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張兵兵

(天津天紡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幫接工)

鎖定
張兵兵,女,漢族,1987年2月出生,2008年4月入黨。
天津天紡投資控股有限公司棉紡紡織分公司織布幫接工。天津市出席黨的十九大代表。 [1] 
中文名
張兵兵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987年2月
性    別

張兵兵人物事蹟

22歲的女勞模
——記市勞模、天紡投資控股有限公司擋車工張兵兵
走進棉紡車間,數百台織布機轟鳴作響,穿梭運行,令人眼花繚亂。在車間的一隅,記者見到了張兵兵,頭戴着白色工作帽,肩上搭着兩縷接頭紗,正在三台織布機間來回巡查。這個在全市紡織系統以織布操作接頭快、掏綜快、取緯快而聞名的女工只有22歲,2009年卻是她工作的第五個年頭了。在本市剛剛評選的市級勞動模範中,張兵兵年齡最小。
張兵兵是天津天紡投資控股有限公司棉紡織工廠一織造車間織造丙班的一名織布擋車工。當年從薊縣老家來到棉紡工廠的時候,兵兵想的不光是在大城市裏討份工作,最重要的是學一門生存技能。在環境艱苦的生產車間,每天跟在師傅身後圍繞着織布機學查布面、還原交叉線、去揚絲、接斷頭……這對於一個正值妙齡的女孩子來説真的是太枯燥了,那時她也曾有過焦躁不安的情緒,可師傅卻對她説:“萬事開頭難。這項技能你怕吃苦不學了,另外一種本事你覺得累不練了,到頭來,將會一事無成。”聽了這話,兵兵立刻領會了師傅的意思,她從此埋頭鑽研最基本的織布技能,卻從沒敢想象自己三年後將成為紡織系統最優秀的織布擋車工。
在學徒的一年裏,張兵兵對於織布簡直到了痴迷的程度,一天24個小時,除了工作吃飯和睡覺,她幾乎紗線不離手,一有空就練習接頭,將兩根甚至比髮絲還要精細的紗線接起來並且保持接頭長度在0.5釐米左右本不容易,何況還要求速度。反覆琢磨、反覆練習、虛心請教師傅,逐漸地,兵兵接頭的速度由一分鐘接兩個逐漸提高到了10個、15個、20個……有人説這是熟練工,只要熟了都生巧,其實不然,這不僅僅需要熟練,還需要用心。一年下來,張兵兵練習接頭的紗線攢了幾大糰子,每根紗線上,隔不了兩釐米就有一個細細的接頭,她右手的食指也被這柔軟的紗線磨出了繭子。時至今日,張兵兵接頭的速度已經達到每分鐘37個了,比班裏女工的平均速度要快10個左右。
張兵兵的悟性與進步被師傅看在眼裏。2005年底,師傅推薦兵兵參加紡織系統的技能操作比賽,初出茅廬的她心態平靜、動作嫺熟,一舉拿下總排名第五的好成績,也為這個年輕的女孩樹立了強大的信心:2010年比賽,爭取闖入前三名。
站在新的起點,張兵兵工作起來更加刻苦了。由於織布機時刻需要人盯,擋車崗位勞動強度非常大,“能走路”便是一項功夫,一個班當下來,擋車工圍着幾台織布機走上若干小時,儘管穿的是泡沫質地的工作鞋,也常常覺得腿裏像灌了鉛。與她同來的女孩吃不了苦,有的乾脆離開了擋車崗位。兵兵卻依然牢記着師傅當初的教誨:幹一行就要精一行,否則一事無成。在她看來,這並不是枯燥無味的工作,儘管每天工作時走的路程幾乎趕上從公司走回薊縣老家的路程,兵兵依舊樂在其中。怎麼接頭速度才能更快,這織布機中還有什麼可以破解的“密碼”,如何提高棉布產量……這是張兵兵每天都在思考的問題。偌大的車間裏,她不光熟練掌握了自己所負責的織布機,有空閒的時候還經常去學習車間其他三種機型的性能特點,公司提倡的“精一、會二、學三”在她這裏並不是一句空話。工夫不負有心人,在工作第三年的紡織系統技能操作大賽中,張兵兵不負眾望,終於拿下了織布擋車工的桂冠,在之後每年的同工種比賽中,她幾乎包攬了前兩名。 [2] 

張兵兵人物榮譽

2016年6月,入選天津市優秀共產黨員擬表彰對象公示名單。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