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張劭

(三冕博士)

鎖定
張劭(1906—1987),乳名基劭,又名劭農。出生於河南省洛陽市洛寧縣聶墳村,1933年河南大學醫學院畢業後以優異的成績考入英國雷斯德醫學研究院。著名醫學家,英國皇家醫學院終身院士。 [1] 
中文名
張劭
別    名
基劭
出生日期
1906年
逝世日期
1987年

張劭個人經歷

張邵博士 張邵博士
1936年在英國雷斯德醫學研究院獲藥物化學博士、醫學治療博士;1937年應邀到美國聖約翰霍普金氏醫學院任研究員,兩年再獲美國生物化學博士,至此被譽為“三冕博士”。
1940年受英國曼徹斯特醫學院邀請任教,被任命為“正大教授”(最高一等的最高一級)。風華正茂的張劭,以他在醫學、藥學領域裏遊刃有餘的博學為青黴素的發明與研製作出了不可或缺的貢獻,成為青黴素研製中的中堅,並以輝煌的業績被長期歧視華人的大英帝國授予英國皇家醫學會的終身會員資格,成為早期太平洋地區醫學會僅有的4名華人會員之一。
1950年,張劭博士放棄國外的優裕生活回到上海,任上海生物化學制藥廠廠長兼總化驗師。
1951—1958年受到不公正待遇,1959年後展轉於河南省洛寧縣偏遠貧瘠的呂家坡村繼續用土瓦罐研究中醫藥。
1982年獨自合成三十烷醇而受到當地政府的重視,在時任河南省委領導的羅幹同志的關懷下恢復工作,被聘為洛陽地區生物化學藥廠(新春都藥業前身)總工程師。
1985年研製出橫跨中藥、西藥、生物化合藥三大學科理論的濟世良方“養命寶”(玉金方曾用名),震驚海內外。
1987年81高齡的張劭在洛陽研製抗癌特效藥“新生一號”的工作中積勞成疾病,抱憾而逝……
張劭自幼聰慧,1929年考入河南中山大學醫科,在學校學習認真,成績優異,受到老師的讚揚。1933年畢業於河南大學醫療系,獲學士學位,留校任助教。後赴英國、美國等地留學,先後獲得英國雷思德研究院藥物化學博士學位、美國聖約翰研究院生物化學博士學位、英國皇家醫學院醫學博士學位,成為名副其實的“三冕博士”。1939年任英國曼徹斯特醫學研究院副教授、教授、正大教授;①並加入英國皇家醫學會,成為永久會員。他在英國工作期間,在研製青黴素的工作當中,取得了突出的成就,為全人類的身體健康作出了重大貢獻,鑑於他所作出的貢獻,張劭被英國政府任命為英國皇家醫學院院士、博士生導師。成為太平洋地區醫學會僅有的四名華人會員之一。1940年6月回國,在上海協助赫顯理博士主持遠東雷思德分院的工作,任副院長,同時兼任上海同仁醫院特約醫師,並先後任中國生物化學制藥廠總經理、美亞培製藥廠駐遠東總代表、美亞培藥廠總經理及醫療電器經理等職。
1950年,張劭出任上海生物化學制藥總廠的廠長兼總化驗師,他躊躇滿志,繼續攻克心臟心血管疾病和癌症這兩大醫學難題,以此來報效祖國人民。由於他在國外多年,對國內的深刻變化尚未了解,政治上幾乎空白。他競書生氣地認為:為製藥治療,而不是為開設煙館,可以進行麻醉劑原料的買賣。因而給香港一製藥廠介紹收購大煙的生意。結果以“居心不良”為名,入獄8年。獄中獲知他的學生羅馬尼亞的藥學家阿斯朗發現了H3藥物轟動歐洲,他深深為中國人惋惜。8年後,他戴着“地主”的帽子出獄回到鄉下老家。看到農民為缺醫少藥而受難,他決心用自己的醫學知識,解除老百姓的病痛,由於他醫術高超,在當地很快成為一位了不起的名醫。
1982年春,時任河南省委副書記的羅幹同志得知張劭的經歷後,立即批示:迅速落實政策,讓博士歸隊。70多歲的張劭謝絕了北京、上海、廣州等多家科研單位的邀請,甘與春都集團結緣,在洛陽市肉類冷凍廠生物化學藥廠從事研究工作,成了洛陽生化製藥廠的總工程師。20世紀80年代初期,張劭發明了植物激素30烷醇等,填補了中國在這個領域的空白。他研製出的保健藥品“養命寶”、“玉金方膠囊”通過國家鑑定,暢銷國內外。
當他潛心攻克他的下一個科學命題“抗癌l號”時,因喪女別妻的家庭悲劇,再加上他嘔心瀝血的勞累,1987年,河南大學優秀學子、中華醫學會會員、英美三冕博士張劭先生病逝於河南洛陽,享年79歲。 [1] 

張劭主要著述

張劭博士一生勤於著述:主要著述有《生物化學大綱》、《血液化學》、《藥理學》、《病理學》、《細菌學》、《實驗物理論斷學》等。翻譯的醫學著作有《西賽爾內科學》、《三大解剖學在外科手術之應用》、《醫典》等。
參考資料
  • 1.    劉衞東主編,河南大學百年人物誌,河南大學出版社,2012.08,第19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