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張凡

(美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會士、英國皇家化學會會士、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復旦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鎖定
張凡,1977年12月出生,美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會士、英國皇家化學會會士、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教育部青年長江學者、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中組部青年拔尖人才(萬人計劃),上海市曙光學者,復旦大學化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 [1]  [3-4] 
2008年張凡獲復旦大學化學系理學博士學位;2008年—2010年在美國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化學與生物化學系作博士後;2010年8月通過復旦大學人才引進計劃加入復旦大學化學系;2012年任復旦-陶氏化學聯合研究中心副主任;2013年底任復旦大學化學系教授;2020年任上海市生物醫學檢測試劑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6]  2024年3月當選美國醫學與生物工程院會士。 [9] 
張凡主要研究領域包括生物成像分析,生化分析與生物傳感。 [1] 
中文名
張凡
出生日期
1977年12月
畢業院校
復旦大學
學位/學歷
博士
職    業
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
美國醫學與生物工程院會士(2024年)

張凡人物經歷

1977年12月,張凡出生。
2008年,獲復旦大學化學系理學博士學位。
個人照
個人照(4張)
2008年—2010年,在美國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化學與生物化學系作博士後。
2010年8月,通過復旦大學人才引進計劃加入復旦大學化學系。
2010年8月—2013年12月,任復旦大學化學系副研究員。
2012年,協調成立復旦—陶氏化學聯合研究中心,任研究中心副主任。
2013年底,任復旦大學化學系教授。
2017年11月,獲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 [1] 
2020年,任上海市生物醫學檢測試劑工程研究中心中心主任。 [6] 
2024年3月,當選美國醫學與生物工程院會士。 [9] 

張凡主要成就

張凡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張凡主要從事於稀土近紅外熒光納米探針和有機分子探針的設計合成以及生物醫學診斷分析。 [2]  針對生物醫學熒光成像分析中背景熒光干擾嚴重、成像穿透深度較淺以及多重成像分析精度較低等科學問題,成功建立了近紅外多重成像分析方法,不僅實現了信噪比和組織穿透深度的大幅提升,而且實現了多指標高通量檢測,從探針設計和化學合成、光學成像儀器搭建及其生物醫學分析應用等方面均獲得了創新性的研究成果。 [1] 
張凡聚焦波長大於1000nm的近紅外熒光探針設計與合成、成像儀器的開發以及生物醫學檢測等方面的研究,不僅實現了活體深組織高分辨率成像,而且解決了活體多指標檢測難題。 [5] 
  • 承擔項目
截至2022年2月,張凡作為骨幹成員參與了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基礎科學中心項目,國家重大研發計劃子課題,主持了上海市重大研究計劃,國家傑出青年基金項目等多項重要項目。 [7] 
  • 學術論文
據2024年4月復旦大學技術轉移中心官網數據,張凡發表SCI論文100餘篇,他引20000餘次,累計超過30篇論文入選ESI高被引論文。 [3] 
作者
論文名稱
刊物
時間
Wang, R.、 Zhou, L.、 Wang, W. X.、 Li, X. M.、Zhang, F.
In vivo gastrointestinal drug-release monitoring through second near-infrared window fluorescent bioimaging with orally delivered microcarriers.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17年
Li, X. M.、Guo, Z. Z.、 Zhao, T. C.、Lu, Y.、Zhou, L.、Zhao, D. Y.、Zhang, F.
Epitaxial Seeded Growth of Rare-Earth Nanocrystals with Efficient 800 nm Near-Infrared to 1525 nm Short-Wavelength Infrared Downconversion Photoluminescence for In Vivo Bioimaging.
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2016年
Yao, C.、Wang, P. Y.、Li, X. M.、Hu, X. Y.、Hou, J. L.、Wan, L. Y.、Zhang,.
Near-Infrared-Triggered Azobenzene-Liposome/Upconversion Nanoparticle Hybrid Vesicles for Remotely Controlled Drug Delivery to Overcome Cancer Multidrug Resistance.
Advanced Materials
2016年
Zhou, L.、Wang, R.、Li, X. M.; Yao, C.、Wang, C. L.、Zhang, X. Y.、Xu, C. J.、Zeng, A. J.、Zhao, D. Y.、Zhang, F.
Single-band upconversion nanoprobes for multiplexed simultaneous in situ molecular mapping of cancer biomarkers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15年
Li, X. M.、Zhang, F.
Lab on upconversion nanoparticles: optical properties and applications engineering via designed nanostructure
Chemical Society Reviews
2015年
Wang, R.、Li, X. M.、Zhou, L.、Zhang, F.
Epitaxial Seeded Growth of Rare-Earth Nanocrystals with Efficient 800 nm Near-Infrared to 1525 nm Short-Wavelength Infrared Downconversion Photoluminescence for In Vivo Bioimaging
Angewandte Chemie-International Edition
2014年
資料來源: [4] 
  • 出版專著
截至2021年4月,張凡出版英文專著2部(德國Springer出版社/英國皇家化學會出版社)。 [2] 
  • 科研成果獎勵
截至2021年4月,張凡獲得教育部自然科學一等獎、上海市科技進步獎、上海市青年英才科技獎、上海市優秀博士論文獎、復旦大學優秀博士論文獎等獎項。 [2]  [4] 

張凡人才培養

  • 講授課程
張凡講授課程有功能材料研討型、功能分子材料與生物材料、先進化學材料改變生活。 [4] 
  • 培養理念
張凡指導學生開展研究時強調,科學研究的課題可以窄而深,但知識不可以窄而深,絕對要寬了才能深得下去,否則不能同時具有發散性思維和收斂性思維。 [7] 
  • 培養要求
張凡要求學生每兩週提交一份工作彙報,他會當晚全部看完並一一回複意見;對於學生將欲投稿的稿件,他會進行十幾二十輪次的不斷修改,並且要求學生把所能想到的問題都要在投稿前解決了才能投出;他嚴格要求學生們,如果在做實驗,人就不能離開自己的實驗操作裝置。 [8] 

張凡榮譽表彰

時間
榮譽表彰
2024年
美國醫學與生物工程院會士
2022年
2022年“科學探索獎”
2018—2020年
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學者
英國皇家化學會會士
上海市科技啓明星
侯德榜化工科技獎
資料來源: [4-5] 

張凡社會任職

時間
社會任職
2021年
民進上海市新會員第一支部主委
2016年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第333期青年科學家論壇大會執行主席
2015年
第七屆世界生物醫學大會國際學術委員會成員
《Nano Biomedicine and Engineering》編委
《中國科學-化學》編委
Frontiers in Chemistry (Nanoscience Section) 執行主編
《Current Nanoscience》副主編
資料來源: [4]  [7] 

張凡人物評價

張凡教授關於近紅外研究的新發現和活體深組織成像的新方法取得了廣泛國際學術影響,推動了近紅外光學成像領域的快速發展。(復旦大學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辦公室 評) [5] 
張凡的成功離不開他對科研的認真和超乎常人的勤奮。他在近紅外光學活體成像分析方面的成果受到了中國國內外同行廣泛認可和高度評價,推動了近紅外熒光成像分析領域的快速發展。(民進上海市委 評) [7] 
張凡在分析化學領域表現卓越。張凡課題組在近紅外化學探針製備、成像儀器搭建以及活體熒光壽命成像技術等方面實現了一次次突破,為生物醫學分析研究做出重大貢獻。(復旦大學 評) [8]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