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張其雄

(革命烈士)

鎖定
張其雄(1903—1927),黃埔軍校第一期畢業。別號書倉,化名石傑,湖北廣濟人。廣濟縣立梅川初級中學,湖北省立第一師範學校、武昌中華大學、上海大學社會學系肄業。曾任湖北全民通汛社記者,《反響》週刊編輯。1924年入廣州黃埔軍校第一期,編入第一隊學習,任第一中隊中共黨小組長,中共黃埔軍校特別支部組織委員。北伐戰爭中任國民革命軍第八軍政治部副主任兼秘書長、政治部黨代表,授陸軍少將軍銜。
1926年10月10日攻克武昌後,因操勞過度,寢食失時,肺病猝發,吐血不止,經搶救無效,於前敵指揮部逝世。
撰文有《東征時期之政治工作概略》(刊於1926年2月《軍事政治月刊》第2期)。 [1] 
中文名
張其雄
別    名
石傑
出生日期
1903年
逝世日期
1927年
畢業院校
湖北省立第一師範學校
出生地
湖北省廣濟(今武穴

張其雄人物經歷

張其雄,乳名張書,化名石傑,號書倉,1903年5月4日出生於湖北省廣濟縣(今武穴市)南泉鄉張德先垸的一農民家庭。自幼喪父,靠母親節衣縮食撫養成人。
1918年秋,張其雄考入廣濟縣梅川初級中學。他學習很刻苦,總是第一個完成作業。他寫文章,構思新穎,議論恢弘,冠於全校。一次,校長在全校400餘人的大會上朗讀他的文章,豎指贊稱: “書倉書倉,你不愧為裝書之倉啊!將來定為國家棟梁之材!”
五四運動爆發後,張其雄從這場偉大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運動中看到了拯救祖國、解放勞苦大眾的希望。
1920年春,他在廣濟縣梅川中學與朱謨等人組織“愛國會”,宣傳新文化、新思想、他為“愛國會”寫的誓言是:“國事蒼茫,倭寇猖狂。鐵血兒郎,要及時起,奮發圖強;要陣前死,槍下倒,彈中亡。”他曾帶領“愛國會”成員上街遊行,從校園到街頭,登台演説,散發傳單,張貼標語,領呼口號:“打倒北洋軍閥!”“打倒日本帝國主義!”“反對賣國條約!”並帶領學生上街查封日貨,搗毀商會,組織學生痛打縣知事張松溥,驅逐鎮壓學生運動的校長楊時若。
1921年秋,張其雄在鄧雅聲的資助下,考入湖北省第一師範學校。由於他在省一師出類拔萃,積極投身反對軍閥的政治鬥爭,很快得到董必武、李漢俊的賞識,並介紹他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此後,他一面刻苦讀書,一面積極開展革命活動。每逢星期天,他同惲代英分頭約集各校進步學生,到共進中學或中華附中,聆聽董必武和李漢俊講授《資本論》,並擔任課外輔導員。他在武昌撫院街廣濟學社主辦《武漢學生通訊社》,抨擊時弊,不久被警方查封。暑假回鄉時之後,又發起組織“一五”學生會(高小石屋班畢業同學組成),宣傳革命道理。他還參加了“勞動組合書記部”長江分部,負責工運。 [2]  [3] 
1923年,京漢鐵路二七大罷工開始時,他日夜守在車站。二七慘案發生後,他積極參加善後工作。因他撰寫文章揭露反動軍閥蕭耀南和警方屠殺工人的罪惡行為和參與高君宇和羅章龍彙編的《京漢工人流血記》組寫文章,而遭到反動當局的搜捕,最後被迫離開武漢到上海。
1924年5月,中共漢口地委選送張其雄赴廣州黃埔軍校第一期學習。在軍校裏,他嚴守紀律,刻苦學習,立志革命。他説:“吾儕至此,生命獻於革命,胥當灑熱血於帝國主義、軍閥之前,慰國民之殷望而完吾輩之天職!”不久,他擔任第一中隊中國共產黨黨小組長,且為中共黃埔特別支部成員。當時黃埔兩派鬥爭激烈,以中共黨員為核心,成立了“中國青年軍人聯合會”,執行孫中山的三大政策,從事各種革命活動;以戴季陶為首的國民黨右派,組織反對國共合作和三大政策為宗旨的“孫文主義學會”,與“青年軍人聯合會”對抗。張其雄與李之龍、周逸羣、王備等為“青年軍人聯合會”中堅分子。他經常在報刊上發表文章,對“孫文主義學會”的謬論進行批駁和抨擊。他體質很弱,但遇事帶頭幹。同年8月,廣州商團密購香港南利洋行槍械,企圖叛亂,廣州革命政府覺察後,令私運槍械的丹麥商船駛入黃埔停泊,並將槍械連夜起運至黃埔軍校扣留。他參加搬運槍支,左肩被壓得紅腫。後來,他又積極參加了平定商團叛亂的戰鬥。
張其雄在黃埔軍校畢業後,被分配到教導團連隊任黨代表。1925年2月,全校師生又組成學生軍參加東征,討伐陳炯明叛軍。他在戰鬥中負傷。東征勝利後,他任黃埔軍校政治部代理秘書,不久升任軍委法規起草委員,參與編撰軍隊法規。1926年,國民革命軍舉行北伐,張其雄被任命為第八軍政治部秘書,旋任政治部副主任、第八軍黨代表,授少將軍銜。在北伐戰爭中,他組織民眾,鼓勵士兵,以致積勞成疾。1927年4至7月,蔣介石、汪精衞先後叛變革命,張其雄隱蔽於漢口太古碼頭地下室,因患嚴重肺結核,未能得到及時治療,不幸病逝。時年24歲。 [2] 

張其雄童年軼事

張其雄自幼聰明。母親常在燈下教其識字,他對母親教的字,熟記無遺。十一歲時,他伯父設私塾於村中,母親便送他入學,僅三年日時間,就讀完《經》、《史》、《戰國策》等書,且大部都能背誦。他習作文章,別出心裁,一氣呵成。對此,老師為之驚異,疑其抄襲,又出《足民足食》一題,令其作於案前。他揮筆疾書,約兩個時辰,就交出了5000餘字的面試答卷。老師閲之後,連聲稱讚:“神童!神童!”並提筆在他的名字——張書之後添加一“倉”字。從此,人們就習慣稱其“裝書倉”。 [2] 
參考資料
  • 1.    陳予歡編著. 黃埔軍校將帥錄[M]. 廣州:廣州出版社, 1998.09:683-684
  • 2.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編. 中華著名烈士 第3卷[M]. 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 2000.09:276-278
  • 3.    武穴市地方誌辦公室編. 廣濟歷代名人傳記[M]. 198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