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張元

(台灣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教授)

鎖定
張元(1943——)台灣清華大學教授。《清華歷史教學》主編 1960年9月——1964年6月台灣大學歷史系 榮獲學士 1966年——1969年台灣大學歷史研究所 榮獲碩士 1969年——1975年台灣大學歷史研究所 榮獲博士。
中文名
張元
國    籍
中國
民    族
出生日期
1943年
職    稱
教授

張元人物履歷

1965年08月——1966年07月台灣台中縣立龍並初級中學 講師 1975年08月——1976年02月東吳大學歷史系講師 1976年02月——1978年07月 東吳大學歷史系副教授 1978年08月——1986年07月東吳大學歷史系副教授兼系主任 1986年08——1996年07月台灣清華大學 歷史研究所副教授 1996年——2000年輔仁大學歷史系兼任教授 1996年——2009年台灣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教授 1996年08月——1999年07月台灣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教授兼所長 1997年——台灣大學歷史系兼任教授 1999年08月——2002年07月台灣清華大學教授 共同教育委員會兼主任委員 2002年08月——2003年07月台灣清華大學教授人文社會學系兼系主任 2009年——台灣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兼任教授 2009年——台灣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 榮譽退休教授

張元授課領域

中國通史一
中國通史二6
史籍導讀
通鑑研究
通鑑研讀
中國史問題討論
魏晉人物析論
歷史知識與歷史教學
歷史知識與歷史教學二
宋代社會與文化
史料與史學
史學理論選讀
研究實習
資治通鑑選讀
歷史教材教法
歷史教學實習甲
歷史教學實習乙
歷史教學書報討論
中國典籍中的歷史世界
勞作服務
個別研究與指導
文獻通考研讀
歷史研究與討論
歷史/社會學習領域教材教法
中國歷史的演變與發展
錢穆與中國傳統史學
傳統史論選讀
現代學者歷史論述選讀
《資治通鑑》相關論述選讀
史籍閲讀:資治通鑑選讀(兩漢三國部分)
資治通鑑選讀:兩晉南北朝
資治通鑑選讀:隋唐
《資治通鑑》選讀─兩漢
《研究專長:資治通鑑》、宋史、歷史教育與教學、中國通史教育與教學研究
學術專著:一學術論文:

張元發表論文

1.張 元,1995.7,〈胡三省史學新探:簡論《通鑑胡注》與《胡注表微》〉《中國學報》第35期,頁61-69,韓國漢城。
2.張 元、駱月絹,1995.8,〈十一歲兒童歷史認知能力初探〉,《清華歷史教學》第5期,頁4-30,新竹。(摘要轉載於天津《歷史教學》)
3.張 元,1995.8,〈如何閲讀《資治通鑑》〉,《錢穆先生紀念館刊》第三期,頁57-68,台北。
4.張 元,1996.3,〈高中歷史“三國鼎立”的教學設計與演示〉,《清華歷史教學》第6期,頁56-71。
5.張 元,1996.9,〈國中歷史“宋代理學與詞”的教學設計〉,《清華歷史教學》第7期,頁101-117。
6.張 元,1996.10,〈與高中生談學習歷史〉,《歷史月刊》第105期,頁122-132,台北。(全文轉載於陝西西安《中學歷史教學參考》,亦收錄於人民大學編輯之《複印報刊資料.中學歷史教學》)
7.張 元、許松源、陳冠華,1997.9,〈《資治通鑑》的教學與檢討〉,《通識教育季刊》第四卷第三期,頁71-87,新竹。
8.張 元,1997.9,〈國中歷史“宋遼夏關係”的教學設計〉,《清華歷史教學》第8期,頁52-68。
9.張 元,1997.9,〈試析王應麟的歷史思想〉,《清華學報》新27卷第3期, 頁287-312,新竹。
10. 張 元,1998.3,〈教好每一節歷史課〉,《歷史月刊》第122期,頁90-91。
11. 張 元,1998.10,〈從具體描述到深入解釋—國中、高中歷史教學的區隔〉,《歷史月刊》第129期,頁96-101。
12. 張 元,1999.2,〈寄自疆場的家書—高中歷史課後作業研究〉,《清華歷史教學》第9期,頁82-99。
13. 張 元,1999.9,〈中國通史教學檢討與建議〉,《通識教育季刊》第6卷第3期,頁87-102。
14. 張 元,2001.5,〈讀通鑑 談教學(一)--劉裕其人〉,《歷史月刊》第160期,頁73-79。
15. 張 元,2001.7,〈讀通鑑 談教學(二)--劉裕與劉穆之〉,《歷史月刊》第162期,頁88-93。
16. 張 元,2001.9,〈讀通鑑 談教學(三)--崔浩與北朝初期的發展〉,《歷史月刊》第164期,頁93-100。
17. 張 元,2001.11,〈讀通鑑 談教學(四)--北魏孝文帝及其漢化政策〉,《歷史月刊》第166期,頁88-89。
18. 張 元,2001.12,〈把鮮活的歷史場景留在學生心中—科技院校歷史課的選材與教法〉,《通識教育季刊》第9卷第1期,頁83-92。
19. 張 元,2002.10,〈書海眺望:《到芬蘭車站》〉,《清華歷史教學》第13期,頁126-132。
20. 張 元,2002,〈讀田浩教授〈史學與文化思想:司馬光對諸葛亮故事的重建〉一文〉,《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七十三本第一分,頁199-204。
21. 張 元2003.1,〈簡析洪邁的歷史知識〉,《中國文化研究》(北京)總39期,頁69-81,北京。
22. 張 元,2004,9,〈朱子講歷史之一:春秋時代的大事〉,《歷史月刊》第200期,頁98-100。《歷史教學》(天津)2005,12,頁66-67。
23. 張 元,2004,〈第二個本子〉,《歷史教學問題》(上海),2004年,第4期,頁77。
24. 張 元,2004,11,〈時代圖像與深入探討:帶領國中生認識西漢的教學設計〉,《清華歷史教學》第十五期,頁55-69。
25. 張 元,2004,11,〈讀Teaching History四篇〉,《清華歷史教學》第十五期,頁143-150。
26. 張 元,2005,1,〈朱子講歷史之二:通鑑、七國之亂與後漢書〉,《歷史月刊》,第204期,頁102-106。《歷史教學》(天津),2006,1,頁68-70。
27. 張 元,2005,2,〈朱子講歷史之三:評伊川易傳中的史例〉,《歷史月刊》,第205期,頁118-120。《歷史教學》(天津),2006,4。
28. 張 元,2005,3,〈圖像與細部:老師讀《通鑑》開場白〉,《歷史月刊》,第206期,頁98。
29. 張 元,2005,3,〈雲中白鶴邴原:老師讀《通鑑》之一〉,《歷史月刊》,第206期,頁99-101。
30. 張 元,2005,4,〈西晉的最後一幕:老師讀《通鑑》之二〉,《歷史月刊》,第207期,頁98-101。
31. 張 元,2005,5,〈加強歷史教學深度的一些看法〉,《清華歷史教學》第十六期,頁6-25。
32. 張 元,2005,5,〈老師談教學—歷史教學篇讀後〉,《清華歷史教學》,第十六期,頁130-132。
33. 張 元,2005,5,〈有人這樣談考試—讀Teaching History115(2004)〉,《清華歷史教學》,第十六期,頁139-146。
34. 張 元,2005,5,〈歷史人物的出場:老師讀通鑑之三〉,《歷史月刊》,第208期,頁102-104。
35. 張 元,2005,6,〈朱子講歷史之四:三監之亂與周公東征〉,《歷史月刊》,第209期,頁103-105。《歷史教學》(天津),2006,5。
36. 張 元,2005,7,〈閲讀司馬懿:老師讀通鑑之四〉,《歷史月刊》,第210期,頁104-108。《讀書》(北京三聯書店)2005,10,頁87-92。
37. 張 元,2005,9,〈光武開國旌揚良吏:老師讀通鑑之五〉,《歷史月刊》第212期,頁101-103。
38. 張 元,2005,10,〈鴻門宴敍事中的緊要文字:老師讀通鑑之六〉,《歷史月刊》,第313期,頁92-96。
39. 張 元,2005,11,〈漢光武與馬伏波:老師讀通鑑之七〉,《歷史月刊》,第214期,頁100-105。
40. 張 元,2005,11,〈歷史的理解〉,《歷史教學》(天津),頁59-60。亦載《歷史月刊》,228期,2007年1月號,頁122-123。
41. 張 元,2005,12,〈朱子講歷史之五:歷史中的“道理”和“技巧”〉,《歷史月刊》,第215期,頁92-96。《歷史教學》,2006,6。
42. 張 元,2006,1,〈從王國到朝廷的漢文帝:老師讀通鑑之八〉,《歷史月刊》,第216期,頁98-103。
43. 張 元,2006,2 ,〈歷史老師不可以這麼想〉,《歷史月刊》,第217期,頁108-111。
44. 張 元,2006,3,〈閲讀錢穆〉,《讀書》(北京三聯書店)頁103-106。
45. 張 元,2006,3,〈朱子講歷史之六:廢井田與開阡陌〉,《歷史月刊》,第218期,頁114-118。
46. 張 元,2006,3,〈朱子講歷史之二:通鑑、七國之亂與後漢書(續)〉,《歷史教學》(天津),頁58-61。
47. 張 元,2006,4,〈漢宣之世良吏為多:老師讀通鑑之九〉,《歷史月刊》,第219期,頁110-114。
48. 張 元,2006,4,〈如何帶孩子學習歷史?〉,《人本教育札記》,第202期,頁100-102。
49. 張 元,2006,5,〈魏文帝曹丕其人其政:老師讀通鑑之十〉,《歷史月刊》,第220期,頁116-121。
50. 張 元,2006,5,〈懷念狄更遜先生兼談歷史教育的研究〉,《清華歷史教學》,第十七期,頁138-144。《歷史教學》(天津),2006,7。
51. 張 元,2006,5,〈利用概念圖加院學生的歷史理解:讀Teaching History110,pp.27-31〉,《清華歷史教學》,頁145-148。
52. 張 元,2006,5,〈大獎賽與雙層漢堡:讀Teaching History92,pp.6-15〉,《清華歷史教學》第十七期,頁149-154。
53. 張 元,2006,6,〈歷史課堂教學的新程式—故事、閲讀與書寫〉,《台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七期,頁319-349。
54. 張 元,2006,6,〈朱子講歷史之七:周宣王的大臣仲山甫〉,《歷史月刊》,第221期,頁110-114。
55. 張 元,2006,7,〈朱子講歷史之八:《詩經.二南》中的文王教化〉,《歷史月刊》,222期,頁114-119。
56. 張 元,2006,8,〈教歷史,要教歷史知識的結構與方法〉,《歷史月刊》,223期,頁114-119。
57. 張 元,2006,9,〈朱子講歷史之九:《詩經.小雅》中的國君心意〉,《歷史月刊》,224期,頁116-119。
58. 張 元 2006,11,〈老師讀通鑑之十一:五胡十六國時代之外交辭令〉,《歷史月刊》,226期,頁112-118。
59. 張 元,2007,2,〈舉手的表達—全班參與的方式之一〉,《歷史月刊》,229期,頁116-119。
60. 張 元,2007,2,〈朱子學與現代學術研究〉,《讀書》(北京三聯書店),頁77-81。
61. 張 元,2007,3,〈書寫的表達—全班參與方式之二〉,《歷史月刊》,230期,頁118-121。
62. 張 元,2007,5,〈老師讀通鑑之十二:慕容恪尚在,憂方大耳〉,《歷史月刊》,232期,頁110-115。
63. 張 元,2007,5,〈如何在一學期內教完中國歷史〉,《清華歷史教學》第十八期,頁1-3。
64. 張 元,2007,5,〈歷史老師應該仔細一讀的書--《一個德國人的故事:1914-1933的回憶錄》〉,《清華歷史教學》第十八期,頁169-1981。
65. 張 元,2007,7,〈考試命題隨筆〉,《歷史月刊》,234期,頁127。
66. 張 元,2007,8,〈考試命題隨筆(二)〉,《歷史月刊》,235期,頁120-124。
67. 張 元,2007,9,〈考試命題筆(三)〉,《歷史月刊》,236期,頁124-128。
68. 張 元,2007,10,〈大班的歷史課,怎麼教?〉,《歷史月刊》,237期,頁116-122。
69. 張 元,2007,11,〈隨筆的隨筆:答宋家復先生〉,《歷史月刊》,238期,頁126-127。
70. 張 元,2007,12,〈文字書寫、現實社會與深細理解:我讀《甲骨文》〉,《歷史月刊》,239期,頁121-128。
71. 張 元,2008,1,〈“卓識”是可以學的〉,《讀書》(北京三聯書店),頁91-94。
72. 張 元,2008,5,〈課堂選讀資料的講解〉,《歷史月刊》,244期,頁126—131。
73. 張 元,2008,7,〈考試命題隨筆(四)--古人如何以史為鑑〉,《歷史月刊》,246期,頁122-125。
74. 張 元 2008,7,〈也談2007年高考歷史科中的陳寅恪題〉,《中學歷史教學》(華南師範大學,廣州),頁46-47。
75. 張 元,2008,10,〈考試命題隨筆之五—想像當時情景〉,《歷史月刊》,249期,頁113-117。
76. 張 元,2008,10,〈一課時講完隋唐史的實驗—以材料與問題為主的教法演示〉,《歷史教學》(天津),頁10-21。本文亦刊於《清華歷史教學》第20期(2009,11)頁5-26。
77. 張 元,2008,11,〈我們如何道宋人想些什麼?〉,《歷史月刊》,250期,頁118-120。
78. 張 元,2009,7,〈南宋時期的一門經史課程—袁燮講《尚書》〉,《歷史月刊》,258期,頁118-122。
79. 張 元,2009,8,〈學生喜歡怎樣的歷史課〉,《歷史月刊》,259期,頁120-124。
80. 張 元,2009,9,〈引導學生神遊古代中國—以“講故事”為途徑〉,《歷史月刊》第260期,頁120-130。
81. 張 元,2009,10,〈《通鑑》胡注中的“心”字〉,《歷史月刊》第261期,頁126-128。
82. 張 元,2009,11,〈錢著《秦漢史》在歷史理解上的意義〉,《歷史月刊》,第262期,
83. 張 元,2009,11,〈閲讀需趁早〉,《清華歷史教學》第20期,“書海眺望”欄目,頁105-112。
84. 張 元,2009,12,〈朱子《詩集傳》中的歷史論述〉,《古今論衡》20期,頁75-94。
85. 張 元,2011,3,〈老師讀《通鑑》—從武則天讀討武曌檄談專注力〉,《歷史教學》(天津),頁66-70。
86. 張 元,2011,4,〈課堂教學的歷史圖像問題〉,《歷史教學》(天津),頁16-22。
87. 張 元,2011,6,〈歷史試題命制的基本概念〉,《考試學刊》(大學入學考試中心-台灣)第九期,頁121-148。
88.張 元,2011,9,〈陸遜心目中的劉備—學生學習“神入”的一例〉,《歷史教學》(天津),頁20-22。
89.張 元,2011,10,〈從“唐太宗帥不帥?”談到課程中的“感覺”〉,《歷史教學》(天津),頁10-12。亦刊於《廣州教學研究》,頁2-4。
90.張 元,2011,10,〈心中圖像與講課內容〉,《清華歷史教學》第21期,頁5-15。
91.張 元,2011,10,〈談幾本經濟類的書〉,《清華歷史教學》第21期,“書海眺望”欄目,頁105-112。
92.張 元,2011,11,〈一九四九年以前的清華大學〉,《通識在線》第37期,頁38-40。
93.張 元,2012,1,〈中國書院傳統下的課堂教學〉,《通識在線》第38期,頁24-27。
94.張 元,2012,3,〈中國書院教學中的自學法—以朱子讀書法為例〉,《通識在線》第39期,頁22-25。
95.張 元,2012,3,〈從“我是阿根迷”談歷史老師的興趣〉,《中學歷史教學》(廣州),頁4-6。
96.張 元,2012,8,〈歷史課堂教學的設計思考〉,《歷史教學》(天津),20-29。
97.張 元,2012,9〈觀看廣州市匯景中學的兩堂演示課〉,《中學歷史教學》(廣州),頁53-56。
二專著:
1. 張 元,1995.8,〈中國傳統史學的特質〉,《人文學導論》(台北:正中書局),頁132-141。
2. 張 元,1997.2,〈試論《資治通鑑》的開篇〉,《慶祝鄧廣銘教授九十華誕論文集》(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頁587-600。
3. 張 元,1998.2,《談歷史 話教學》,三民書局,台北。
4. 張 元,1998.4,〈關於編寫高中中國文化史的一些看法〉,《歷史學科教育之趨勢》,(台北:教育部人文社會學科指導委員會),頁69-81。
5. 張 元、周梁楷主編,1998.6,《方法論:歷史意識與歷史教科書的分析編寫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新竹。486頁。
6. 張 元,1999.7,《高中歷史(上)》,龍騰文化公司,台北。
7. 張 元,1999.7,《高中歷史(上)教師手冊》,龍騰文化公司。
8. 張 元,1999.12,〈胡三省與中國史書的註釋傳統〉,《中國史學史研討會:從比較觀點出發論文集》(台北:稻鄉出版社),頁177-197。
9. 張 元,2000.11,〈《資治通鑑》中關於人們心理的描述—以東晉王敦之亂為例〉,《宋旭軒教授八十榮慶論文集》,頁909-923。
10.張 元,2001.2,〈世紀之交歷史課堂教學的問題與對策—一個台灣的經驗〉(韓文)《歷史教育論集 第26輯:毅巖宋春永教授停年紀念史學論文集》(歷史教育學會,韓國大邱),頁57-83。
11.張 元,2001.7,《高中中國文化史》,龍騰文化公司。
12.張 元,2001.7,《高中中國文化史教師手冊》,龍騰文化公司。
13.張 元、李孝悌,2002,《簡明中國歷史》,龍騰文化公司。
14.張 元,2004,7,〈通識課程中的通鑑選讀〉,《經典生活與通識語文教育》(林素英、巫俊勳主編,花蓮師院印行), 頁29-48。
15.張 元,2005,10,〈微窺與深心—錢穆先生思考歷史問題的一方法〉,《錢穆思想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東吳大學錢穆故居,台北),頁205-230。
16.張 元,2006年,〈加強歷史教學深度的一些想法〉,方駿主編,《新世紀的歷史教育》(香港教育圖書公司,香港),頁273-296。
17.張 元,2008年11月,〈馬端臨史論的結構分析〉,北京大學中國古代史研究中心編《鄧廣銘教授百年誕辰紀念論文集》(北京:中華書局),頁90-103。
18.張 元,2009年3月,〈《通鑑》胡注中關於“心”的意義〉,北京師範大學古籍與傳統文化研究院編《中國傳統文化與元代文獻國際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集》(北京:中華書局),頁805-819。
19.張 元,2009,11,〈心與歷史—試述袁燮的經史教學〉,何忠禮主編, 《南宋史與南宋都城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頁428-447。
20.張 元,2010,11,〈想像的閲讀與重點的勾勒—援庵先生書寫歷史人物的一個方向〉,《陳垣先生的史學研究與教育事業—紀念陳垣先生誕辰30週年學論文集》,(北京師範大學出版),頁114-129。
21.張 元導讀,2011,2,《古代中國的歷史長卷—資治通鑑》,(大塊文化出版社),133頁。
22.張 元,2011,2,〈大段引文—陳援庵史學書寫形式的一項選擇〉,陳勇、謝維揚主編,《中國傳統學術的近代轉型》(上海,人民出版社)頁320-332。
23.張 元、蕭憶梅主編,2012,5,《學生如何學歷史--歷史的理解與學通國際學術研討道論文集》,(台灣學生書局出版)426頁。
張元 張元 [1]
24.張 元,2012,5,〈學生應該學習怎樣的中國歷史〉,載《學生如何學歷史—歷史的理解與學習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395-426。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