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張冠李戴

(漢語成語)

鎖定
張冠李戴,是漢語的一則成語,出自明·田藝蘅留青日札》卷二十二《張公帽賦》。 [1] 
意為將姓張的人的帽子戴到姓李的人的頭上,將這一方涉及的事情安插給那一方,比喻認錯了對象,弄錯了事實。它在句子中可作謂語、定語、狀語,口語、書面語通用,多含貶義。 [1]  [3] 
中文名
張冠李戴
拼    音
zhāng guān lǐ dài [1] 
近義詞
指鹿為馬顛倒是非
反義詞
無可非議毫釐不爽
注    音
ㄓㄤ ㄍㄨㄢ ㄌㄧˇ ㄉㄞˋ [1] 
出    處
《留青日札》
語法功能
作謂語、定語、狀語

張冠李戴成語出處

明·田藝蘅《留青日札》卷二十二《張公帽賦》:“諺雲:‘張公帽掇在李公頭上。’有人作賦雲:‘物各有主,貌貴相宜。竊張公之帽也,假李老而戴之。’” [1] 
後人由此提煉出一則成語“張冠李戴”。

張冠李戴成語故事

東昌有個牛醫的兒女名叫胭脂,又美麗又聰明,想嫁個好丈夫。而一般有身份的人家因她父親是個牛醫,瞧不起她家,所以遲遲沒訂婚。
一天,她送鄰歸王氏出門,見一少年經過,很有風度,他走遠了,胭脂還遠遠望着他。王氏説:“他是鄂秋隼秀才,跟你恰是一對,我給你做媒好嗎?”胭脂羞紅了臉,不答。但是心裏以為王氏真的會給她做媒,很喜歡。一等半月沒消息,胭脂飲食無味,病了。王氏來看她,問她病因,她不説。王氏猜到了,在她耳邊説:“我丈夫出門做生意了,等他回來,叫他去鄂家做媒,好嗎?”胭脂喜上顏色。
這王氏從小和宿生要好,嫁了人還和宿生往來。這夜宿生又來了,王氏便把胭脂為鄂生而害相思病的事告訴了他。宿生早知胭脂美麗,第二夜便翻牆進了胭脂家,自稱是“鄂生”,抱着她求歡。胭脂不肯,説:“你再不放手我就叫了!”宿生怕搞僵,只得鬆手。胭脂説:“我願做你的妻子,但決不能私通,你請媒人來吧!”宿生脱下她一隻鞋帶走了。宿生沒嚐到甜頭,於是又到王氏家睡覺,誰知把那鞋搞丟了,怎麼也找不到。王氏問他找什麼?宿生只好把經過告訴了王氏,誰知被窗外一個叫毛大的賊聽見了,恰恰毛大又拾到了鞋,大喜。
毛大聽到王氏話語的第二天夜晚,帶着那隻鞋子翻牆來到胭脂家欲圖不軌。胭脂父親聽得聲音,持刀追賊,反被毛大殺死。那隻鞋子丟在屍體旁。
第二天縣官追問這鞋怎麼會在屍體旁的,胭脂為父親悲痛至極,徑直説是“鄂生”脱去了。縣官把鄂生抓來,不容分説,一陣毒打,便把鄂生定為兇手,判死刑,報到濟南府。知府吳公很乾練,一看鄂生不像兇手,追問之下,才知鄂生根本不認識胭脂,胭脂卻曾託王氏做過媒。
於是把王氏抓來,逼問之下,供出是宿生假冒鄂生之事,於是宿生死罪難逃了。大家都稱讚吳太守英明。宿生雖脱履卻未殺人,負屈上告。學使施公反覆思考,接手此案。他把王氏找來,問她此事告訴過別人沒有,王氏説:”沒有。”“那麼有哪些人調戲過你呢?”王氏説出毛大等四人。施公把這人抓來,説:“我判斷兇手就是你四人之一,讓神來指出來!”於是在夜裏把廟壁塗黑,把人放入廟內,説:“誰是兇手,神會在他背上寫明的。”毛大心虛,怕神真的在他背上寫字,把背靠着牆,背染上了黑墨。第二天,施公説:“真兇是你!”不用拷打,毛大就招了。
於是宿生、鄂生都被釋放了,鄂生和胭脂結為夫妻。此案假中有假,“張公帽戴在李公頭上”,如果不仔細,險些冤殺鄂生或宿生。 [2] 

張冠李戴成語寓意

“張冠李戴”意味着弄錯了事實,在工作與學習中就是失誤或失實,造成這種失誤或失實的原因主要是沒有深入調查、核實,只憑印象,搞錯了對象和事實。這不僅會誤導他人,誤人子弟,甚至會危害黨的事業。因此,工作和學習要避免張冠李戴。 [4-6] 

張冠李戴成語運用

張冠李戴成文用法

“張冠李戴”用於比喻認錯了對象,弄錯了事實。這則成語在句子中可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貶義。口語、書面語通用,可修飾錯誤、笑話一類名詞。 [3] 

張冠李戴運用示例

明末清初·孫承澤天府廣記·錦衣衞》:“彼卑官小卒,以衙門為活計,惟知嗜利,鮮有良心……甚至張冠李戴,增少為多,或久禁暗處,或苦打屈服。” [1] 
現代·沈從文邊城》十四:“但老船伕卻作錯了一件事情,把昨晚唱歌人‘張冠李戴’了。” [1] 
參考資料
  • 1.    張冠李戴的解釋|張冠李戴的意思  .漢典網[引用日期2018-09-27]
  • 2.    鄭永安編著.中華成語典故.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2011:444-446
  • 3.    史有為主編.成語用法大詞典[M].大連:大連出版社,1997:1221-1222
  • 4.    王美波.“張冠李戴”引發的思考[J].當代勞模,1995(5):18
  • 5.    李棟臣.引文切忌張冠李戴[J].寫作:中學版,2007(21):23-26
  • 6.    雷欽禮.統計學的“張冠李戴”及其啓示[J].中國統計,2003(3):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