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張克英

(第六屆全國道德模範提名獎獲得者)

鎖定
張克英,女,漢族,1960年3月生,天津市西青區王穩莊鎮大侯莊村村民。 [1] 
中文名
張克英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960年3月
性    別

張克英人物事蹟

“兒媳”“妻子”“嫂子”“弟妹”“伯母”,都是張克英的家庭角色,而每一個稱謂背後都是一份責任。她孝敬公婆,照顧患病的小叔子、侄子、侄媳婦和兩個妯娌,幾十年如一日,用弱小的身軀托起一家人的生活。
自嫁到大侯莊村,張克英和丈夫段玉強就與公婆生活在一起,照顧老人的責任便落在了她肩上。對公婆孝順,照顧他們吃穿住行,事無鉅細。多年一貫如此,唯一改變的就是,婆婆患病後,她照顧得更加仔細了。婆婆逢人就誇:“克英是個孝順的好媳婦,和親閨女一樣。”婆媳二人從沒有紅過一次臉,村民提起她都會豎起大拇指。
張克英的婆家是一個大家庭,但好像總有不幸“為難她”。小叔子段玉寶夫妻二人都患半身不遂,無人照顧,生活艱難。夫兄一家也多難,大嫂患類風濕病,侄媳婦腰椎間盤突出長期卧病在牀,侄子身體不好並做過頭部手術,夫兄的小孫子也因患有先天性疾病,走路説話都很困難。同時,自己還有患病的丈夫。身高只有一米五三的“弱小女子”張克英便成了一大家子的主心骨和頂樑柱。
段玉寶夫妻原本居住在市區,距離村裏較遠。為了讓他倆得到更好照顧,張克英把他們接到自己家裏養病,同自己生活在一起。弟媳像植物人一樣,洗手洗臉、擦身梳頭、喂藥餵飯都離不開張克英照顧。她給小叔子端屎端尿,從來沒有嫌棄過。一次,夫兄及家人需要帶孫子到重慶做頭部手術,只剩下身體不好做過頭部手術的侄子,張克英主動搬到家裏和侄子同住。兩個月的時間,每天照顧侄子的生活。 [3] 
“這是一個家,我不能讓它散了。”當這一家人陷入困境時,張克英沒有被困難嚇倒,她站了出來,擔起了照顧所有弱者的重任。張克英,一位普通的農婦,用自己最質樸的愛為一個家庭遮風擋雨。

張克英人物榮譽

張克英榮獲天津市道德模範稱號,其家庭被評為全國五好文明家庭。
2017年11月,獲得中央宣傳部、中央文明辦、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全國總工會、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評選表彰的第六屆全國道德模範提名獎。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