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張光祖

(清朝初年官員)

鎖定
張光祖(1607―1680年),字大光,號咆嶂,清代新鄭人,四川提督學政按察使司金事,張光祖著有《廣曾稿》、《見山草勸學書》、《暇餘談詩文》等。 [1] 
本    名
張光祖
大光
咆嶂
出生日期
1607年
逝世日期
1680年

張光祖人物生平

張光祖七歲失去了父母,和祖母吳氏相依為命。
張光祖在順治丙戍年 (1646年)鄉試中舉,已丑年(1649年)成為進士,出任山東恩縣知縣。縣裏有米麥三千石,供官府使用。張光祖堅決不用,卻分給了老百姓。一時間,老百姓唱起了“我張公清如水”的歌謠。當地盜賊很多,張光祖設計抓捕,百姓才安枕無憂。黃河船役成為百姓的累贅。洪相國南征經過恩縣,張光祖痛哭流涕力請免除。洪相國特別批准,多年積弊,一朝免除。
因為政績卓著,升任兵部職方司員外郎(兵部執掌地圖、軍制、操練、征討的官員)。張光祖上任後,淘汰老弱,罷免劣頑,節儉開支,昭示恩信,開軍政清正廉明風氣。張光祖統領的京營中有個姓徐的小吏,帶着厚禮來。張光祖問原因,徐説:“這是常規。”光祖道:“天下敗壞官規的人,都是常規誤導了他。”就拒絕接受禮物,徐也慚愧地走了。京城隨即就有了“清水鐵面”的歌謠。
康熙元年(1662年),張光祖出任四川學使。他慧眼識英才,選拔皆俊傑。比如後來在朝中任檢討的韓士修,任相國的張鵬翩等尤其出類拔萃。事情結束後回報吏部,按照慣例回鄉侯補。每天邀請親朋故舊設宴取樂,足跡從來不人官府大門。有人想用利益引誘光祖,説:“到巡撫衙門辦某事,可得數千金;到知府衙門辦某事,可得數百金。”光祖微笑着推辭道:“我做官從來不拘私情,強人所難,要人拘我私情,這不是我的為人之道。”只是喜歡助人為樂,賙濟生活窮困的人們。新鄭讀書人登門求教的眾多,光祖誨人不倦,精心指導,教導人們以醇正為宗旨。
康熙庚申(1680年)三月初九,張光祖逝世,享年74歲,葬在城北二里祖墳。開封進士王廷璧為他寫了墓誌銘。被列人四川名宦和新鄭鄉賢祭祀。 [1] 

張光祖主要作品

張光祖著有《廣曾稿》、《見山草勸學書》、《暇餘談詩文》等。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