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張元豪

鎖定
張元豪,1972年出生於台灣台北,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美國國家醫學院院士,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斯坦福大學教授 [5-6] 
張元豪於1994年從美國哈佛大學生物化學專業本科畢業;1998年獲得麻省理工學院生物學博士學位;2000年獲得哈佛大學醫學院醫學博士學位;2000年至2004年在斯坦福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2004年擔任斯坦福大學助理教授;2009年獲得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早期職業科學家項目支持 [7]  ;2011年晉升為正教授;2016年當選為台灣“中央研究院”第31屆院士;2017年當選為美國國家醫學院院士;2020年當選為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同年當選為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 [1] 
張元豪的主要研究方向為新型lncRNA的發現以及功能探索研究,並致力於發明新的分子生物學技術 [1] 
中文名
張元豪
外文名
Howard Y. Chang
國    籍
美國
出生地
台灣台北
出生日期
1972年
畢業院校
哈佛大學
畢業院校
麻省理工學院
職    業
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
2016年當選為台灣“中央研究院”第31屆院士
2017年當選為美國國家醫學院院士
2020年當選為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
2020年當選為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

張元豪人物經歷

張元豪
張元豪(5張)
1972年,張元豪出生於台灣台北,12歲移民到美國。
1994年,從哈佛大學生物化學專業本科畢業。
1994年—2000年,就讀於哈佛大學醫學院,畢業並獲得醫學博士學位。
1996年—1998年,就讀於麻省理工學院,師從諾獎得主David Baltimore,畢業並獲得生物學博士學位。
2000年—2004年,在斯坦福大學Patrick O. Brown實驗室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
2004年,擔任斯坦福大學助理教授 [6] 
2009年,獲得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早期職業科學家項目(Howard Hughes Medical Institute Early Career Scientist,HHMI),6年獲得超過150萬美金的經費支持。
2011年,晉升為正教授 [4] 
2016年,當選為台灣“中央研究院”第31屆院士。
2017年11月,當選為美國國家醫學院院士 [3] 
2018年5月,入選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院(HHMI)科學家 [4] 
2020年4月23日,當選為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27日,當選為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 [1] 

張元豪主要成就

張元豪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張元豪曾引進新的一羣基因,稱為長段非編碼核糖核酸(IncRNAs),被視為是科學家找到DNA序列之後的重大突破。 更首創以鑑定基因組轉譯重要調節者的新技術,已應用於發育生物學、癌症醫學、及老化醫學領域 [1] 
張元豪發明新的基因組技術 ATAC-seq使表觀遺傳學領域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提高了將活性DNA組件的靈敏度提高100萬倍,速度提高了100倍的能力 [2] 
  • 學術論著
根據2022年5月斯坦福大學網站顯示,張元豪先後在《Nature》《Cell》《Nature biotechnology》等期刊上發表論著240多篇,代表論文如下: [6] 
Wu S, Turner K M, Nguyen N, Chang, H. Y.,et al. Circular ecDNA promotes accessible chromatin and high oncogene expression[J]. Nature, 2019, 575(7784):1-5.
Jaecheol L, Vitta Vat T, Sebastian D, Chang, H. Y., et al. Activation of PDGF pathway links LMNA mutation to dilated cardiomyopathy[J]. Nature, 2020, 572(7769): 335-340.
RC Ransom, Carter A C, Salhotra A, Chang, H. Y., et al. Mechanoresponsive stem cells acquire neural crest fate in jaw regeneration[J]. Nature, 2018, 563.
Ransom R C, Carter A C, Salhotra A, Chang, H. Y., et al. Mechanoresponsive stem cells acquire neural crest fate in jaw regeneration[J]. Nature, 2018, 563.
Simeonov, D. R., Gowen, B. G., Chang, H. Y., et al. Discovery of stimulation-responsive immune enhancers with CRISPR activation[J]. Nature, 2018, 559.
Calo E, Gu B, Bowen M E, Chang, H. Y., et al. Tissue-selective effects of nucleolar stress and rDNA damage in developmental disorders[J]. Nature, 2018, 554(7690):112-117. [6] 

張元豪榮譽表彰

時間
榮譽表彰
授予單位
2003年
青年研究員獎
美國皮膚病學會
2004年
醫師-科學家職業發展獎
皮膚病學基金會
2004年—2009年
臨牀科學家職業發展獎
美國國立衞生研究院
2006年—2008年
學者獎
Damon Runyon癌症研究基金會
2007年—2010年
研究學者獎
2009年
Vilcek創意承諾獎
Vilcek基金會
2009年
老年學高級學者獎
埃裏森醫學基金會
2011年
阿爾弗雷德馬爾喬尼尼研究獎
阿爾弗雷德馬爾喬尼尼基金會
2014年
Judson Daland獎
2015年
Paul Marks癌症研究獎
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症研究所
2016年
傑出研究員獎
2016年
台灣“中央研究院”第31屆院士
台灣“中央研究院” [8] 
2017年11月
美國國家醫學院院士
2018年
美國國家科學院分子生物學獎(NAS Award in Molecular Biology)
2020年4月23日
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
2020年4月27日
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
美國國家科學院 [6] 

張元豪社會任職

時間
擔任職務
2014年
《Molecular Cell》編委
2018年
斯坦福糖尿病研究中心成員 [6] 

台灣大學臨牀醫學研究所特聘講座教授 [1] 

台灣大學發育生物學及再生醫學研究中心特聘研究講座 [2] 

張元豪人物評價

張元豪對非編碼核糖核酸、基因體學及再生醫學方面的研究做出了貢獻 [1] (台灣“中央研究院”評)
張元豪發現一種長的非編碼RNA的新基因,對基因組科學做出了重大貢獻 [2] (台灣大學評)
參考資料