人瞬間。疫情防控期間,她和同事們深入醫療、衞生、疾控、公安、交管等部門及社會公益組織工作一線採訪報道,先後發稿300餘篇(含視頻),新聞報道190餘篇,聯繫專家與支援湖北的寧夏醫療隊員直播連線30餘次,蒐集整理寧夏支援湖北醫療隊隊員日誌328篇,錄製寧夏醫療隊“援鄂日記”音頻18條。通過廣播、微信公眾號、微博、網絡直播、電話連線等方式及時迴應社會關切、全方位展現寧夏抗疫戰線上的最新動態和感人故事。發佈的《寧夏“清零”》等多篇報道,閲讀量均達到10萬+以上,寧夏交通廣播的微博閲讀量迅速達到1645.7萬,拍攝的很多現場照片、視頻被其他媒體廣泛轉載。
勤奮紮實,幹工作就幹到最好
2000年,張喆由教師轉行成為一名記者、主持人,她從零學起,學撰稿、學採編、學制播,一步一個腳印,嚴謹認真、鑽研業務的工作態度始終如一。多年編輯、主持夜間節目,她無怨無悔,硬是堅持了十多年,從門外漢成為了佼佼者。近年來,她多次獲得廣電系統和單位的“優秀工作者”,策劃編輯、主持製作的《回鄉花兒惹人醉》等多個作品獲得中國廣播電視協會創優節目和寧夏廣電學會特別節目二、三等獎。編輯錄制的《暢行中國 蛇年送福賀新春》節目獲得2013年度寧夏廣播電視政府獎社教類廣播特別節目一等獎。2019年,參與的廣播劇《閩寧鎮》,獲得中共中央宣傳部組織的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她監製主持的《健康984》和牽頭製作的《健康文明過大年》《健康生活從這裏開始》等一系列廣播劇與微視頻,得到了廣大聽眾的認可,節目收聽率和社會影響力不斷攀升。
熱心公益,傳播愛的聲音
2015年,寧夏交通廣播“微公益、聚能量”活動中張喆為福利院盲童錄製了數十篇文學作品,讓他們用聲音去感受文學,從此再未止步。5年來,“為愛朗讀”志願服務中,張喆先後走訪寧夏特殊學校、寧夏福利院和中寧、隆德等地,從生活、學習及心理上給予孩子們幫助與鼓勵。利用週末時間,攜手寧夏圖書館開設了“為愛朗讀 聲音課堂”公益課程20多場,受益人羣達5000多人;利用活動的影響力,招募“關愛睏境兒童閲讀計劃”志願者365人。2015年6月,銀川市一名小學生不幸遭遇車禍身亡,為了提高學生與家長的交通安全意識,張喆多方聯絡邀請“童話大王”鄭淵潔走進寧夏,引進了中國首部兒童安全關愛音樂劇《皮皮魯送你100條命》,用孩子們喜聞樂見的方式增強大家的安全意識,並聯合交警部門開創了“陽光984 安全進校園”活動,獲得第四屆自治區志願者服務項目大賽金獎,2018年代表寧夏參加全國志願者服務項目大賽的項目金獎。
此次疫情防控中,她也不忘社會責任,通過交廣聽眾微信羣招募愛心司機公益免費接送醫護人員,累計達100餘人次;積極對接商家與愛心企業為銀川市中醫院、第四人民醫院和寧夏援鄂醫療隊及對口支援的湖北省襄陽市的15家醫療機構募捐價值70多萬元的醫療物資與生活用品。 [2] 

張喆獲獎記錄

2020年4月,入選寧夏回族自治區第七期我身邊的“戰役”模範評選。 [1] 
2020年9月17日,中央文明辦發佈2-7月“中國好人榜”,被評為“敬業奉獻好人”。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