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張問敏

鎖定
張問敏先生,男,長期擔任我國經濟理論界著名刊物《經濟研究》的編輯,同時還主編出版《中國經濟大論戰》、《經濟研究資料》等多種國內外很有影響的叢書和內部資料,1994年獲得孫冶方經濟科學獎
中文名
張問敏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937年7月
職    業
編輯

張問敏個人簡介

張問敏,1937年7月出生,籍貫河北淶水,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編審。《經濟研究》編輯部編審。主要研究經濟思想
生,為我們這所正在大踏步前進的新型大學平添了幾分耀眼的色彩。
張問敏先生在學界有很大的影響,也是青年學生和理論工作者的良師益友。我院經濟系靳共元主任和張問敏先生是多年的忘年之交。早在上個世紀80年代初期,理論界和經濟界籌辦孫冶方經濟科學基金會時,當年不到30歲的靳共元向基金會捐款,而被張問敏、冒天啓等一些工作人員所認識。十多年以後,他們有幸在一個學術會議上相見,開始了長期的學術交往。2003年11月25日—27日,通過張問敏先生,靳共元當時所在的學校,邀請了包括劉國光、張卓元等著名經濟學家在內的多位孫冶方經濟科學基金會的專家學者,參加在太原召開的學術會議,並且初步商定了合作辦學報等重要事項。靳共元教授來我院工作後,張問敏先生表示積極支持,併為他在這裏寫的專著《資本新論》第二版作序。2010年4月,靳共元和他的同事去京津冀地區獨立學院考察時,順道看望張問敏先生。他提出了贈送《經濟研究》全套珍藏資料的想法。

張問敏學術觀點

改革開放3O年來,我們對“資本”這個重大的基礎性範疇經歷了抵制批判一爭論辨析一合理認識一逐步利用的認知與實踐過程,初步形成了在現實條件下大家都能接受的資本和剩餘價值的一般性認識。這種認識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產生了巨大影響,在深層次上制約着改革和開放的規模和速度。毫無疑問,這是3O年來理論界最引人注目的事情之一,涉及到許多熱點與難點問題。改革開放之初的20世紀80年代,在《中共中央關於經濟體制改革決定》的影響下,對勞動力是否是商品的討論持續了很長一段時間,為社會主義條件下合理使用“資本”範疇營造了初步的氛圍。90年代初,黨的十四屆三中全會通過了關於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決定,第一次在黨的最高文件中正面使用了“資本”範疇。與此同時,理論界也在探討社會主義資本範疇的理論依據。老一輩著名的經濟學家宋濤、蔣學模、衞興華等在《經濟研究》、《高校理論戰線》等各種有影響的報刊雜誌上積極闡明自己的看法,還有眾多的學者也高度關注社會主義條件下的“資本”和“剩餘價值”理論,並努力尋求系統全面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