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張同鈺

鎖定
張同鈺(1919-1998.10.20)曾用名劉子錚。出生於河北省文安縣縣城的貧苦農民家庭。193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抗日戰爭時期,曾任馬本齋領導的回民支隊政。解放戰爭時期,在吉林省曾任吉北專署副專員、省糧食局局長等職。
中文名
張同鈺
籍    貫
直隸(今河北)文安
出生日期
1919年
逝世日期
1998年10月20日

目錄

張同鈺人物經歷

張同鈺6歲入小學讀書。8歲時因家貧而輟學,隨母親在天津靠母親做紡紗工度日。1933年,父母靠東借西湊,使他重新人學讀書。高小畢業後,到天津百城書局印刷廠學徒。1934年考入文安縣簡易師範。期間,他受革命思想的影響。開始信仰共產主義。1938年5月,他與同學、同鄉10餘人參加八路軍冀中軍區獨立二支隊,從此走上了抗日救國的道路。同年6月,他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12月,任獨立二支隊一營教導員。1939年4月,調任冀中軍區第一軍分區衞生部政治委員。同年8月,調二十一團任三營教導員。不久,隨部隊南下,轉戰冀魯豫,與日軍進行艱苦卓絕地鬥爭。1940年10月,他任二十一團政治處主任、團代政委。參加指揮收復古云集的攻堅戰。1941年11月,他與團長率部參加由楊得志司令員親自佈置和指揮的東北莊戰役,順利完成圍攻的任務。1942年,日軍5月“大掃蕩”之後,由馬本齋領導的回民支隊從冀中軍區經冀魯邊區於8月轉戰到冀魯豫。9月,黨組織派他到回民支隊任政委。他同馬本齋一起領導回民支隊同日軍開展了頑強的鬥爭。1944年7月,他離開回民支隊,入延安中央黨校三部學習。
1945年8月,他隨陝甘寧邊區幹部大隊奔赴東北,到遼寧省遼中專署任副專員。1946年2月,調任鞍山市市長。同年5月,東北局決定在吉林省成立雙陽、九台、德惠戰勤工作團,他任副團長兼德惠縣委組織部部長。同年7月中旬,吉北地委、專署、軍分區組建,他任專署副專員。在地委領導下,他積極參加動員青年參軍、參戰,動員羣眾支援前線。為組織財政收入,專署設置了貿易局,他兼任局長。他奔波榆樹、山河屯兩地,組織運輸,向蘇聯出口大豆。1947年2月,在繁重的支援“三下江南”的戰勤工作中,他領導貿易局完成了1.5萬噸大豆的出口任務,受到上級表揚。同年3月,東北行政委員會要求吉北地區在3月至4月上旬前完成2萬噸到2.5萬噸大豆的出口任務。每天要供給25車皮。他領導貿易局的同志克服各種困難,按時完成了東北行政委員會下達的2.5萬噸大豆出口任務。同年11月,他任吉林省糧食局局長。他積極為革命戰爭籌集糧款,為中國人民解放事業作出了應有貢獻。
1948年11月,東北全境解放後,他於1949年初隨南下幹部大隊南下。6月,任江西省九江市市長兼軍管會主任。7月,任江西省工商廳副廳長。1950年3月,調任中南有色金屬管理總局副局長。1952年12月,調國家地質部工作,先後任計劃司副司長、司長、部長助理、辦公廳主任等職。1962年,任地質部地質科學院黨組書記、副院長。1964年11月,他當選為第三屆全國人大代表並出席人代會。1966年3月,他任地質部副部長。“文化大革命”中,他受到批鬥和迫害。1975年,他恢復工作後,任國家地質總局副局長。1979年8月,他任地質部副部長、黨組副書記,兼任中國地質工程公司董事長、中國地質經濟學會會長、名譽會長。1983年4月,任地質礦產部顧問。1995年7月,他離職休養。
1998年10月20日,張同鈺因病逝世,終年79歲。 [1] 
參考資料
  • 1.    中共吉林省委黨史研究室編,吉林黨史人物傳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06,第100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