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張啓發

(中國科學院院士、植物遺傳和分子生物學家)

鎖定
張啓發,1953年12月出生於湖北公安,作物遺傳育種和植物分子生物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華中農業大學生命科學技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共十七大、十八大代表,中國科協第六、七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 [20] 
1999年,張啓發提出“第二次綠色革命”,即少投入、多產出、保護環境。 [64]  致力於應用生物技術進行作物改良,從保障我國糧食安全,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高度出發,推動“綠色超級稻”的培育和產業化。專注於水稻功能基因組、雜種優勢的遺傳和分子基礎等研究工作,取得系列重大成果,在國際上產生了很大影響,是我國植物基因組和農業生物技術主要先驅者和帶頭人之一。 [21] 
1976年張啓發從華中農學院畢業後留校任教;1985年獲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戴維斯分校博士學位後留在該校從事博士後工作;1986年回國後在華中農業大學農學系工作,先後擔任講師、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導師;1994年擔任華中農業大學生命科學技術學院首任院長;1999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2000年當選為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2001年擔任國家農作物分子技術育種中心主任;2007年當選為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 [1]  ;2008年獲得湖北省科學技術突出貢獻獎 [2] 
張啓發一直致力於水稻基因組研究,並在此基礎上開發抗蟲、抗旱、少化的“綠色超級稻”,其領銜開發的“抗蟲轉基因水稻”就是綠色超級稻研究中的一部分。
2018年9月8日下午14時許,張啓發獲得“未來科學大獎”生命科學獎。 [3] 
中文名
張啓發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湖北公安
出生日期
1953年12月
畢業院校
加利福尼亞大學戴維斯分校
職    業
教學科研工作者
代表作品
《綠色超級稻的構想與實踐》
主要成就
1999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2000年當選為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
2007年當選為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
性    別
獲得獎項
中國青年科學家獎 [33] 
研究方向
雜種優勢的遺傳機理;水稻功能基因組;水稻生物信息學;綠色超級稻 [51] 
籍    貫
湖北省公安縣 [69] 

張啓發人物經歷

張啓發
張啓發(3張)
1973年,張啓發考入華中農學院(1985年更名為華中農業大學)農學專業。
1976年,張啓發本科畢業後留校,擔任助教(—1982年)。
1982年,張啓發進入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戴維斯分校,攻讀遺傳學博士。
1985年,張啓發獲得博士學位後留在該校從事博士後工作。
1986年,張啓發回國後在華中農業大學農學系工作,先後擔任講師、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導師。
1992年,張啓發擔任華中農業大學作物遺傳改良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主任。
1994年,張啓發擔任華中農業大學生命科學技術學院院長(—2013年)。
1999年,張啓發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張啓發院士仔細觀察黑稻穀長勢 張啓發院士仔細觀察黑稻穀長勢 [38]
2000年,張啓發當選為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 [4] 
2001年,張啓發擔任國家植物基因研究中心(武漢) 主任,同年擔任國家農作物分子技術育種中心主任 [5] 
2001年10月31日,中國科學院院士張啓發受邀在中南海作“轉基因科技知識”報告。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國家科教領導小組組長朱鎔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國家科教領導小組副組長李嵐清出席聽課。張啓發院士分別從轉基因技術的內涵、國內外轉基因動植物研究和產業化現狀、轉基因技術對我國農業發展的意義與前景、轉基因農作物的安全性及管理等方面作了介紹。講課中,國務院領導不斷提問,張啓發院士一一解答,氣氛熱烈、輕鬆。 [37] 
2002年,張啓發領銜主持十五國家重大科技專項“水稻重要農藝性狀相關功能基因組研究”。
2007年5月1日,張啓發當選為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成為中國大陸的8名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之一 [6] 
張啓發院士在作報告 張啓發院士在作報告 [16]
2007年6月,中科院院士張啓發教授當選為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正式代表。 [43] 
2009年4月23日上午,張啓發教授回到母校荊州中學,看望當年執教的老師,向恩師深深鞠躬。張啓發説,雖然學校在發展、在變化,但他與母校的距離永遠沒有變。 [27] 
2009年4月23日,張啓發參觀母校荊州中學 2009年4月23日,張啓發參觀母校荊州中學 [54]
2010年11月26日下午,因其牽頭研發的兩個轉基因水稻品種獲得了安全證書,張啓發應邀在中國農業大學做學術講座時,遭遇謾罵、圍攻。 [67] 
2013年10月19日,張啓發在“黃金大米品嚐會”上公開發表言論,稱“基因水稻產業化的決策不應受制於民意,而應按照法規和程序走,相信科學共同體的決定’‘ [7] 
2013年11月30日上午,張啓發院士在華中農大生科院2013年度研究生學術年上,作了題為《水稻生殖隔離的探索之路》的特邀報告。 [34] 
2021年2月18日,中國科學院院士張啓發(右)在走紅毯 2021年2月18日,中國科學院院士張啓發(右)在走紅毯 [52]
2014年6月7日下午,張啓發教授到蘭州大學講學。張啓發院士在碧野樓做了題為 《水稻功能基因組研究與育種進展》的精彩報告。張啓發院士基於他個人和團隊的研究成果,向大家系統介紹了水稻功能基因組研究的重要進展,其在培育抗逆、優質、高產新品種的應用前景,並介紹了其關於培育綠色高產超級稻的設想與相關進展。 [32] 
2015年6月26日,張啓發院士回到母校荊州中學尋師訪友。張啓發告誡年輕的校友們,在學習鑽研的過程中要擺正心態,沉下心來。張啓發説,不管取得多大的成就,自己的根都在母校,母校是他永遠的牽掛。 [28] 
2016年9月18日下午,張啓發教授為華中農業大學2016級研究生新生上了一堂科學道德與學術規範課。他從學術規範和學術不端的懲戒措施,如何做好科研記錄以及學術論文寫作規範三個方面進對研究生進行了指導。 [36] 
2017年6月5日,中國科學院院士張啓發在石河子大學就“作物改良的綠色目標與綠色技術”面向廣大師生作科普報告。 [53] 
張啓發院士在石河子大學做專題報告 張啓發院士在石河子大學做專題報告 [59]
2017年9月19日,中國科學院院士張啓發回到母校荊州中學,感受母校喬遷新址後的巨大變化,回顧自己從一名普通的荊州中學學子到成為院士的追夢之路。 [26] 
2019年11月29日,中國科學院院士張啓發做客SIPPE特邀專家報告會,作了題為《新時期的稻之道》的學術報告。 [66] 
2020年5月26日,張啓發院士受聘為山東省農業科學院“第一所長”。 [15] 
2020年7月3日,張啓發院士帶領生物醫學與健康學院負責人和教師代表一行6人赴十堰市太和醫院交流,推進雙方戰略共建。 [50] 
2020年8月3日至8月7日,張啓發院士一行赴黑龍江省北大荒集團、黑龍江農墾科學院水稻研究所、建三江七星農場、前鋒農場、八五九農場調研,考察綠色超級稻院士工作站水稻試驗示範情況。 [60] 
張啓發一行走訪太和醫院武當山院區中加國際健康管理中心 張啓發一行走訪太和醫院武當山院區中加國際健康管理中心 [57]
2020年8月21日,張啓發院士帶領雙水雙綠研究院科研人員赴監利市、石首市開展湖北省“515”院士科技服務行動,深入推進“鄉村振興荊楚行”工作。 [46] 
2020年11月5日下午,張啓發教授帶隊赴湖北省腫瘤醫院考察交流,推進校院雙方戰略共建。交流期間,張啓發院士應邀作《新時期的稻之道-稻米、營養與健康》專題報告。 [45] 
2020年11月9日上午,第十九屆中國作物學會學術年會大會在武漢歐亞國際會展酒店歐亞廳舉行,參加會議的張啓發院士做了題為《新時代的稻之道》的報告,他圍繞“綠色超級稻到綠色農業”“雙水雙綠稻作/養殖新模式”“新時期的稻之道”“未來展望”等內容闡述了“新時期的稻之道”。張啓發呼喚“第二次綠色革命”的到來。 [41] 
2020年11月9日,中國科學院院士張啓發作報告 2020年11月9日,中國科學院院士張啓發作報告 [44]
2021年2月18日下午,湖北省科技創新大會召開,張啓發院士參加大會併發言。 [40] 
2021年3月20日,2021全國稻米精深加工產業技術創新發展大會在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召開,張啓發院士參與會議研討活動。 [61] 
2021年4月,中國科學院院士張啓發教授在Nature Review Genetics 上撰文,提出:應關注和發掘黑米對營養健康和糧食安全的重大潛在價值。 [39] 
2021年5月12至14日,張啓發院士一行赴西藏農牧學院開展交流調研。交流調研期間,張啓發院士看望了在西藏農牧學院工作的校友。 [42] 
2021年6月,張啓發教授在《科學通報》雜誌上以《我與袁隆平先生的三次際遇》為題撰文,深情回憶與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的三次重要際遇。 [48] 
2021年10月,華中農業大學學術委員會主任張啓發院士以“科學規範與科研誠信建設”為題,為學校2021年新教師講入職第一課。 [63] 
張啓發院士在中國心血管健康大會上發表演講 張啓發院士在中國心血管健康大會上發表演講 [71]
2021年12月18日,張啓發院士在中國心血管健康大會(CCHC 2021)開幕式上發表演講,闡述該如何提供對人類和地球都健康的食物。 [71] 

張啓發人物軼事

2009年2月27日,2008年度湖北省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武漢舉行。會上最受關注的焦點人物是中科院院士張啓發,他一舉獲得湖北省科學技術突出貢獻獎,獲獎100萬元。張啓發是荊州市公安人,當之無愧的荊州人民的驕傲。
從小品學兼優 10歲進入荊州中學
為了解從公安農家走出的科學家,昨日上午,記者前往張啓發院士老家--公安縣埠河鎮新利村,途中問路時,不論十七八歲的青年,還是五六十歲的姨媽,都能道出張院士老家所在,可見其在鄉親們中的地位和其為鄉親帶來的榮光。
張院士家中共有四兄妹,他在家中排行老大。三兄弟分別考入大學後,之後分別在武漢、長沙、南寧等地工作,留在老家的只有排行老三的妹妹張曉萍。因長年傾注於科學研究,又無暇照顧父母,加之老人習慣農村生活,老人一直在老家與女兒同住。
順着鄉親們的指引,記者來到新利村5組一處高高的院落內,漂亮的兩層洋樓,果樹掩映,居家收拾得井井有條。在40年前,這裏還是一間稻草、泥巴糊起的“壁子屋”。據張院士妹妹張曉萍介紹,院士本人極少回老家,母親在春節時,就被弟弟接到南寧。説起大哥的求學故事,張曉萍説,除了有天賦,還是依靠他自己的勤奮。
在張曉萍印象中,大她4歲的大哥從小就天資聰穎,在其4歲的時候,就揹着書包跟着大一點的鄰居夥伴上學,張啓發就讀於本村新利小學,成績十分優異,深得老師喜愛。張曉萍稱,當年小升初考完試後,大哥在家等通知,但暑假都快結束了,班上同學也已接到通知,就剩下他的通知書遲遲沒到。“在班上成績最優秀,怎麼會沒有通知書呢?”父母和老師又焦急又詫異,擔心地問他是不是把哪道題做錯了,還是題目沒做完。張啓發自己也很納悶。
“大概過了半個月後,大哥通知書總算來了,原來是被荊州中學錄取了,一家人高興得不得了。”張曉萍説,那時候讀書,有很大一部分時間都花在集體勞動上,能被“大城市”裏的荊州中學錄取,當地幾乎還沒有先例,而他卻破了這個先例,當時院士還只有lO歲。從那時起,他就一直被全村人所關注。
拒絕高薪誘惑 留美后毅然回國
張曉萍説,張院士在初中唸了2年,因文化大革命,耽誤了學業。1967年,只有14歲的張啓發不得不回到家,與家人一起種地。當時,幹活之餘,他喜歡動腦動手。同隊年齡相仿的鄰居,都喜歡到溝渠捉魚摸蝦,尋求樂趣改善一下生活,他卻對當時的收音機非常感興奮,整天鼓搗,也常因此被父母數落。
“當時在農村,初中學歷者極少,回家一二年後,村裏安排他做民兵排長,後來村裏小學差老師,大哥自然也被選中,開始在新利小學當老師代語文課。”
張曉萍説,大哥能有今天的成就,還得益於一次機會,這也是其求學路上最大的一次轉機。“在小學當了兩年老師,大哥就接到村裏的通知,説他被推薦為工農兵大學生,但要參加在縣城舉行的考試,要他好好準備。”
為了真正跳出“農”門,在接下來的兩年時間裏,他白天到學校教書,上完課後回家自學。張曉萍説,那時家裏窮,也沒有電,大哥每晚學習時都要將一燈煤油點完方才上牀休息。“由於長時間被煤油燻烤,當時他半個腦袋還出現了脱髮,後來才慢慢長了起來。”
1973年,張啓發如願考上了華中農學院黃岡分院,成為當時公安縣屈指可數的第一代大學生。3年後,張啓發從該校畢業,因成績優異被留在武漢華中農學院本部,開始從事教學和科學研究。1982年,院士成家後,繼續前往美國深造,4年後婉拒美國科研部門月薪2000美元的邀請,毅然回到了母校,拿着每月幾十元的工資,從事他喜愛而執着的科學事業
不忘回報家鄉 回家必定轉農田
據張曉萍介紹,自大哥留校任教、從事科研後,回老家就極少,一直與同校從事科研的嫂子撲在事業中。父母大人一則習慣居住在農村,同時也是考慮到在武漢兒子無暇照顧,堅持留在老家,好讓兒子心無羈絆,潛心工作。
據張曉萍稱,除了回家看望父母,院士極少回來,哪怕春節都撲在工作中,“我們打電話給他,都要在早上7點半前,或是晚10點後,否則聯繫不上。”
“他回來滯留的時間也短,最多不過兩天。每次回來都必定要轉一下農田,看一下作物長勢,非常關心農村現狀。”張曉萍説,雖然大哥從事的研究主要在實驗室,但他非常關心環保,經常詢問施用的農藥和成本,作為他的相關科研課題的第一手資料。
據介紹,當看到村級道路仍是泥濘不堪的泥巴路,農民拖肥車子無法進村,從不計名利的張啓發非常感慨,不忘回報家鄉。當鎮裏準備修建村級公路時,他慷慨解囊,拿出自己的科研獎金和積蓄,給予捐助,並積極前往相關部門爭取資金。經他的多方努力,2007年,由埠河通往雷州的泥巴路終於變成了水泥路。
張曉萍告訴記者,院士平時都非常低調,從不張揚。修建公路時,鎮政府為感謝他所作出的貢獻,便把通往自己家的一段200米的路段,也修成了水泥路,方便了數十户村民。這2年回來看到後,他還因這“特殊化”很是不安。“每次回家探親之前,都要和我們通電話,要我們千萬別驚動了鎮裏村裏的領導,有時鄰居都不知道。不過,只要他回來,在農田裏總能找到他。”
作風一貫嚴謹 對他人樂善好施
説起張啓發院士的性格,張曉萍並不忌諱用“有點怪”來形容。她説,院士不僅在科研治學上格外嚴謹,生活中也凡事格外認真,“有時讓親人都難以接受。”
據介紹,院士的家庭可謂科研之家,愛人在華中農業大學重點實驗室做研究,女兒現繼承其衣缽,在美讀生命科學專業博士,岳父岳母也同為武漢大學教授。他在實驗室裏的嚴謹作風,也或多或少帶到了生活中。
“大哥的小車用了十幾年,車輛不僅沒有外傷,也從不見灰塵。他開車時總是不緊不慢,回來後也常常要求晚輩們,騎車不要趕急,注意安全,對於自己和其他人都是責任,並説自己這麼多年,沒有行車違章紀錄。”
張曉萍説,作為院士的大哥從不計名利,對後輩要求極為嚴格,但對親人對他人卻樂善好施。據介紹,得知上大學的女兒要買手機,院士始終沒同意,訓斥女兒不要亂花錢,凡事要節儉,但他卻資助了張曉萍大女兒上大學的所有費用。
4年前,張曉萍的女兒考上了三峽大學醫學專業,家境一般的她正在為高額學費發愁。得知外甥女考取了大學,張啓發主動要求資助,並一直資助了其大學5年。不過,對於後輩畢業之後尋找工作,張啓發拒絕藉助其影響,一直堅持讓他們自闖天下。 [25] 
把希望寄託在青年學子身上
張啓發把希望寄託在青年學子身上,愛之深厚教之甚嚴。在獎的同時,張啓發對學生的嚴格是出了名的。在這位院士門下,弟子必須首先做好吃苦的準備。“週末被叫到實驗室?這太平常了。有回我連續兩個星期天去遲了,便接到張老師的郵件,説我的時間投入不夠。”一位弟子説,“不過,任何時候,他給我們打電話,一定是在實驗室。他對學生的一切要求,自己首先做到了。”
水稻團隊中,有幾個老師是他的學生,他對他們有着甚高的期盼。2012年3月,人民日報記者田豆豆等人採訪水稻團隊,請他評價團隊中青年教師和學生的工作。早些年,在水稻研究領域,無人不曉張啓發團隊的“八大金剛”。這些青年教師在各自不同的方向取得不錯的成績。每年,這些青年老師總有成果發表在國際權威學術期刊上。1998—2009年水稻文獻發文量中國前10名的研究機構中,華中農大居第六位,篇均引用次數達到14.89,位居全國各科研院所之首。記者本來以為,張啓發會對團隊中某些老師的工作進行表揚。
他卻皺起眉頭,説:“我很焦慮,這些年輕人中將來會不會有領軍人物。”他説,你們看劉後利先生,都説他是兩個院士的老師,那麼將來評價我的工作,也要看學生中能不能出院士一類的大家。 [30] 
熱心管校園環境
張啓發在校園裏,還熱心“管”另外一件事校園環境。他希望,校園應該永遠綠色和諧。
他認為,廣大師生是校園的主人,應該用主人翁的姿態建設好自己的家園。自1992年以來,他不斷地利用各種機會為校園環境建設提意見和建議,呼籲和倡導要把華中農業大學建設成為綠色和諧的生態型校園。他還是武漢環境治理的“熱心人”。本地媒體多次想請他談談自己的科研成就,他都婉拒,但只要説是談談整治武漢環境,他一般都會答應。
一次,一名學生在校園馬路上隨手丟了一張廢紙,恰好被旁邊的一位老師看到了,這位老師立即皺起眉頭,批評丟廢紙的學生。一通數落讓這名學生臉上通紅,後來一問同伴才知道,批評她的竟然是張啓發院士。
在實驗室樓下有一塊草坪,學生為了抄近路,從草坪中穿行,張啓發發現後,親手製作了一塊警示牌讓人擺在草坪的顯眼位置,上寫:“草坪變小路,於心何忍?”
2007年10月,剛參加完十七大回來的張啓發給研究生作報告傳達十七大精神,談到生態文明的時候,專門説起愛護草坪和校園環境的問題,他説:“這個校園的環境是培養人,孕育人的,我覺得很重要”。
2009年2月,張啓發從印度的CCS University開會回來,隨後給全體校領導和生命科學技術學院的老師寫了一封信。他在信中寫道,這所大學所在的城市環境很糟糕,不誇張地講,髒得下腳都有些困難;但這所大學的校園環境卻管理得很好,井然有序,乾淨如歐美。他呼籲老師們都要像愛護自己的家樣來愛護校園環境,呼籲學校成立專門的工作組,對校園環境工作常抓不懈。 [31] 

張啓發捐資助學

2008年,張啓發院士獲湖北省科學技術突出貢獻獎。獎勵大會後,記者採訪時他問:“100萬元獎金您打算怎麼花?”張啓發説,捐出去,做獎學金!
其實,早在2003年年底,張啓發就將他獲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所得到的20萬港元獎金全部捐出來,在生命科學技術學院設立了啓發獎學金。他對學子們們説:“叫啓發獎學金不是要你們記住我張啓發,而是希望啓發你們思考自己為什麼學習。”2009年4月23日,他回到闊別多年的母校荊州中學,捐款5萬元設立獎學金,資助該校的學業優秀者和高分考取華中農業大學生命科學院的學生。 [29] 
2009年,張啓發院士為母校捐贈並設立獎學金 2009年,張啓發院士為母校捐贈並設立獎學金 [49]

張啓發主要成就

張啓發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張啓發系統分析了世界大麥遺傳多樣性,揭示了世界大麥遺傳變異的一些重要特點,闡述了世界栽培大麥東、西方獨立起源的觀點。應用分子標記系統分析了水稻雜種優勢與分子標記雜合度的關係,剖析了雜種優勢的遺傳基礎,揭示出大量的上位性遺傳效應,提出了上位性是雜種優勢的重要遺傳基礎的學術觀點。製作了高密度分子標記連鎖圖,定位了20餘個水稻重要主效基因和大量數量性狀基因。應用分子技術培育出抗白葉枯病的優良雜交稻恢復系、米質改良的不育系及延緩葉片衰老、產量潛力顯著提高的轉基因水稻 [8] 
  • 項目承擔
截至2017年,張啓發先後承擔了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規劃“973”項目,中國科學院學部諮詢項目等研課題50餘項。
時間
項目名稱
2021.12
功能基因組與水稻遺傳改良
2017.07
水稻體系功能基因組應用崗位科學家
2016.07
三系水稻雜種優勢組學特徵和調控網絡
2016.07
水稻抗逆性狀功能基因組研究
2016.07
水稻抗逆性狀功能基因組研究—2
2016.03
為亞洲和非洲資源貧瘠地區培育綠色超級稻(三期)
2016.01
長鏈非編碼RNA對水稻光敏感雄性不育的調控
2015.01
全基因組選擇育種技術引進C
2015.01
水稻等主要農作物功能基因組研究發展態勢分析
2014.01
以水稻為模式揭示雜種優勢的功能基因組基礎
2013.01
為非洲和亞洲資源貧瘠地區培育綠色超級稻(二期,子合同)
2012.01
水稻S5雜種不育和廣親和的遺傳與分子機理研究
2010.01
關注轉基因植物與食品安全
2010.01
基因組研究與水稻遺傳改良
2009.01
為非洲和亞洲資源貧瘠地區培育綠色超級稻(參加)
2008.01
綠色超級稻相關水稻基因功能的鑑定
2007.01
基因組研究與水稻遺傳改良
2007.01
稻種基因資源的功能鑑定及利用研究
2004.01
水稻抗旱研究:抗旱遺傳和標記輔助選擇
  • 成果獎勵
截至2017年,先後獲得湖北省自然科學一等獎5項,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2項。
時間
項目名稱
獎勵名稱
2002、2003、2007、2011、2015

湖北省自然科學一等獎
2013
水稻質量抗性和數量抗性的基因基礎與調控機理
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 [9] 
2016
水稻產量性狀的遺傳與分子生物學基礎
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 [10] 
  • 學術論著
截至2018年2月,張啓發出版中英文著作3部,在Proceedings of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中國科學發表論文200多篇。
主編書籍
出版日期
名稱
作者
出版社
2018.02
《綠色超級稻的構想與實踐》
張啓發著
北京:科學出版社
2015.02
《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農業生產體系的理論與實踐》
張啓發主編
北京:科學出版社
2013
Genetics and Genomics of Rice. Plant Genetics
and Genomics: Crops and Models
Zhang Q, Wing R
Springer
2009.12
《綠色超級稻的構想與實踐》
張啓發主編
北京:科學出版社
代表論文
時間
作者
論文名稱
期刊信息
2016
Zhang J, Chen LL, Zhang Q*, et al.
Extensive sequence divergence between the reference genomes of two elite indica rice varieties Zhenshan 97 and Minghui 63
Proc Natl Acad Sci USA 113:E5163—71
2015
Wang L, Sun S, Zhang Q*, et al.
Coordinated regulation of vegetative and reproductive branching in rice
Proc Natl Acad Sci USA 112:15504—15509
2015
Wang J, Yao W, Zhu D, Xie W, Zhang Q*
Genetic basis of sRNA quantitative variation analyzed using an experimental population derived from an elite rice hybrid
Elife 4:e03913
2014
Xu S, Zhu D, Zhang Q*
Predicting hybrid performance in rice using genomic best linear unbiased prediction
Proc Natl Acad Sci USA 111:12456—12461
2014
Yu H, Xie W, Li J, Zhou F*, Zhang Q*
A whole genome SNP array (RICE6K) for genomic breeding in rice
Plant Biotechnol J 12:28—37
2013
Gong L, Chen W, Gao Y, Liu X, Zhang H, Xu C, Yu S, Zhang Q*, Luo J*
Genetic analysis of the metabolome exemplified using a rice population
Proc Natl Acad Sci USA 110:20320—20325
2013
Ouyang Y, Zhang Q*
Understanding reproductive isolation based on the rice model
Annu Rev Plant Biol 64:111—135
2012
Zhou G, Chen Y, Yao W, Zhang C, Xie W, Hua J, Xing Y, Xiao J, Zhang Q*
Genetic composition of yield heterosis in an elite rice hybrid
Proc Natl Acad Sci USA 15847—15852
2012
Yang J, Zhao X, Zhang Q*, et al.
A killer—protector system regulates both hybrid sterility and segregation distortion in rice
Science 337:1336—1340
2012
Ding J, Lu Q, Ouyang Y, Mao H, Zhang P, Yao J, Xu C, Li X, Xiao J, Zhang Q*
A long noncoding RNA regulates photoperiod—sensitive male sterility, an essential component of hybrid rice
Proc Natl Acad Sci USA 109:2654—2659
2011
Li Y, Fan C, Xing Y, Jiang Y, Luo L, Sun L, Shao D, Xu C, Li X, Xiao J, He Y, Zhang Q*
Natural variation in GS5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regulating grain size and yield in rice
Nat Genet 43:1266—1269
注:*表示通訊作者
  • 專利成果
截至2017年,張啓發申請中國國家發明專利30多項,參與培育了一批水稻優良新品種,其中3個獲植物新品種權、7個通過國家和省級品種審定 [11] 
時間
專利名稱
2010102230673
水稻OsAPI5基因在育性控制中的應用
2010102342062
一種調控水稻株型的方法
2010101884586
一種控制水稻穀粒粒寬和粒重的主效基因GS5的克隆與應用
2010105350592
一種控制水稻株型,器官大小,根系及結實率性狀的XIAO基因的克隆與應用
2009101488666
水稻粳型雜種育性基因S5—j的分離克隆及應用
2009100623622
水稻OsRPA1a基因在育性控制中的應用
2009100620465
控制水稻纖維素合成的基因BC1L4作為水稻遺傳改良的應用
2008101970300
基因EcAAT在控制水稻穀粒品質中的用途
2008100469894
一個控制水稻成花轉換及抽穗期基因RID1的克隆及應用
2007100531994
一種控制水稻穀粒產量、抽穗期和株高的多效性基因Ghd7的克隆及應用
2009101488670
水稻秈型雜種育性基因S5—i的分離克隆及應用
2007100535529
水稻廣親和基因S5的分離克隆及應用
2006100185766
一種水稻冷害基因及應用
2006100185751
一種控制水稻花粉育性基因及應用
2006100185484
一種鑑定白化苗基因型愈傷的方法
2006100185450
控制水稻分櫱的基因及用途
2006100181074
一種控制水稻穀粒粒長和粒重的主效基因GS3及其應用
2006100181040
一種控制水稻抽穗期基因及其應用
2006100181055
水稻木質素合成基因FC1及應用
2005100199957
一個被二化螟取食特異誘導表達的的水稻啓動子及應用
2005100198136
一種調控水稻赤黴素合成的轉錄因子基因OsHOX4及其應用
2005100198140
一種調控水稻赤黴素合成的轉錄因子基因OsYAB1及其應用
2006101417027
一種適用於秈稻離體培養的分化培養基
2004100133457
一種秈稻的離體培養方法
2004100133442
利用農桿菌介導的培育秈稻轉基因植株的方法

張啓發人才培養

  • 主講課程
張啓發在華中農業大學生命科學技術學院為學生講授《生命科學導論》、《創新雙百科研案例課題》、《基因組研究與作物遺傳改良》等課程。2016年起,華中農業大學《科學道德與學術規範》作為研究生新生入學的第一課開課,張啓發作為華中農業大學學術道德委員會主任,擔綱第一講。
  • 團隊建設
張啓發領導和創建的 “基因組研究與水稻遺傳改良” 創新團隊,是湖北省第1個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支持的優秀創新羣體。多年來,團隊以水稻的基因組研究與遺傳改良為總體目標,針對中國水稻生產中的主要問題,建立起一個較為完整的、上中下游緊密結合的多學科水稻科學研究體系,在基因圖譜、雜種優勢的生物學基礎、種質資源的鑑定和新基因的發掘、重要基因的分離克隆、功能基因組和分子技術育種等研究領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成果。
  • 指導學生
時間
畢業論文
作者
備註
2014
水稻雜種不育及廣親和的基因互作研究
楊江義
省優論文
2014
水稻多效性基因 Ghd7 的克隆和功能分析
翁小煜
校優論文
2014
水稻基因和sRNA表達數量位點研究與調控網絡構建
王佳
校優論文
2013
水稻光敏感核不育基因pms3的克隆與廣親和基因S5的功能研究
丁寄花
省優論文
2013
水稻雜種不育及廣親和的基因互作研究
楊江義
校優論文
2012
水稻光敏感核不育基因pms3的克隆與廣親和基因S5的功能研究
丁寄花
校優論文
2012
基於表達譜芯片和新一代測序技術的高通量基因分型方法的開發
謝為博
國優提名
2011
水稻反轉錄轉座嵌合基因演化模式研究
章成君
校優論文
2011
基於表達譜芯片和新一代測序技術的高通量基因分型方法的開發
謝為博
省優論文
2011
水稻雜種育性基因f5的克隆及高通量分子標記技術的開發與應用
喻輝輝
校優論文
2010
基於表達譜芯片和新一代測序技術的高通量基因分型方法的開發
謝為博
校優論文
2009
水稻T—DNA插入突變體的構建及同源染色體配對基因PAIR3的分離與鑑定
袁文雅
校優論文
2005
水稻抗白葉枯Xa4基因及其等位基因的克隆及相關基因家族的分析

國優提名
參考資料來源:

張啓發榮譽表彰

截止2019年3月,張啓發先後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2項(序4、序1)、國際作物科學學會傑出科學家獎、2018年度“未來科學大獎-生命科學獎”等國內外重要科技獎勵和榮譽30餘項。 [70] 
獲得的部分榮譽/表彰
時間
榮譽/表彰
來源
1993年
瑞典國王Baudouin獎

1994年
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稱號

1998年
中國青年科學家獎

1999年
中國科學院院士
[8] 
2000年
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

2002年
湖北省勞動模範

2003年
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

2005年
加利福尼亞大學戴維斯分校傑出校友獎

2007年5月
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
[6] 
2008年
湖北省科學技術突出貢獻獎
[2] 
2012年
國際作物科學學會傑出科學家獎

2018年9月
未來科學大獎”生命科學獎
[3] 

張啓發社會任職

時間
擔任職務
2007年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

美國弗吉尼亞理工學院暨州立大學兼職教授

美國麥克耐特基金會植物學國際合作計劃專家委員會委員

美國洛克菲勒基金會水稻生物技術國際合作計劃科學顧問委員會委員

亞洲水稻生物技術合作網絡指導委員會主席

教育部國家生命科學與技術人才培養基地建設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編委

《Current Opinion in Plant Biology》編委

《BMC Genomics》編委 [12] 

華南農業大學節水抗旱稻綠色產業研究院學術委員會委員 [72] 

張啓發人物言論

2002年9月,張啓發院士在科協年會報告中説:“凡是經過國家批准進行研發並商品化生產的轉基因食品都是安全的!” [55] 
2006年9月,張啓發院士説,我們認為轉基因技術對第二次綠色革命的實現會起到決定性的作用。張啓發表示,轉基因食品是有史以來評價最透徹、管理最嚴格的食品。凡是經過政府批准上市的轉基因食品均是安全的。“請大家相信政府批准審查上市的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同時,我們的希望是:讓轉基因作物造福人類。” [23] 
就海南如何發展熱帶農業科研,張啓發院士建議:海南的農業科研機構可以尋找內地高水平的對口機構進行合作,這樣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助於在較短時間裏提高科研水平。 [56] 
2009年6月18日,張啓發院士接受人民日報採訪,他表示:“現在市場上的大米,大量存在農殘超標等問題,是吃化肥、農藥超標的大米安全,還是吃少施農藥、化肥的轉基因大米更安全?” [19] 
2010年2月22日,張啓發院士説:“食用轉基因大米帶來的危險,不會比喝水更大。” [58] 
2010年2月25日,張啓發院士表示:轉抗蟲基因水稻不僅能有效控制螟蟲等鱗翅目害蟲危害,保障水稻增產,還能減少80%的化學農藥用量。 [17] 
2011年,張啓發接受《人民日報》採訪時表示,“從開始研發到2009年頒發安全證書,整個過程長達近15年。其中,成果完成僅用了4年,而包括安全性試驗在內的各種試驗就用了11年。這表明科學家和國家對轉基因水稻的研發極為慎重,管理極為嚴格。” [68] 
2011年9月,張啓發院士指出,“研究轉基因水稻並不是個人的興趣決定的。作為一名科學家,選擇研究領域必須瞄準國家的戰略需求。” 張啓發説,長期以來,我國農業生產中存在資源消耗大、環境污染嚴重的問題。具體到水稻領域,當務之急就是要減少農藥、化肥的使用,減少農藥殘留和對環境的污染,在確保稻米數量安全的同時,也保證稻米的質量安全。研究轉基因抗蟲水稻,正是為了滿足這個實際需要。 [24] 
2013年10月9日,張啓發院士説:“推動轉基因水稻產業化不能再等,再遲緩就是誤國。轉基因產業化發展不起來,則商業發展不起來,反過來對科研影響也非常大”。 [22] 
張啓發院士在2021中國種子大會暨南繁硅谷論壇上作主旨報告 張啓發院士在2021中國種子大會暨南繁硅谷論壇上作主旨報告 [62]
2013年10月20日,張啓發院士稱,轉基因水稻產業化的決策不應依靠民意,而應按照法規和程序走,農業部作為主管部門不敢拍板會導致轉基因水稻產業化錯失良機。張啓發説:“當前的困境是國家轉基因產業化的發展停滯,無法實現轉基因水稻的產業化,我個人認為,錯失重大機遇。” [18] 
2013年11月30日上午,張啓發院士作報告説,“從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説發表後到今天,物種的定義仍不太明確。目前的説法是有了生殖隔離,才產生了不同的物種。生殖隔離是維持生物界分門別類的很重要的基礎。” [35] 

張啓發人物評價

張啓發致力於應用生物技術進行作物改良,從保障中國糧食安全,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高度,提出並實施了“少打農藥、少施化肥、節水抗旱、優質高產”的“綠色超級稻”戰略構想,為推動“綠色超級稻”的培育和產業化進程做出了突出的貢獻。專注於水稻功能基因組、雜種優勢的遺傳和分子基礎等研究工作,取得系列重大成果,在國際上產生了很大影響,是中國植物基因組和農業生物技術主要先驅者和帶頭人之一 [13] (湖北省人民政府評)
張啓發專注於植物基因組、重要基因的分離克隆、雜種優勢的遺傳和分子基礎等研究工作,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果,在國際上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同時,他致力於應用生物技術進行作物改良,從保障中國糧食安全,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高度,提出並實施了“綠色超級稻”的戰略構想,為推動“綠色超級稻”的培育和產業化進程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14] (鳳凰資訊評)
獎學金的創立者張啓發老師為了自己的熱愛的事業,全心全意,獻身科學,一年四季都呆在實驗室裏,幾十年如一日,這是非常難得的。大家都敬佩張老師學術上的成就,他做人的態度更值得大家學習 [47]  。(李忠雲

張啓發人物影響

2009年張啓發回母校荊州中學時,專門捐款和母校一起設立了“啓發獎學金”,資助優秀畢業生和報考華中農業大學生命科學院的學生 [12] 
啓發石平基金是一項公益性、非盈利的定向獎學助學基金,由張啓發院士、王石平教授等共同捐資設立。 [65]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