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張含輝

鎖定
張含輝(1900~1933)陝西興平人。原名松山,字藴山。早期革命活動家。1920年從興平縣高小畢業考入西安省立三中學習。1924年經魏野疇介紹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25年下半年,由共產主義青年團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 [1]  歷任陝西省學聯主席、全國學聯審查委員、共青團西安地委委員、陝西農民協會常務委員兼軍事部長、中共陝西省委農委代理書記、省委候補委員等,是大革命時期陝西著名的羣眾領袖。曾任中共山東臨時省委書記,山東省委書記兼組織部長。
中文名
張含輝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籍    貫
陝西興平
1920年從興平縣高小畢業考入西安省立三中學習。1924年經魏野疇介紹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25年下半年,由共產主義青年團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成為魏野疇的得力助手,在校負責學聯工作。同年5月,他和張秉江、高克林等人在魏野疇的領導下,發動了西安各校學生聯合會開展驅逐軍閥吳新田的鬥爭。6月中旬,上海發生“五卅”慘案,激起全國人民的極大憤慨。7月7日,三原召開了全省學生第一屆代表大會,張含輝參與了大會的籌備和領導工作。會議通過了張含輝等人起草的十餘項反帝反封建議案。張含輝在會上當選為陝西省學生聯合會主席。10月,與張仲實代表陝西學聯出席了全國學聯第二次會議。
1927年1月,國民黨陝西省第一次代表大會在西安召開,成立正式省黨部,張含輝被選為中國國民黨陝西省黨部執行委員兼農民部部長,後又被推選為農民委員會委員。在此期間,中共陝甘區委成立,張含輝又被派往渭南擔任渭南地委委員。1927年蔣介石叛變革命以後,中共陝甘區委為了組織領導陝西工人運動,成立了陝西總工會,張含輝等13人被選為執行委員。
1930年12月,在黨組織處於及其為難之時,中共山東省臨時省委成立。張含輝任山東省委書記。他知難而進,辛勤工作。1931年4月,由於叛徒出賣,省委機關遭到破壞,他逃出虎口到了上海,向中央彙報了山東的工作。下半年,黨中央派張含輝回陝西開展革命工作。先後被派去鄧寶珊部教導隊和楊虎城警衞團開展兵運工作。常為警衞團辦理機要事件。
1933年4月,張含輝受黨組織的委託,以孫蔚如部隊代表的身份前往駐紮在四川北部的紅四方面軍總部聯絡並商議有關問題。任務完成後迴歸途中,在南鄭縣兩河口附近被地方民團團長徐耀明逮捕。他沉着冷靜,毫不畏懼,臨刑大義凜然,視死如歸,高呼口號,英勇就義。時年僅33歲。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