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張兆璠

鎖定
張兆璠,字奐璵,號瑟若,乾隆十三年戊辰科武狀元,今泰興市曲霞鎮花園莊人,後移居泰興城內包家巷北側今供銷社宿舍處。 [1] 
張兆璠出身於官宦世家,是泰興隆興橋張氏尚義堂十五世孫。乾隆十三年,乾隆帝欽賜武進士第一人之後,當即授職頭等侍衞。此後,歷任宜君參將副將,官至南贛總兵 [2-3] 
張兆璠和他的兄弟張兆鯉從小就喜歡舞槍弄棍,練就一身功夫,並具有非凡的氣力,以勇武著於鄉里。他善使一柄大刀,使將起來只見刀光不見人影,一盆水潑過去身上也不濕。因他排行第八,故鄉人都稱他張八刀。 [2-3] 
別    名
張八刀
奐璵
瑟若
所處時代
清朝 [3]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泰興曲霞
逝世日期
乾隆三十七年三月 [3] 
主要成就
乾隆十三年戊辰科武狀元
主要作品
《七絕·醉墨》
本    名
張兆璠

張兆璠個人經歷

乾隆十三年,乾隆帝欽賜武進士第一人之後,當即授職頭等侍衞。
張八刀作品 張八刀作品
此後,張兆璠歷任宜君參將,晉升副將,鎮守開發邊疆有功(奉命屯田新疆托克遜),又擢拔為興漢鎮(陝西興安州漢中府曾暫時劃為一個軍區)總兵
後來,張兆璠被調任南昌,巡視軍營,審察兵務,同時勘察廣信,封禁山各地隘地駐防關口。他在完成這幾項工作時,很能把握乾隆帝的好惡想法,令皇帝十分稱心,因而得到讚許、獎勵。
據《江西通志》記載:乾隆三十二年(1767),張兆璠出任南贛鎮總兵。七月,出任陝西陝安鎮總兵。十一月,調江南南昌鎮總兵。
乾隆四十四年(1779),張兆璠再次出任南贛總兵。官至總兵之職。 [3-4] 

張兆璠主要作品

《七絕·醉墨》
孰謂毫端非武事,
舉杯醉賦千秋史。
呼童磨墨兩三池,
待我酒酣書大字。 [1]  [5] 

張兆璠歷史遺蹟

泰興狀元及第坊 泰興狀元及第坊
張兆璠考中狀元后,朝廷在泰興縣學西(今泰興市鼓樓東路烈士堂橋西側)建科第坊“狀元及第”,泰興的其他科第坊都是建在路兩邊,只有狀元坊是跨路而建。狀元坊三敞通道,中間最高,南北對稱,牌坊中央頂部立着一長方形石塊,上書“聖旨”兩字,上覆有飛檐滴水,下橫嵌長方青條石板,橫書“狀元及第”四個石刻大字,通道口還蹲着石頭獅子。在五四巷2號張氏宗祠中,“進士及第”的匾都是橫的,只有“狀元及第”匾是豎的。 [3]  [5] 

張兆璠軼事典故

張兆璠典故一

傳説泰興的武狀元張兆璠從江西南昌鎮總兵的任上退休後,回到曲霞花園莊老家,過着悠閒的田園生活,但因為他做過高官,所以新任泰興縣令到任後都要到花園莊去拜訪他。
這天,季家市的巡檢秦世空去泰興見縣太爺,這位秦世空老爺官雖不大,是個九品的巡檢,卻處處擺威風,拿架子,到泰興都要坐轎子,前面還要巡檢衙門的衙役鳴鑼開道,一般的小民百姓看到這種架勢,都讓得遠遠的,秦老爺的轎子威風凜凜地進了泰興城。
秦老爺回季家市時,走到曲霞花園莊時,己經是下午時光,遠遠的看見一個人打着赤膊站在路邊的一條小河邊上釣魚,聽到衙役們的喊聲無動於衷,一點兒迴避的樣子都沒有,到了這個人身邊,走在前面的衙役大聲説:“大膽刁民,見了老爺的轎子也不迴避,真是膽大妄為。”那個赤膊的漢子還是沒有反映,這個衙役大怒,一邊去抓這個漢子,一邊嘴裏大罵:“你耳朵聾啦!”這時,只見那個大漢輕舒猿臂,只輕輕的一拎一推,那個衙役一下子退下去老遠,跌坐在地上,半天都爬不起來。見此情景,秦世空老爺大怒,他一邊從轎子裏下來,一邊罵道:“哪裏來的刁民,在我秦老爺面前如此放肆!”那漢子緩緩轉過身來,慢慢説道:“張八在此,哪裏來的什麼老爺。”秦世空一看,連忙跪下磕頭,連稱卑職該死。張兆璠對他説:“下次再不準從這條路上走,否則,打斷你的狗腿!”秦世空連連稱是,灰溜溜地走了。從此,“季家市的老爺 ——秦世空”這句民諺也就流傳下來了。 [5] 

張兆璠典故二

傳説,張兆璠能以頭號大鐵刀在頸項間用頸盤旋,身體微微擺動,鐵刀旋轉如飛,名曰烏龍盤頸。又有所謂獅子褪毛者,使鐵刀在背部飛旋,忽在肩後,忽在臀上,可以隨心所欲。
張兆璠告老還鄉之後,到張氏宗祠祭拜祖先,祭畢,族人要求他在祠堂前的廣場上,表演他拿手武藝“舞大刀”。於是,他手執“青龍偃月刀”,騎上“赤兔馬”,就在廣場上舞起了大刀,一直舞到中午也不停止,大家請他休息,他也不聽。他的老家人説:“將軍執刀上馬,不見血是不能下馬的。”結果殺了雞,用雞血灑在刀上,他才肯下馬休息。 [6] 

張兆璠社會評價

據《樂安縣誌》評價其為:“載稽宦牒,爛然殊績。徵轍劬於當年,豐碑屹於來穓。彼都人士猶歌舞之,矧敬薛桑梓者耶。至於單門寒悴,一至之行名不廁於薦紳事,不出於閭巷,語其梗概,異世興嘆,鄉論甚系焉。”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