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張善安

鎖定
張善安(?-624) [14]  ,兗州方與縣(今屬山東)人 [1]  ,隋末唐初割據勢力。十七歲時,亡命為盜,轉掠淮南
中文名
張善安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逝世日期
624年

張善安人物生平

張善安十七歲時便做了強盜,轉戰攻略淮南地區,擁有部眾一百多人。恰逢孟讓被江都丞王世充打敗,他的一部分部眾歸順張善安,張善安得到八百人。 [2] 
義寧元年(617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張善安襲擊並攻陷廬江郡,於是渡江,在豫章郡歸附林士弘。林士弘懷疑他,讓他在南塘上紮營。張善安因此懷恨林士弘,就襲擊並打敗林士弘,燒燬豫章郡的外城而去。林士弘遷居南康。蕭銑派其部將蘇胡兒攻取並守衞豫章,林士弘退保餘干縣。 [3]  不久,張善安奪取豫章郡。武德五年(622年)正月,張善安以虔、吉等五州投降唐朝,被任命為洪州總管。 [4-6] 
武德六年(623年)三月,張善安反叛唐朝,唐朝派遣舒州總管張鎮周等人攻打張善安。 [7]  四月,張善安攻陷孫州,捉住總管王戎後撤軍。 [8]  八月,輔公祏舉兵反叛唐朝,在丹楊稱帝建國,與張善安聯合,並以張善安為西南道大行台。 [9]  十一月,唐朝黃州總管周法明帶兵攻打輔公祏,張善安佔據夏口抵抗周法明。周法明駐紮在荊口鎮,十一月初十日,周法明登上戰船飲酒,張善安派遣幾名刺客偽裝漁民乘着漁船到荊口鎮,見到的人沒有產生懷疑,於是他們殺了周法明後離去。 [10] 
武德六年(623年)十二月初二日,唐朝安撫使李大亮在洪州攻打張善安,與張善安隔水列陣,遙相對話。李大亮向張善安説明禍福利害關係,張善安説:“善安最初沒有反叛的意思,被部下將士們所誤,想投降又怕不能免罪。”李大亮説:“張總管有投降的心意,和我就是一家人了。”於是一個人騎馬渡過河進入張善安的陣地,和張善安拉着手交談,表示相互沒有猜忌。張善安十分喜悦,於是答應李大亮投降。不久張善安帶領幾十名騎兵到李大亮的營地,李大亮讓隨行的騎兵停在營門之外,帶張善安入營,和他交談。過了很長時間,張善安告辭,李大亮命令武士把他捉起來,張善安隨行的騎兵全部逃走。張善安的軍隊聞訊,十分氣憤,全部出動,準備攻打李大亮。李大亮派人對他們説:“不是我留住張總管,是總管忠心歸附朝廷,對我説:‘如果返回營地,恐怕將士們有不同意見,會受他們鉗制。’因此自己留下來不走,你們這些人為什麼生我的氣?”張善安的部下又大罵道:“張總管出賣我們,自己去討好別人。”隨即潰散而去。李大亮出兵追擊,俘虜了許多人。李大亮送張善安到長安,張善安自己聲稱和輔公並沒有來往,唐高祖李淵赦免了他的罪過,對他很好;待到輔公祏失敗後,得到他們相互往來的信件,於是殺了張善安。 [11] 

張善安史籍記載

《舊唐書·卷五十六·列傳第六》 [12] 
《新唐書·卷八十七·列傳第十二》 [13] 
參考資料
  • 1.    《舊唐書·卷五十六·列傳第六》:張善安者,兗州方與人也。
  • 2.    《舊唐書·卷五十六·列傳第六》:年十七便為劫盜,轉掠淮南,有眾百餘人。會孟讓為王世充所破,其散卒稍歸之,得八百人。
  • 3.    《資治通鑑·卷一百八十四》:乙巳,方與帥張善安襲陷廬江郡,因渡江,歸林士弘於豫章;士弘疑之,營於南塘上。善安恨之,襲破士弘,焚其郛郭而去,士弘徙居南康。蕭銑遣其將蘇胡兒襲豫章,克之,士弘退保餘幹。
  • 4.    《舊唐書·卷五十六·列傳第六》:襲破廬江郡,因渡江,附林士弘於豫章。士弘不信之,營於南塘上。善安憾之,襲擊士弘,焚其郛郭。而士弘後去豫章,善安復來據之,仍以其地歸國,授洪州總管。
  • 5.    《新唐書·卷八十七·列傳第十二》:依林士弘,不見信,憾之,反襲士弘,焚其郛,去保南康。蕭銑取豫章,遣將蘇胡兒守之,善安奪其地,據以歸國,授洪州總管。
  • 6.    《資治通鑑·卷一百九十》:豫章賊帥張善安以虔、吉等五州來降,拜洪州總管。
  • 7.    《資治通鑑·卷一百九十》:乙巳,前洪州總管張善安反,遣舒州總管張鎮周等擊之。
  • 8.    《資治通鑑·卷一百九十》:張善安陷孫州,執總管王戎而去。
  • 9.    《資治通鑑·卷一百九十》:壬子,淮南道行台僕射輔公祏反。………尋稱帝于丹楊,國號宋,修陳故宮室而居之。署置百官,以左遊仙為兵部尚書、東南道大使、越州總管,與張善安連兵,以善安為西南道大行台。
  • 10.    《資治通鑑·卷一百九十》:黃州總管周法明將兵擊輔公祏,張善安據夏口,拒之。法明屯荊口鎮,壬午,法明登戰艦飲酒,善安遣刺客數人詐乘魚鰈而至,見者不以為虞,遂殺法明而去。
  • 11.    《資治通鑑·卷一百九十》:十二月,癸卯,安撫使李大亮誘張善安,執之。大亮擊善安於洪州,與善安隔水而陳,遙相與語。大亮諭以禍福,善安曰:“善安初無反心,正為將士所誤;欲降又恐不免。”大亮曰:“張總管有降心,則與我一家耳。”因單騎渡水入其陳,與善安執手共語,示無猜間。善安大悦,遂許之降。既而善安將數十騎詣大亮營,大亮止其騎於門外,引善安入,與語,久之,善安辭去,大亮命武士執之,從騎皆走。善安營中聞之,大怒,悉眾而來,將攻大亮。大亮使人諭之曰:“吾不留總管。總管赤心歸國,謂我曰:‘若還營,恐將士或有異同,為其所制。'故自留不去耳,卿輩何怒於我!”其黨復大罵曰:“張總管賣我以自媚於人。”遂皆潰去。大亮追擊,多所虜獲。送善安於長安,善安自稱不與輔公祏交通,上赦其罪,善遇之;及公祏敗,得所與往還書,乃殺之。
  • 12.    《舊唐書·卷五十六·列傳第六》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4-03-11]
  • 13.    《新唐書·卷八十七·列傳第十二》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4-03-11]
  • 14.    張善安  .詞典網[引用日期2021-05-29]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